首頁 > 文史語錄 > 揭祕:西漢後期,王政君是如何崛起的?

揭祕:西漢後期,王政君是如何崛起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揭祕:西漢後期,王政君是如何崛起的?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西漢後期,漢元帝、漢成帝昏聵不堪,因此開啓王氏一門長達幾十年的專權之路,也開啓了西漢的滅亡之門。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王氏一族的發達,因一個女人,她叫王政君,漢元帝的皇后。王皇后肚皮爭氣,生下太子劉驁(後來的漢成帝),詮釋了什麼叫“母以子貴”,從而福澤王氏家族,誕生了一門十侯的神話。我來帶大家探討下,王政君家族的發家和專權崛起之路。

揭祕:西漢後期,王政君是如何崛起的?

王氏發家之路

王皇后祖上,曾經顯赫一時,秦始皇統一戰爭時,齊國不戰而降,齊王田建便是王氏祖先。秦滅亡以後,項羽封天下十八路諸侯,田建的孫子田安被封爲濟北王,沒過多久,就失去了國家和王位

。齊國人大概是因爲田安當過王的緣故吧,稱他們家爲“王家”,田安就以王爲氏。《漢書 元后傳》記載:

至王建爲秦所滅。項羽起,封建孫安爲濟北王。至漢興,安失國,齊人謂之“王家”,因以爲氏。

1王政君祖父

到了王皇后的爺爺王賀時,王氏居住在東平陵(今山東章丘),他擔任漢武帝的繡衣使者,這個官雖小,但直接聽命於皇帝,負責督察全國各地,相當於明朝的錦衣衛。王賀在一次執行捉拿盜賊的任務時,放走盜賊同黨以及辦事不力的官員一千多人,漢武帝對他十分不滿,罷他官讓他滾回老家。

罷官回家的王賀,歷史沒記載什麼原因,只說他和東平陵的終氏結下仇恨,估計已達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了。王氏惹不起躲得起,就搬遷到魏郡元城(今天河北邯鄲大名縣)。爲什麼要搬到魏郡呢?

其實當年王賀擔任繡衣使者時,就是在魏郡放走的衆多盜賊和不力官員。魏郡受過王賀恩惠的人和官員,肯定對他十分感激,讓他做了三老(掌管鄉里教化),從此在魏郡紮下根來。

當年齊國的孟嘗君派馮諼去薛地收田租,馮諼一把火把票據燒了,人人感激孟嘗君,當他落難回到薛地,父老鄉親夾道歡迎他。所以前有好因,才得好果。

《漢書 元后傳》記載:

而與東平陵終氏爲怨,乃徙魏郡元城委粟裏,爲三老,魏郡人德之。

2王政君父親

王賀生了王禁,就是王皇后的父親,年輕時就去長安學習法律,並當上廷尉史(廷尉最底層的辦案人員)。王禁整天沉迷於酒色,還納了四個妾,一共生了四個女兒和八個兒子,這就是本錢。當然,其中王禁的二女兒就是王政君。轉眼間王家二女兒長大,到了嫁人的年齡,許配給一戶人家,還沒等過門,對方就死了。東平王想納王政君爲妾,還沒等進王宮,東平王也死了。

3王政君進宮

準備嫁誰誰就死,就是一個剋夫的主,王禁也感覺到奇怪,就找來看相的,結果得出“貴不可言”的結論,王禁心中大喜,就開始教女兒讀書、彈琴,來充實王政君。漢宣帝五鳳年間,王禁就把十八歲的王政君送入皇宮中,在掖庭做了家人子(後宮最低級的稱號)。其實如果得不到皇帝或太子的寵幸,一輩子也不可能有出頭之日,甚至會一直平凡下去,然而命運的天平開始向王政君傾斜。

《漢書 元后傳》記載:

嘗許嫁未行,所許者死。後東平王聘政君爲姬,未入,王薨。禁獨怪之,使卜數者相政君,“當大貴,不可言。”禁心以爲然,乃教書,學鼓琴。五鳳中,獻政君,年十八矣,入掖庭爲家人子。

4王政君得寵,劉騖降生

王政君進宮一年後,機會來了。皇太子劉奭(就是漢元帝)最寵愛的司馬良娣(地位僅次於太子妃)病死。此後,太子一直悶悶不樂,也不親近別的姬妾。這可急壞了漢宣帝,這樣下去哪年能抱上大孫子,很擔心帝國會後繼無人,讓皇后從掖庭挑選5個家人子,王政君也在其中。

等太子朝拜時,皇后叫出5個家人子,王政君站的位置,離太子最近。長御(宮女之長)詢問太子喜歡哪一個。其實太子哪個都不感興趣,還不願意駁了皇后的美意,就隨便說道“其中一個人還可以”,於是長御就以爲是離太子最近的王政君。

當夜就把王政君送進太子宮中,得到寵幸,便懷孕了。十個月後生下皇長孫,漢宣帝非常喜歡這個孫子,給他起名爲劉騖(漢成帝),字太孫,經常把劉騖帶在自己身邊。字太孫,漢宣帝很明顯的透露出,將來這個孫子可是要當皇帝的。這就是“母以子貴”

,王政君生下皇長孫,王家就要飛黃騰達了.

