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沒有漢語拼音 小孩子是如何識字的

古代沒有漢語拼音 小孩子是如何識字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古代學字,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古代沒有漢語拼音,我國古代社會以儒家思想爲主導地位,雖然古代科學教育處於道德教育的從屬位置,但古代社會具有的科技成果表明了古代科學教育在中國科技史上的重要作用。自古以來,古代的學者對啓蒙教育非常重視,大量的科學知識和生活生產常識貫穿於蒙學讀物之中。這也讓我們明確了,在古代雖然沒有漢語拼音,但小孩啓蒙仍可以認字。

古代沒有漢語拼音 小孩子是如何識字的

一、蒙學的溯源

1、古代孩童蒙學

夏朝是蒙學的初創時期,秦漢是蒙學迅速發展的時期,唐宋以後蒙學逐漸走向穩定,蒙學的教學內容基本確定下來,主要有習字和讀書等內容,這些識字訓練都是爲未來考取功名爲官打基礎。《諸子百家大詞典》的解釋是“蒙學是古代對兒童進行啓蒙教育的學校。”在古代,不同的時代對蒙學的稱呼有所不同,如漢代的書館,唐代的村校,宋代的家塾,元代的社學,明代的義學,清代的義塾等。

2、蒙學經典中科學啓蒙

自古以來,我國對於兒童教育非常重視,儒家經典《易經》裏明確寫道“蒙以養正,聖之功也”,即在童年時期就要對兒童進行正確的教育。十五歲之前的教育被稱爲蒙養教育。蒙學教育是一個人的基礎教育,人在孩童時代所接受的知識與教育對一個人一生都有着無窮的影響。因此,在我國古代社會,即使是那些無法接受高等教育的貧苦人家,大多也會設法讓孩子上幾年蒙學教育。所以,我國古代接受蒙學教育的人數很多,蒙學教育以及作爲其核心內容的蒙學教材在社會上有着廣泛的影響。

古代沒有漢語拼音 小孩子是如何識字的 第2張

二、啓蒙教育的方式

1、識字教學

在漢字出現之前,祖先們主要通過口耳相傳和師徒相授的方式來對兒童進行科學教育,教授的內容主要來自平時積累下來的實踐經驗。漢字出現以後,一些童蒙科學讀物應運而生,學者們在對兒童進行識字教育的同時也傳授了一些生產生活經驗知識和自然常識。識字教育是古代啓蒙教育的重要內容,很多學者都認爲應該在兒童入學前後,用一小段時間集中對兒童進行大量的識字教育,大概教兒童認識兩千個字左右。在此觀念的指導下,古代的很多教育工作者在識字教學上進行了大量教育實踐,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驗。

由於文字是知識和信息的載體,那麼人們在對漢字的起源進行論述時,介紹了漢字具有傳授知識的功能,致使對兒童進行“說文解字”的過程中有可能會向兒童傳授與科學技術相關的知識。所以,古代進行“六藝”教學,也多采用這種方式進行書教。後來,隨着人們對於漢字研究的進一步發展,到了漢代,漢字研究成爲了專門的學問,被稱爲“小學”,如許慎就是當時著名的學者。

然而“小學”的內容,並不完全是對蒙童進行識字教育的教學內容,其中的一些內容反而更適合於成人用來進行識字學習。不過,成人通過對其中的漢字進行學習,可以用來指導兒童進行識字教學,從而提高了蒙學的教學質量。“小學”不爲兒童所讀,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爲沒有合適的教材。比如許慎的《說文解字》和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等等。這些教材的問世使得識字教學在當時的社會獲得了快速發展,但是由於這些教材的內容較爲深奧,因此它並不適合於兒童進行學習。直到王筠《文字蒙求》的問世才使得這一狀況得以改善。

2、《文字蒙求》

《文字蒙求》是王筠爲好友的孫子進行識字教育而編撰的,是古代典型的識字類教材。《文字蒙求》不僅是作者深厚文字學功底的具體體現也,是我國古代兒童識字教育狀況的具體反映。《文字蒙求》第一卷中提到“字因事造,而事由物起”,即漢字是由事物創造出來的,對兒童進行識字教育要教授其認識和辨別其中蘊含的事物。由此可知,古代的兒童識字課肩負着傳授自然科技常識的任務。此外,王筠認爲,要實現對兒童進自然科學常識的教育目的,對兒童進行漢字教學的過程中要遵守“兼採古文”的原則,讓兒童對漢字的結構進行基本認識,對漢字的形、漢字的聲以及漢字的意進行基本瞭解。

