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安史之亂中,涌現了哪些豪氣干雲的讀書人?

安史之亂中,涌現了哪些豪氣干雲的讀書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安史之亂由唐朝節度使安祿山與史思明發動,因爲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這場叛亂持續了八年時間,是大唐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在這場叛亂中,涌現了一批豪氣干雲的讀書人,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爲何會有書生無用,書生誤國的論調呢?因爲舊時代的讀書人,在封建儒學的禁錮之下,很多變成了只重書本,脫離實際的書呆子。大衆將他們形容爲: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手無縛雞之力。十分形象。如果讓這些人掌了大權,便會誤國誤民。

比如安史之亂中的大唐宰相房綰,就是典型的書呆子掌大權。面對安史叛軍,房綰那慷慨激昂的談吐令唐肅宗熱血沸騰,所以委以重任,命他帶領大軍收復長安。然而一仗下來,房綰就將肅宗辛苦積攢的老本全折了。

安史之亂中,涌現了哪些豪氣干雲的讀書人?

因爲,房綰竟按古代兵法的記載,利用牛車陣衝擊叛軍的鐵騎。長期家養,田裏耕作的耕牛,早被馴服的沒了野性。面對驚天動地的戰鼓,嚇得掉頭就跑,反而衝向了自己的陣營。

這是書生脫離實際,百無一用的典型。然而,封建教育雖然培養了一些無用的書生,但也不乏優秀的讀書人。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在黎民期盼的時候,他們挺身而出,成爲時代的表率。下面,我們來看看安史之亂中,那些豪氣干雲的讀書人:

01其一

安祿山起兵後,一個月狂突一千六百里,殺到了洛陽城下,守軍都是臨時招募的烏合之衆,紛紛潰逃,洛陽尹達奚珣等一批高官見勢不妙,叛國投敵。

安史之亂中,涌現了哪些豪氣干雲的讀書人? 第2張

危難時刻,東都留守李憕召集了幾百名殘兵,他說:“我們肩負重任,既無力抗賊,只有與敵人同歸於盡!”這些幾天前還是百姓的唐軍一聽要以卵擊石,紛紛逃竄,只留下李憕一人與叛賊決戰。

御史中丞盧奕,派妻子兒子攜帶大印抄小道送往長安,自己朝服冠冕,端坐御史臺,以示絕不屈服。

叛軍進城後,抓住了李憕、盧奕,以及採訪判官蔣清,安祿山一看,幾位滿臉視死如歸,也不多說,直接割下了首級。

曾經有人勸慰幾人,說叛軍優待大官,達奚珣都當了宰相。然“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百姓們遇到兵燹逃命,有情可原,作爲朝廷命官,達奚珣這些人的聖賢書都讀到狗肚子裏了?

有人說他們死得太可惜,但面對叛軍的入侵,如果大家都當了識時務者的俊傑,擇木而棲的良禽,那麼誰來抗賊,誰來爲黎民百姓起到表率!所以,李憕、盧奕、蔣清三人的死,重於泰山。

安史之亂中,涌現了哪些豪氣干雲的讀書人? 第3張

02其二

叛軍呼嘯而過,河北成了叛軍的大後方。爲了震懾地方,安祿山將李憕、盧奕、蔣清的首級傳示郡縣。當傳到平原郡時,太守書法家顏真卿怒不可遏,將安祿山的使者就地正法。率領全體將士隆重祭奠了三位英雄,就此豎起了抗擊叛軍的大旗。

當時,雖然大唐統治階級已奢侈腐化,但遠沒有到官逼民反,揭杆而起的地步,地方官民還是心向大唐的。於是,各地官員紛紛響應,推舉顏真卿爲盟主,共同抵抗叛賊。

顏真卿的堂兄顏杲卿所處的常山郡,地處要衝。顏杲卿與長史袁履謙假意歸順安祿山,趁其不備誘殺了叛軍三員大將,令安祿山怒火中燒。派出重兵圍攻常山,顏杲卿倉促應戰,兵敗被俘。

安祿山爲了發泄怒火,將他們凌遲處死,面對兇殘的叛賊,顏杲卿與袁履謙毫無懼色,大罵安祿山忘恩負義,行刑過程中罵聲不止,直至死去,真是兩條鐵骨錚錚的漢子。

據《資治通鑑》記載,顏氏一門死在叛軍刀下的多達三十餘人。這個世代書香的山東大族,堪稱國之忠良。

03其三

潼關失守,長安危殆,朝堂之上亂作一團。正當楊國忠爲首的高官們紛紛進言,與玄宗探討到底是逃亡隴右、朔方,還是巴蜀時,後排低級官員隊伍中,傳出了一個極不和諧的聲音,要求死守長安。此人便是時任八品監察御史的著名邊塞詩人,高適。

他說:“請招募城中敢死之士,與朝臣家中的家兵僕童,組成一支大軍,死守長安!”

安史之亂中,涌現了哪些豪氣干雲的讀書人? 第4張

其實,高適所提的建議,並非不切實際的大話。他在哥舒翰營中任掌書記時,就發現叛軍兵力已經捉襟見肘,攻克潼關後,叛軍一直按兵不動,遲遲不敢進軍長安。

然而,高適的話剛剛觸動了部分熱血之士的一絲神經,便被逃跑的大勢衝擊得蕩然無存。即便如此,面對滿朝的宰相、尚書、侍郎們,高適以一介書生,提出如此豪氣干雲的方案,着實爲天下讀書人掙回了不少顏面。

面對安史叛軍,這些書生所表現出的氣節、智慧、風骨令人歎服,大唐王朝應該爲有這樣的讀書人而自豪。魯迅先生有詩曰: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如果人人都有這般氣節,有什麼樣的苦難是我們克服不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