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春秋時期的齊國是如何率先成爲霸主的呢?

春秋時期的齊國是如何率先成爲霸主的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姜子牙輔佐周武王滅商後,被封國建邦建立齊國。那麼到春秋時期,齊國是如何率先成爲霸主的呢?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自太公望封國建邦以來,煮鹽墾田,富甲一方、兵甲數萬,傳至齊桓公時,已經是疆域瀕臨大海的大國,齊桓公也依靠海上的資源,迅速成爲春秋五霸之首,齊國被當時的人稱爲海王之國。

齊國始封於姜太公,就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屬於周王朝建立之後分封的第一批諸侯,目的是防止東夷的進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師尚父於齊營丘。”前文已經述及,周王朝的封建只是一張空頭支票,需要自己兌現,姜太公剛剛受封就面臨當地土著“萊人”的威脅,“萊人“這個銀行拒絕爲姜太公兌現支票,“萊侯來伐,與之爭營丘。營丘邊萊。萊人,夷也,會紂之亂而周初定,未能集遠方,是以與太公爭國。”這個記載來自於周人,所以“萊人”成爲了侵略者,實際的情況恐怕是萊人本身就是營丘土著,姜氏一族是侵略者。萊人是東夷的一支,東夷在商朝時期一直是一個很強的族裔,紂王曾多次出兵討伐東夷。“紂克東夷而隕其身”如果沒有紂王與東夷的戰爭,周武王也不會很輕易的在牧野之戰中得手。

姜太公抵達營丘之後,擊退了“萊人”的進攻,開始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建立齊國,姜太公是一個實用主義者,早在武王伐紂之時,占卜不吉,姜太公力主武王不理會占卜結果,開始伐紂。所以姜太公建立的齊國並沒有強行將周人的生活習慣強加給當地人,而是調整週人的生活習慣以適應,太公至國“脩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在這樣的治國理念之下,齊國人注重實際,雖然作爲正統的周人國家,但是會有一些蠻夷的氣質,這種氣質可以用《史記》中對齊懿公的評論,“驕”,驕縱、蠻橫。

姜太公之後,關於齊國的記載很少,在《史記•齊太公世家》中關於齊國前期一百多年間的歷史只有寥寥數筆“蓋太公之卒百有餘年,子丁公呂伋立。丁公卒,子乙公得立。乙公卒,子癸公慈母立。癸公卒,子哀公不辰立。”可以想象來自古老周原的姜氏一族在陌生的土地上建立了齊國,面對諸夷環伺,姜氏一族團結一致,開疆擴土,生存成爲了古老齊國的主旋律,在強大的外部壓力下,齊國內部沒有出現大的變故。

公元前686年齊大夫連稱、管至父弒殺齊襄公,立其堂弟公孫無知即位。公孫無知死後,齊國開始討論誰繼任齊國國君之位。此時候選人有兩個,公子糾,公子小白。公子小白此時正在莒國,公子糾在魯國。齊國的高氏和國氏支持小白即位,而且率先通知他回國,“高、國先陰召小白於莒”,高氏和國氏都是齊國公族旁支。而公子糾回國是在魯國得到消息後由魯國護送回國“魯聞無知死,亦發兵送公子糾”,後面的故事就是管仲阻擋公子小白進入齊國,公子小白詐死,回到齊國即位。

所以當時的情況應該是公孫無知死後,齊國幾個大氏族討論的結果是擁立公子小白即位,此時魯國得到消息,決意擁立公子糾,並且派兵進入齊國。一路由公子糾率領進入齊國國都,另一路由管仲率領截殺公子小白。公子糾在齊國國內的支持可能十分有限,所以需要魯國的大力支持,所謂“魯送糾者行益遲”更多的是魯國需要足夠的時間召集軍隊,靠外部強力壓服齊國各族。公子小白在國內有支持者,所以回國之後迅速即位,並且率軍包圍了魯軍“與魯戰於乾時,魯兵敗走,齊兵掩絕魯歸道”,這場衝突開始的時間是春季,齊魯開戰的時間是秋季。也就是說,公子小白即位後,公子糾並沒有承認失敗,魯國也沒有放棄,而是陳兵齊國境內向齊國施壓,隨後魯軍戰敗陷入齊軍包圍。

春秋時期的齊國是如何率先成爲霸主的呢?

