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沒出漢語拼音前,古人是怎麼拼讀漢字的呢?

沒出漢語拼音前,古人是怎麼拼讀漢字的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小時候識文寫字都離不開漢語拼音,現在電腦打字,很多人也都是用的漢語拼音輸入法。但在古代並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識文斷字的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解讀一下。

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漢語拼音出現的非常晚,是在清朝末年纔出現的,至少鴉片戰爭以前都是沒有所謂的漢語拼音的。這種情況直到“切音字”運動的出現,這個運動是由梁啓超發起的,同樣這個“切字音”就是漢語拼音的雛形。

“切字音”運動雖然是梁啓超發起的,不過真正把拼音創造出來的卻是盧戇章,他潛心眼睛漢語拼音數十年,他編寫的《一目瞭然新階 》是第一部拼音著作,其中“天下第一塊切音新字”更是中國人制訂的第一套拼音文字方案,之後他又多次改進逐漸成熟,並於1928年正式被官方承認並公佈。

沒出漢語拼音前,古人是怎麼拼讀漢字的呢?

這樣看來漢語拼音真正存在也就一百多年,那麼更早的古人是如何教孩子識字的呢?其實古人在這方面還是很有智慧的,他們在識字的方式大致有四種,分別是形聲字、直音法、讀若法、反切法。

形聲字我們也基本理解,因爲很多漢字都是由形旁和聲旁組成,比如“村”的聲旁就是“寸”,這兩字只有音調不同。關於直音法則是可以用漢字注音的字,比如“材”的讀音就是“才”,這種讀法簡單易懂。讀若法就是用一個讀音相近的字來注音,當然這種方法只求近似,當然所標的音也不是很準確。

沒出漢語拼音前,古人是怎麼拼讀漢字的呢? 第2張

當然漢字衆多,自然會出現沒有同近音的漢字,這種情況下,那些注直音的漢字可能比被注音的字更加難懂。這個時候反切法就很關鍵了,反切的基本規則是用兩個漢字相拼給一個字注音,切上字取聲母,切下字取韻母和聲調。反切上下都有多餘的成分,拼合時有一定障礙,而且有時候不得不借用其他韻的字作反切下字,造成切音不準確。相對比,現代的漢語拼音則是準確而且簡單,可以說對中國漢字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