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朱高熾是明朝最仁慈的皇帝,爲何會被移出太廟呢?

朱高熾是明朝最仁慈的皇帝,爲何會被移出太廟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7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仁宗朱高熾是明朝最仁慈的皇帝,然而最後卻被移出太廟,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朱高熾是明朝最仁慈的皇帝,爲何會被移出太廟呢?

選朱厚熜做皇帝是首輔楊廷和的意思,文官集團的代表人物楊廷和又爲何會選擇年僅14歲的他做皇帝呢?可能是因爲覺得朱厚熜年輕好控制。畢竟想重武抑文、和文官集團對着幹的武宗朱厚照,身強體壯的他僅僅因爲嗆了幾口水就暴斃而亡,年僅31歲,還來得及留下子嗣。但楊廷和與文官集團好像忘記一件事,當年周勃選擇漢文帝和霍光選擇劉詢的時候,也都是這麼想的。

嘉靖帝剛一登基,楊廷和就給嘉靖帝來了個下馬威。因爲按照祖制,嘉靖由小宗入繼大宗,是要尊孝宗朱祐樘爲皇考,改稱自己父親興獻王朱祐杬爲皇叔考的。但是作爲歷史上最聰明、卻又是極度自私的嘉靖帝,在他年僅十四歲之時就表現出了極強的主見了,堅決表示拒絕,還堅持不以皇太子的禮儀繼承皇位。他要把自己的親生父親追封爲皇帝,並把牌位放入太廟,就此拉開了嘉靖帝與文官集團明爭暗鬥的序幕,一直到後面的“大禮議事件”,整整持續了三年。

在嘉靖帝與首輔楊廷和、禮部尚書毛澄爲代表的文官集團爭鬥僵持不下時,新科進士張璁的出現使得事件出現了些許轉機。楊廷和等大臣們的論據是漢朝的定陶恭王劉康和宋朝的濮安懿王趙允讓,他們都是小宗入繼大宗,而且尊奉漢成帝和宋仁宗爲正統。

而張璁用楊廷和等人的論據來反駁他們,他認爲定陶恭王和濮安懿王在登基之前就已經被立爲太子養在宮中了,實際上是相當於過繼給了漢成帝和宋仁宗,並且提出了“繼統不繼嗣”的觀點,,甚至楊一清看到了都評價說:“張生此議,聖人復起,不能易也

朱高熾是明朝最仁慈的皇帝,爲何會被移出太廟呢? 第2張

然而,嘉靖和大臣們的爭鬥還在繼續,嘉靖三年,詔諭禮部爲父母上冊文、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大臣們紛紛表示反對,他們跪在宮門前希望皇帝收回詔諭。嘉靖見此情形後大怒,下令將兩百餘名官員,或下獄,或停職待罪,並當廷杖死十六人。至此,爲時三年的“大禮議”以朱厚熜獲勝告終。

嘉靖三年七月,尊其父朱祐杬爲“皇考恭穆獻皇帝”,即興獻帝,後追尊廟號爲“睿宗”。朱厚熜的父親成了明睿宗,按說他的皇位繼承名正言順了,但朱厚熜覺得份量不夠。於是,他提出既然自己親爹是皇帝了,就得進入太廟,當然後面又是一番爭鬥,不過最後還是嘉靖帝贏了。

要知道太廟的名額可是有限的,太廟是供奉先祖的地方,《禮記·王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從周朝開始,設七廟供奉七位祖先,即四親(父、祖、曾祖、高祖)廟、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廟和始祖廟。

唐朝之後,七廟制度已經變成了九廟制度,可以供奉天子的九世祖先。到了嘉靖時,他是第十一個皇帝,建文帝和景泰帝是沒有廟號的,不能進入太廟,所以還剩一個位置,他想給自己留個位置,這樣正好就滿了,但如果他要把朱祐杬也供入太廟,那麼就不夠了,那該把誰踢出太廟正殿呢?

中國曆代王朝的宗法制度是“親盡則祧”,就是超出了與現任皇帝的親緣關係的皇帝牌位,可以放到太廟後面的偏殿中單獨供奉,那麼誰和嘉靖帝的關係最遠就移除誰的牌位,所以年代離的比較遠的皇帝牌位自然成了嘉靖帝下手的對象。

首先明太祖朱元璋作爲開國皇帝,肯定是不能動的。那麼按照血緣關係,最遠的就是明太宗朱棣了。但是明太宗朱棣功績巨大,而且和嘉靖一樣,同樣是旁支登上帝位的,所以也是不能動的。根據禮法,稱“祖”是不能被移出太廟的,於是嘉靖帝絞盡腦汁把朱棣的廟號改成了明成祖,而且朱棣雖然不是開國皇帝,卻有開國之功,也符合禮法。

那麼除了明太祖和明成祖,最遠的就是明仁宗朱高熾了,最後就把明仁宗朱高熾的牌位移出了太廟正殿,況且朱高熾在位時間非常短,也不會有太大阻力。嘉靖的生父興獻帝成功地進入了太廟,嘉靖終於得償所願,可憐的明仁宗仁孝天地,卻被後世子孫移出了太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