《漢書 元后傳》記載:

甘露三年,生成帝於甲館畫堂,爲世適皇孫。宣帝愛之,自名曰驁,字太孫,常置左右。

揭祕:西漢後期,王政君是如何崛起的? 第2張

電視劇中的王政君

5漢元帝時,王家開始顯貴

三年後,漢宣帝駕崩,太子劉奭即位,就是漢元帝。漢元帝剛一登基,就把劉騖立爲太子,王政君爲皇后。王皇后的父親王禁封爲陽平侯,王禁的弟弟王弘擔任長樂衛尉(掌管太后居住的長樂宮禁衛)。王禁死後,他大兒子王鳳承襲爵位,並擔任衛尉(也叫北軍,擔任皇宮的禁衛)。王家因王政君爲皇后,開始顯貴,但是此時王家還沒有進入核心的權利層。

6王氏勢小被壓制

漢元帝是一個昏庸的皇帝,一直寵信擔任中樞機要的宦官石顯,對他言聽計從。漢宣帝留下的輔政大臣蕭望之、周堪,同時也是漢元帝的老師,都受到石顯的排擠,宦官勢力一家獨大。丞相、御史大夫無不依附於石顯。

漢元帝一朝,先由史高擔任大司馬,史家是一支老牌外戚,是漢宣帝祖母家的外戚,當年對漢宣帝也有養育之恩。史高卸任大司馬之後,又由許嘉擔任大司馬,許家是漢宣帝的皇后許平君家的外戚,同時許嘉的女兒也是太子劉騖的妃子,也就是說許嘉不僅是老牌外戚,還是太子妃家的外戚。

史、許先後擔任大司馬,朝政又由宦官石顯把持,王皇后家的外戚勢力太弱,無法與他們抗衡,他們唯有慢慢等待時間的流逝。

7外戚力保太子

後來漢元帝寵愛傅昭儀,病重時,想讓她兒子定陶王劉康繼承皇位,不過這立刻遭到大臣史丹(史高的兒子)的強烈反對,他作爲皇帝的近臣,能出入宮禁,他勸道“太子已立十幾年,深入人心,你要有動搖之心,別說公卿不答應,我更不答應,我第一個死在你面前。”大概就這意思。言辭懇切之外也稍有點威脅。

我想大司馬許嘉第一個不會答應的,他是太子妃的父親,劉騖當上皇帝,才符合他的利益。一旦劉康繼承皇位,許嘉的地位能不能保得住還得兩說。所以許嘉可能會有所動作,到那時國家有可能大亂。

還有擔任衛尉的王鳳,他必然也不會答應,畢竟是太子的舅舅,要是換作他人繼承,這舅舅又算哪根蔥。

病牀前的漢元帝,快死的人了,顯然已經失去掌控能力,他心裏肯定忌憚許嘉和王鳳等人。所以漢元帝表面是和史丹妥協,表示不換繼承人,其實他也是向外戚妥協而已。

王氏崛起專權之路

1王氏崛起始於王鳳

元帝駕崩,太子劉騖繼位,就是漢成帝。漢成帝一上位,就封他大舅王鳳爲大司馬、大將軍兼領尚書事。封王鳳的同母弟王崇爲安成侯,封其他5兄弟封爲關內侯(比列侯低一級,待遇低的多),還有一個王曼,死得早沒能封侯。幾年後漢成帝全把他舅舅們封爲列侯。《漢書 元后傳》記載:

以鳳爲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益封五千戶。王氏之興自鳳始。又封太后同母弟崇爲安成侯,食邑萬戶。鳳庶弟譚等皆賜爵關內侯,食邑。

漢成帝辦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就是把中書令石顯貶官,又讓他滾回原籍,結果死在回家的路上,朝廷許多大臣,終於出了一口惡氣。

2漢元帝排擠許嘉

宦官專權解決了,還一件麻煩事,許嘉之前就是大司馬、車騎將軍。漢成帝又把他大舅王鳳提拔爲大司馬、大將軍,一個政府居然兩套班底,這非得亂起來,這也傳遞一個信號,漢成帝想撤了許嘉,礙於情面沒那麼辦,也只是時間問題,王鳳領會到漢成的意思,並不急於與許嘉爭鋒,兩年後。漢成帝以許嘉年老身重,不宜操心勞累,讓他回家養老,這樣王鳳不動聲色的排擠走一個對手。

3排除其他外戚,王商出局

第二個跳出來和王鳳掰手腕的是王商,當然不是王鳳的弟弟王商,這個王商是另一家外戚。是漢宣帝生母家的外戚,雖然宣帝生母死於巫蠱之禍,但是漢宣帝后來,很善待他的舅舅們,封他舅王武爲樂昌侯,王商就是王武的兒子。