此時大局已定,下面的問題是如何解決公子糾的問題。齊桓公表現出極高的政治素養,齊國沒有向魯國所索要公子糾,而是齊國向魯國施壓要求魯國殺掉公子糾,齊桓公表示“子糾兄弟,弗忍誅,請魯自殺之。召忽、管仲讎也,請得而甘心醢之。不然,將圍魯。”這種處理方式一方面使齊桓公不需要揹負手足相殘的罵名,同時將魯國至於很尷尬的境地,如果不殺公子糾,齊國便有理由繼續進攻魯國;如果魯國殺掉公子糾則魯國會在所有諸侯國面前失信,此後各諸侯國將不敢再結盟魯國對抗齊國,齊國內部的反對勢力也將不敢與魯國結盟。

後世一直在神化管仲,彷彿齊國的霸業沒有管仲就不可以開創,反而齊桓公的作用被弱化了。可是從齊桓公即位前後的一系列動作中我們可以發現,齊桓公本身具有極高的政治軍事素養,管仲在齊國稱霸中的作用可能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亦或是後世儒生爲了“爲帝王師”這個夢想的附會。

之後齊桓公任用管仲爲相開始了改革,爲日後成爲春秋首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改革的主要內容可以歸納爲人事管理上加強官員考覈“明分職而課功勞”;經濟上改革賦稅,鼓勵工商業,實行鹽鐵專賣“課山海”;行政和軍事管理上“參其國而伍其鄙”,所謂參其國指將國都周圍的土地分爲二十一鄉(工商之鄉六,士鄉十五)其中士鄉五鄉爲一軍,共三軍,三軍的統帥分別爲齊君,國子和高子,這三軍不僅是軍事建制,同時也是政治建制。這種改革雖說對齊國國力增強具有積極意義,但是也爲日後的田氏代姜埋下伏筆。

首先改革保留了部分傳統,前已述及,周王朝和春秋時期,有“國人”和“野人”之分,所謂國人就是國都周圍的民衆,野人是被征服的居民或者移民。管仲改革將國家常備軍定爲三軍,三軍士兵的來源全部都是“國人”,“野人”依然不具備參與戰爭和政治的權力。此時的戰爭形式還是貴族戰爭,與戰國時期全國動員的滅國大戰有本質的區別,此時齊國還很難稱爲一個帝國,更多的還是部落聯盟國家的樣貌。這樣的改革僅僅限於國君直屬的領地,通過改革,國君的財富開始大幅增加,同時大夫也開始以一種制度的形式參與到國君領地和國家常備軍事力量的管理。

而在管理國君的財富之時,大夫還有自己的領地,他們在自己的領地上也是一個小的封君。這爲日後大夫們不斷侵奪國君土地,直到徹底取代國君埋下了伏筆,所以這是齊國強大的開始,也是姜氏齊國沒落的開始。 改革積累的財富直接支撐了齊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諸侯,北扛戎狄,南御荊楚。在這過程中發生了很多故事,到現在都耳熟能詳。但是從歷史的角度而言,齊桓公的作用不僅是穩定了東周初年的形勢,防止中原諸侯集體滅亡,更重要的是爲諸侯各國改革現有制度指明瞭方向,開啓了新一輪的社會改革。

爲什麼是齊國首先稱霸呢?

首先,春秋時期,鄭莊公領導下的鄭國被譽爲“春秋小霸”。不過,鄭國的霸業隨着鄭莊公的去世而迅速衰落。就鄭國霸業衰落的因素中,深處中原四戰之地成爲重要的一個。而對於齊國來說,北邊是一直不怎麼強大的燕國,東邊是大海,南邊的魯國乃至吳越之地,在春秋時也沒有給齊國帶來多大的壓力。由此,齊國和秦國一樣分佈在東西兩側,相對於中原地區的鄭國等,具有地理位置上的優越性。在這一點上,戰國時期的魏國也是一個反面教材,雖然在戰國初期拳打秦國,腳踢齊國,但是強盛的快,衰落的也同樣迅速。

其次,經濟基礎作爲下層建築,是齊桓公推動霸業的重要根基。就齊國的經濟來說,因爲地理位置上具有“山海魚鹽”之利,從春秋時期一直富裕到被秦始皇消滅。與此同時,齊桓公在重用管仲,後者搞出來一系列變革,無疑促進了齊國商業的發展。當然,在經濟水平領先的背景下,齊國的娛樂業也是蒸蒸日上。

春秋時期的齊國是如何率先成爲霸主的呢? 第2張

雖然春秋戰國時代的開始,意味着周朝宗法制、分封制的崩潰。但是,就春秋初期來說,周王室在各個諸侯國之間還是存在不小的號召力和影響力。特別是在周王室被鄭國、楚國等羞辱後,齊桓公立即打出了“尊王攘夷”,那可真的是雪中送炭,立即受到了周天子的推崇。如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一樣,齊國在獲得周王室這把尚方寶劍後,其稱霸之路可謂順風順勢,也由此得到了衆多小諸侯國的認可與擁護。

最後,還是大家常說的人才。這一點上,晉文公可以在六十歲登基國君後,迅速完成霸業之路,手底下一大幫文成武將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對於齊桓公來說,能夠不計較一箭之仇,任用管仲進行大刀破斧的變革,是其成就霸業的關鍵。除了管仲之外,鮑叔牙、隰朋等人也是棟樑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