因此,在這個原則的指導下,王筠在對兒童進行漢字教學的過程中,講授了很多生動有趣的科學知識和生活常識。在天文地理上,《文字蒙求》中在向兒童講授“天地類之純形”這幾個字的時候,順便向兒童介紹了太陽和月亮等天文常識,以及山川和泉等地理相關知識。《文字蒙求》中對“日”進行古字講解的過程中,形象地表述了古人對於太陽黑子這種天文現象的觀察,指出了黑子變化的時候有時能看見,有時看不見,且這種變化具有“三足烏”的特點。

《文字蒙求》中對“月”字的講解,書中不僅僅對於月亮上下弦的外在形象做了詳細介紹,而且還講述了月亮上有地影,這告訴了兒童太陽、月亮和地球三者是相互關聯的,使得兒童在認識“月”這一字形的同時學習到了與天文相關的科學知識。

儘管其對於月亮陰影的解釋並不是特別科學,但是,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科學發展水平,具有素樸的唯物論色彩。在醫學上,《文字蒙求》中關於“心”字的講解讓兒童對心臟解剖有了基本的認識,傳授了兒童生理方面的知識。《文字蒙求》中對“子”字進行講解時,講述了嬰兒初出母腹,身體還不能向成人一樣完全直立展開,上肢不能下垂,習慣向上揚,這個解釋反映了古人對嬰兒生長細緻入微的觀察,對現在粗知生理常識的人,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在動植物上,王筠通過漢字介紹草木蟲魚之名時,不僅對個體的外形進行了詳細闡述,而且對物類和物體都進行了系統介紹,並在講解物種時強調抓住類的特徵。例如鳥字、魚字,就是類的總概念。關於植物知識的介紹,其側重點主要在於農作物,如關於“菽”字的講解,先介紹它的古字,再讓兒童瞭解到它的生長特點,甚至連菽具有“根瘤”的特點都未忽略。此外,農作物還具有不同的實用價值,如王筠在介紹“秫”字時,就傳授了兒童它的皮可以用來編席子。

三、古代蒙學教育對幼兒教育的啓示

1、啓蒙教育內容生活化、廣泛性

我國古代的兒童科學啓蒙教育具有生活性特徵,科學教育的內容貼近生活,與民生日用密切相關,涉及到了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吃、穿、住、行、用等,讓兒童瞭解到了最基本的科學知識和生活常識。古代的科學啓蒙教育涉及的知識非常廣泛,包括自然科學,如天文、地理、生物、醫學、物理、數學等,技術技藝,健康生命等多方面的知識。處於社會底層普通百姓家的蒙童由於各種原因即使只能接受初級教育,無法進行高層次的學習與教育,他們通過這些蒙學教材進行初步識字之後,其所瞭解的知識和技能完全足夠應對日常的基本生活和需要。

古代沒有漢語拼音 小孩子是如何識字的 第3張

2、科普讀物形式多樣

我國古代蒙學讀物採用的形式有韻語、對偶、詩歌、散文等,在形式上具有多樣性。如《聲律啓蒙》是韻對類蒙學讀物的典型,全書按聲韻格律分爲上下兩卷,上卷有十五個韻部,下卷有十五個韻部。每一個韻部有三篇對子文,全書總共九十首對文,且每篇對文都是七十八個字。《千家詩》是詩歌類讀物的代表,選錄的範圍主要以唐詩和宋詩爲主,把握了我國古代詩歌的精華。《二十四孝》和《日記故事》是用散文編寫而成,全文非常簡短,少者一、二十個字,多者也不過百餘字。古代蒙學讀物之所以影響深遠、流傳廣泛,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蒙學讀物依據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注重形式的多樣化。

我國古代沒有專門的幼兒教育機構,也沒有獨立的幼兒科學教育體系,古代科學啓蒙教育是與其他教育密切聯繫在一起的。古代科學教育最初萌芽於蒙學讀物之中,因而古代科學教育的傳播方式也主要通過蒙學讀物得以反映,如識字教學、運用典故、講解名物、社會科普等。

由於我國古代科學教育尚未形成獨立的學科,因而也沒有形成多樣化的科學教育模式。但是,蒙學讀物在傳播科學知識的過程中,根據蒙學讀物內容上的不同特點,也形成了多樣化的傳播方式。古代科學啓蒙教育雖然沒有形成具體的科學教育模式,但是其多樣化的傳播方式以及傳播特點給現代科學啓蒙教育模式帶來了一定的思考。

古代沒有漢語拼音 小孩子是如何識字的 第4張

結語:

我國古代的科學啓蒙教育在世界科技教育史上熠熠生輝,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無論是從科學啓蒙讀物的編撰還是科技人才的培養以及科學發明的創造來看,我國古代的科學啓蒙教育都起着重要的推動作用,爲我國兒童科學教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參考文獻:

《諸子百家大詞典》

《中華蒙學讀物通論》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