漢成帝三年,關中大雨連綿四十多日,城內流言四起,傳言大洪水馬上到來,城內人心惶惶。百姓四處逃散,混亂不堪。王鳳說“皇帝及其嬪妃登上御船,官吏和百姓全都登上長安城牆,以避大洪水。”說罷,羣臣都贊同王鳳的觀點。只有王商持反對意見,他說:“自古以來,即使無道的王朝,大洪水都不能淹沒城郭,如今政治和平,沒有戰爭,憑什麼洪水就突然涌來,這一定是謠言,今下令登城牆避洪水,這更加使城內百姓驚恐。”漢成帝一聽有理,於是就作罷。

不多久,長安城逐漸平靜下來,有關部門查實,這果然是謠言。成帝因此,就經常誇讚王商,而王鳳羞愧難當,於是就開始嫉恨王商。

後來王商擔任丞相一職,有一年,琅琊郡發生自然災害,恰巧王商查問此事。琅琊郡守和王鳳的有親戚關係。王鳳親自向王商求情,而王商不聽,還是罷免了琅琊郡守。王鳳因此更怨恨王商,祕密收集王商的罪證,指使官吏上書彈劾王商,說“王商與他父親的婢女通姦,他妹妹與人通姦,王商唆使奴僕殺死姦夫。”

漢成帝認爲,這些不能證明王商有什麼重大過失,沒必要上綱上線。王鳳仍然堅持認爲王商有罪,於是就派有關部門查辦,結果漢成帝罷了丞相王商,三天後王商憂憤而死。王商外戚的子弟們,全部調離宮廷要職之位,讓其外任其他官職。《資治通鑑 漢紀22》記載:

有司奏請召商詣詔獄。上素重商,知匡言多險,制曰:“勿治!”鳳固爭之。夏,四月,壬寅,詔收商丞相印綬。商免相三日,發病,歐血薨,諡曰戾侯。

4排除其他外戚,王章出局,馮野王出局

第三個出來和王鳳較量的是王章,也是外戚,漢宣帝第三任皇后,就是王皇后家的外戚。這裏順便提一下,漢宣帝第一任皇后是許平君,第二任是霍光的女兒霍成君。王章就是王皇后弟弟王舜的兒子,總之沾親帶故。這個王皇后沒生育過兒女,所以這支外戚自然不出名,實力也差很多。

當時漢成帝病重,他也沒有子女,便召定陶王劉欣(漢成帝侄子)來服侍漢成帝,並有立他爲太子的意思。後來漢成帝病情減輕,正好發生日食,王鳳說:“定陶王雖親,但應該按禮返回自己的封國,上天發生日食,就是發出的警告”。漢成帝只好讓定陶王返回封國。

王章雖然是王鳳一手提拔的,擔任京兆尹(相當於首都市長),但是王章並不依附王鳳。他密奏漢成帝說:“發生日食,都應該歸咎於王鳳專權,他矇蔽皇帝。”漢成帝召見王章,王章繼續說:“陛下沒有兒子,親近定陶王,爲了帝國後繼有人,這是以國家爲重,是正確的決定。發生日食怎麼能歸咎於定陶王,這應該是王鳳專權引起的。”漢成帝一聽有理啊,一直被王鳳專權壓制,問王章有什麼人可以推薦。

王章向漢成帝舉薦馮野王,準備依靠他代替王鳳。馮野王是漢元帝時馮昭儀的弟弟,一向素有賢明,時任大鴻臚。

侍中王音是王鳳的堂侄,他竊聽到了王章和漢成帝的密謀,並報告了王鳳。王鳳聽了很恐懼,上書請求退休。王政君太后聽說此事,以絕食來相逼,漢成帝沒辦法忤逆他母親,只好讓王鳳繼續任職。

漢成帝選擇向王氏外戚妥協,授意尚書彈劾王章,交給廷尉羅織罪名,認爲王章背叛天子,爲定陶王打算。王章最後死在監獄中。那位被推薦的馮野王也夠倒黴的,聽說王章已死,擔心自己被殺,也回老家了。《資治通鑑 漢紀22》記載:

廷尉致其大逆罪,以爲“比上夷狄,欲絕繼嗣之端,背畔天子,私爲定陶王。”章竟死獄中,妻子徙合浦。自是公卿見鳳,側目而視。馮野王懼不自安,遂病

王鳳勝出,出自王政君這一支的外戚徹底勝出,以後沒人敢對王鳳指手畫腳,也沒人敢和王鳳掰手腕,王氏外戚一家獨大,他們弟兄幾人,輪流掌握西漢的大司馬、大將軍之職達40年之久。王氏子弟擔任九卿、大夫、侍中 、諸曹,勢力遍佈朝野。直到最後王莽終結了西漢的生命。

結語:

漢元帝、漢成帝兩代皇帝實在是昏庸至極,只知享樂,沒有漢武帝和漢宣帝的霸道的治國魅力,不會平衡各方勢力之間的平衡,放縱外戚的勢力做大做強。其實西漢,從一開始就有“舅舅治國”的傳統,不過是西漢前期的皇帝們,能很好的壓制住外戚。西漢後期一遇到昏庸之主,平衡會立即打破,造成嚴重的後果,使帝國的列車越跑越偏,直到失去控制,以至於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