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大規模變法?分別造成了什麼影響?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大規模變法?分別造成了什麼影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的變法運動,對國家法令制度作出的重大變革。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變法和改革並不相同,變法是指對國家法令制度作出的重大變革,例如李悝變法、商鞅變法等;而改革是指對生產關係、上層建築作出局部或根本性的調整變動,例如鄒忌改革、張居正改革等等。歷史上改革較多,變法較少,大規模的深徹變法一共發生了六次,其中兩次成功、四次失敗。

歷史上成功的變法,僅有兩例

正如前文所說,改革只代表着局部調整,因而一般阻力較小,成功可能性較高。而變法則代表着全方位、根本性的改變,往往會觸犯利益集團的利益,因而阻力較大,成功機率便小了很多。歷史上,真正成功的變法僅有兩例。

1、李悝變法。戰國初期魏文侯在位期間,任用李悝爲相,進行變法改革。李悝變法的主要內容有四項:

政治方面,廢除奴隸制時代的貴族世襲特權,取消舊貴族原本享受的世襲俸祿,用來招募賢才,在選拔人才方面實行選賢任能、賞罰分明。

經濟方面,廢除傳統的井田制,採取“盡地利之教”的政策,實行盡地力、平糴法,鼓勵百姓開荒,允許土地私有買賣,極大增強了農業生產。

軍事方面,建立“武卒”制度,也就是對士兵進行考覈,獎勵其中的優秀者,並按照不同士兵的作戰特點,重新對其進行整編,發揮軍隊的作戰優勢。

法制方面,著成《法經》一書,以法律形式肯定和保護變法,對於國家法令、政府職能、官員的升遷獎懲、軍功的獎勵,都做了最完備的規定。

李悝變法可以說是中國變法之始,是歷史上第一次全面深徹的全方位改革,推動了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而魏國則通過這次變法,一躍成爲戰國初期的霸主。

2、商鞅變法。秦孝公在位期間,任用商鞅爲左庶長,推行變法改革。商鞅變法可以視作對李悝變法的延續和深入,共分爲兩個階段: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大規模變法?分別造成了什麼影響?

第一階段(前359年),商鞅頒佈《墾草令》,拉開變法序幕,其內容主要有五項,一是頒佈施行《法經》,增加連坐法,且施行輕罪重刑;二是廢除舊世卿世祿制,獎勵軍功,禁止私鬥,頒佈二十等爵位制度;三是重農抑商,獎勵耕織,限制商人經營範圍,重徵商稅;四是焚燒儒家經典,禁止遊宦之民;五是強制推行個體小家庭制度,擴大賦稅和兵役來源。

第二階段(前349年),秦國遷都咸陽,商鞅開始第二次變法,主要內容有五項,一是廢除井田制,廢除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允許土地買賣;二是全面推行縣制,廢除分封制,以縣爲地方行政單位,縣下轄若干都、鄉、邑、聚;三是統一度量衡,頒佈度量衡標準器;四是編訂戶口,五家爲伍,十家爲什,按戶按人口徵收軍賦;五是改變風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

商鞅變法後,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爲戰國後期最富強的集權國家,爲秦始皇統一六國打下了基礎。

李悝變法和商鞅變法可以說是歷史上最爲成功和徹底的兩次變法,在國君的全力支持之下,魏國和秦國一改過去的弊端,通過變法迅速強盛了起來。

歷史上失敗的變法,主要有四例

一場變法的成功,影響的要素很多,例如國君的支持、外部穩定環境、利益集團的反對等等,如果一項要素出現問題,便會導致變法的失敗。歷史上失敗的變法主要有四例。

1、吳起變法。楚悼王在位時,任命吳起爲令尹,在楚國開展變法。吳起變法的內容主要有五項:

“明法審令”, 實行法治,這同樣是對魏國李悝變法的一次延續;

