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爲什麼被很多人推崇?十個字貫穿了大明王朝的開始和終結

明朝爲什麼被很多人推崇?十個字貫穿了大明王朝的開始和終結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由明成祖朱元璋建立,國祚276年,共傳十六帝,是個有血性的朝代。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君王不死社稷在,天子提劍守國門。帝王是封建社會中的最高統治者,是古代社會中的焦點,於是圍繞着帝王就會出現很多詞彙。例如:帝王權術、帝王之道,這樣的詞語。如何做好一個帝王的箴言祖訓,更是多不勝數。總之,帝王的生活就是圍繞權力和政治。權衡利弊、制衡臣子成爲一個帝王謀略的象徵。在這樣的思想薰陶下,我們就會生出一種,帝王都是因勢利導、見風使舵的野心家,沒有任何氣節可言。對於帝王來說,割地賠款、和親盟約、棄車保帥都是慣用的手段。

明朝爲什麼被很多人推崇?十個字貫穿了大明王朝的開始和終結

然而,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總會出現不一樣的聲音,這個朝代有着“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讚譽,帝王很強勢,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這就是大明王朝。明朝的開國皇帝本身就帶有一定的傳奇色彩。朱元璋做過乞丐、和尚,最後發現只有造反能夠填飽肚子,誰曾想從此平步青雲。昔日差點餓死的乞丐,日後成爲了一國之君。朱元璋在位期間,強勢的性格一直影響着後代子孫。

明成祖朱棣作爲朱元璋的兒子,有着和父親一樣的野心與能力,區區一個藩王並不能讓他感到滿足。發動靖難之役後,登上皇位的朱棣並沒有遵循古制定都南京。畢竟自己篡權奪位,在南京的根基並不穩定,於是他遷都到了今天的北京。這個舉動,既有政治上的目的,同時也有軍事戰略上考量。北方雖然貧瘠,但民風剽悍,作戰勇猛,所以自古以來,朝代的更替大多北方統一南方。

明朝爲什麼被很多人推崇?十個字貫穿了大明王朝的開始和終結 第2張

在當時,北京的地理位置並不是國家的中心,屬於明朝統治的邊境,經常會受到蒙古殘餘勢力的侵擾。不僅如此,當時的瓦剌和韃靼也是北方邊境的大患。首都作爲一個國家的心臟,有着至關重要的地位。我們通常認爲,一個國家滅亡的標誌,就是敵軍攻陷首都,君王投降。朱棣將首都遷到邊境,無疑是將國家處在危險之中,這個舉動既展現出了朱棣的氣魄,也體現了他治國安邦的決心,這便是“天子守國門”。

繼朱棣之後,雖然明朝偶爾會出現一兩個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帝,但是卻沒有一個是軟弱的君王。至少對待外族入侵上,從來都不會妥協屈服,一直執行武力鎮壓的策略。即使敵衆我寡,也會死戰不休。我們都知道,明朝的臣子不怕死,忠烈之士更是前赴後繼。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精神,在明朝得到了極大地發揚。在國家危亡之際,他們會毅然選擇用生命保全名節,在史冊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明朝爲什麼被很多人推崇?十個字貫穿了大明王朝的開始和終結 第3張

明朝最後一代皇帝崇禎帝,雖然是一個亡國之君,但在歷史上留下的,基本都是他救亡圖存,殫精竭慮的事蹟。直到最後一刻,也未曾放棄。直到李自成攻破北京,大勢已去,崇禎皇帝也沒有像歷史上其他亡國之君一樣逃走躲避,更沒有獻國乞降。國破家亡的最後一刻,他也要用自己的方式抗爭到底,寫下一篇罪己詔之後,在煤山自縊殉國。用這樣壯烈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就是我們後半句所說的“君王死社稷”。

這十個字,貫穿了大明王朝的開始和終結,更體現了一個君王與社稷同存的決心。小編曾聽說,船長會選擇和自己的船一起沉入大海。一個國家的君王也會選擇和這片曾經屬於自己的土地融爲一體。明朝君主將社稷重任當作與生俱來的使命,這也是爲什麼明朝會成爲很多人推崇的一個朝代,君主用生命踐行了家國情懷,詮釋了中國人自古以來對腳下土地的熱愛與執着,寸土不讓,讓中華兒女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