廢除貴族世卿世祿制,對無功勞的貴族及其後代,實行均其爵、平其祿政策,對有功人員進行風尚,提高將士和新興封建勢力的積極性。

整頓吏治,削弱大臣權威,禁止大臣結黨營私,對盡忠職守的官員進行獎勵,並選賢任能,對腐敗、無能官員予以裁撤。

軍事改革,注意耕戰並重,亦兵亦農,禁止丁民遊手好閒、不務耕作,收減百官和封君子孫的俸祿,以保證軍隊給養,加強訓練。

改革築城方式,改“兩版垣”爲四版築城法,提高築城工程質量,加強郢都建設。

吳起的變法使得楚國迅速強盛起來,“南平百越,北並陳、蔡、郤三晉,西伐秦” ,成爲南方一個強國,然而由於楚悼王的突然去世,吳起被舊貴族所殺,雖然楚肅王即位後“夷宗死者七十餘家”,極大削弱了舊貴族勢力,但這次改革最終還是半途而廢。

2、申不害變法。前354年,韓昭侯以申不害爲相,在韓國開始變法。申不害變法主要有四項內容:

整頓吏治,加強君主集權,廢除貴族特權;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大規模變法?分別造成了什麼影響? 第2張

推行“術”治,整頓官吏隊伍,對官吏加強考覈和監督,“見功而與賞,因能而授官”,提升行政效率。

整頓軍隊,將貴族私兵收編爲國家軍隊,加強軍事訓練,提高軍隊戰鬥力。

改革經濟,推行土地改革,鼓勵百姓開墾荒地,多種糧食,同時鼓勵發展手工業和兵器製造業。

申不害爲韓相十餘年,使得韓國政局得到穩定,貴族特權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日漸富裕,軍隊戰力大幅度提高,然而強大起來的韓國由於挑釁了魏國霸權,遭到魏國爲攻,雖然經歷“圍魏救韓”避免了滅亡,魏國也在馬陵之戰中遭遇重創,但韓國變法成果也在這一戰中損失殆盡,再加上韓國地處四戰之地,此後再也沒能強盛起來。

3、王安石變法。宋神宗即位之後,爲了改變國家積貧積弱的局面,逐啓用王安石開展變法。王安石變法主要包含了三個方面,

經濟層面,通過推行青苗法增加政府收入,限制對農民的剝削,通過募役法(免役法)解除勞役負擔,促進生產發展;通過方田均稅法,改革稅收方式,增加政府收入;通過農田水利法,鼓勵墾荒,興修水利,增加耕地面積;通過市易法,限制大商人對時常控制,穩定物價,增加商品流通;通過均輸法,降低國家支出,降低百姓負擔。

軍事層面,通過推行保甲法將鄉民進行編制,農閒時接受訓練,增強兵源素質;通過將兵法(置將法),廢除曾經的更戍法,將各路駐軍分爲若干單位,分別設立將領和副將,負責軍隊的訓練,改變將兵分離的局面,加強軍隊戰鬥力;通過保馬法將政府養馬改爲保甲民戶養馬,朝廷則免除部分賦稅,提高馬匹的數量和質量,節省養馬費用;通過軍器監法嚴格管理兵器製造,提高武器質量。

政治層面,通過改革科舉制度,廢除明經科,進士科則以經義和策論爲主,增加法科,做到選賢任能。同時對太學進行整治,實行分上、中、下三班不同程度進行教學的太學三舍法制度,設置武學、醫學、律學專科學校,培養專門人才。

王安石變法的目的在於富國強兵,藉以扭轉北宋積貧積弱的局勢。然而變法觸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對。法令頒行不足一年,圍繞變法,擁護與反對兩派就展開了激烈的論辯及鬥爭,史稱“新舊黨爭”,變法最終成爲了黨爭。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大規模變法?分別造成了什麼影響? 第3張

4、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是晚晴時期以康有爲、梁啓超爲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這次變法從1898年6月11日開始實施,主要內容有: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吸引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訓練新式陸軍海軍同時規定,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

然而,由於變法損害了以慈禧太后爲首的守舊派利益而遭到強烈抵制和反對,慈禧太后最終於1898年9月21日發動戊戌政變,光緒帝被囚,康有爲、梁啓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殺,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

以上便是歷史上影響力比較大的六次變法,其中只有李悝變法和商鞅變法取得了成功,而其餘四次變法則因爲君主去世、外部威脅和反對派強大等因素而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