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董卓兵力並不多,爲何卻需要十八路諸侯討伐?

董卓兵力並不多,爲何卻需要十八路諸侯討伐?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董卓是東漢末年的軍閥,利用漢末戰亂和朝廷勢弱佔據京城,廢少帝立漢獻帝並挾持號令。在曹操刺殺董卓失敗之後,天下人無不想除掉董卓。不久後,十八路諸侯響應聯合起來討伐董卓。但兵力雄厚的十八路諸侯不僅沒能擊潰董卓,反倒以分裂失敗而告終。

東漢末年,西涼太守董卓受大將軍何進所邀,率軍進京討伐十常侍。後董卓控制朝政,廢黜漢少帝劉辯並將其殺害,改立陳留王劉協爲帝,史稱漢獻帝。擔任相國的董卓權傾朝野,他肆意妄爲,縱容士兵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使得民怨沸騰,朝中有識之士紛紛對他的行爲感到憤慨,計劃如何除掉董卓。

公元190年,各地諸侯紛紛起兵,他們推舉渤海太守袁紹爲盟主,會盟討伐董卓。起初反董聯軍勢如破竹,打得董卓遷都避禍,後來由於聯軍內部各懷心思,不思進取,甚至發生內訌,最終聯盟解散,東漢進入羣雄逐鹿的階段。而參與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的結局是什麼呢?

1.袁紹,字本初,時任渤海太守,他出生於四世三公的名門望族,早年追隨大將軍何進,後作爲盟主率領十八路諸侯聯軍討伐董卓。此後,袁紹消滅了公孫瓚,統一了河北。公元200年,袁紹與曹操爆發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大破袁紹,從此袁紹一蹶不振。公元202年,袁紹在冀州平定叛亂時病死。

2.袁術,字公路,乃袁紹之弟,時任南陽太守。他在伐董戰爭中,不給身在前線的孫堅運糧,導致孫堅戰敗。後來,袁術割據淮南,與曹操、袁紹、劉備發生過沖突。一次偶然的機會,袁術獲得玉璽,於是他於公元197年在壽春稱帝,從此他衆叛親離,成爲衆矢之的,再加上他生活荒淫無度,很快就大敗。走投無路的袁術決定投奔袁紹,在路上袁術食不果腹,甚至以糟糠爲食。公元199年,袁術最終在路上病死。

3.公孫瓚,字伯圭,時任北平太守,人稱“白馬將軍”。他早年鎮守北方,多次擊敗北邊的少數民族,威震邊疆。後來參與討伐黃巾的戰鬥,並大破黃巾。此後,他與袁紹在冀州展開爭奪,不相上下。公元193年,公孫瓚擊敗劉虞,奪得幽州。公元199年,公孫瓚在與袁紹的戰鬥中,兵敗被圍,自感突圍無望的他自焚而死。

4.馬騰,字壽成,時任西涼太守,乃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後。他早年與韓遂一起割據西涼,後來在曹操使者的勸說下,入朝爲官,將軍隊交給其子馬超統領。公元211年,馬超起兵反抗曹操,被曹軍擊敗,次年,曹操因馬超之事將馬騰處死,並夷其三族。

5.孫堅,字文臺,時任長沙太守。他曾投身袁術帳下,並率軍重創董卓。後來,袁術命孫堅征討荊州劉表,公元191年,孫堅在與劉表手下大將黃祖作戰時遭遇伏擊,最終中箭而亡。他的兒子孫策和孫權先後繼承大業,孫權建立吳國後,將孫堅尊爲武烈皇帝。

6.曹操,字孟德,他早年投身何進帳下,後來隻身行刺董卓失敗,於是前往陳留起兵討伐董卓。此後,曹操消滅袁紹、袁術、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他將漢獻帝劉協迎回許都,擔任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權傾朝野。此後,曹操在赤壁慘敗於孫劉聯軍,並在和劉備爭奪漢中的過程中失敗。曹操死後,其子曹丕篡漢稱帝,被尊稱爲“武皇帝”。

7.陶謙,字恭祖,時任徐州刺史。他長期擔任徐州刺史,一次,曹操之父曹嵩爲躲避戰亂,逃往兗州,陶謙派部將張闓前往護送。怎料張闓見財起意,竟然殺死曹嵩。曹操聞訊後大怒,爲父報仇發兵攻打陶謙,曹軍連克數十城,並大肆屠城。公元194年,陶謙在憂憤中病逝。

8.孔融,字文舉,時任北海太守,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孔融從小聰明伶俐,“孔融讓梨”的故事就發生在他四歲的時候。他早年擔任北海太守,後被袁紹之子袁譚擊敗。此後,他被漢獻帝召入朝中爲官,孔融性格剛正不阿,對當時已是權臣的曹操十分輕蔑,因此得罪曹操。公元208年,曹操以誹謗朝廷的罪名將孔融處死。

9.鮑信,字允誠,他曾率軍參與討伐董卓的戰鬥。公元192年,他和曹操在一次圍剿黃巾軍的戰鬥中被圍,鮑信拼死救出曹操,自己卻死於亂軍之中。曹操對此甚爲感念,對鮑信之子大加封賞。

10.韓馥,字文節,時任冀州太守。他曾和袁紹謀立劉虞爲帝被拒。後來袁紹會同公孫瓚和韓馥手下叛將麴義謀取冀州,平庸的韓馥感到害怕,自知敵不過袁紹,於是在謀士的建議下,將冀州讓與袁紹。公元191年,韓馥在憂懼中自殺身亡。

11.孔伷,字公緒,時任豫州刺史。史書中對他的記載很少,公元190年,他在被董卓部將李催的攻殺下去世。

12.袁遺,字伯業,時任山陽太守,他也是袁紹的堂兄。後來被袁紹任命爲揚州刺史,大約公元192年,袁術大破袁遺,袁遺在逃走的途中被殺。

13.張邈,字孟卓,時任陳留太守。他曾是曹操的密友,一次袁紹讓曹操除掉張邈,被曹操拒絕,張邈對此十分感動。董卓被滅後,他仍舊害怕被曹操誅殺,於是選擇背叛,擁立呂布爲兗州牧,此後呂布兵敗,張邈隨呂布一同投奔劉備。公元195年,張邈之弟張超爲保護家小,死守雍丘。張邈決定向袁術求救,在途中被部下殺害。

董卓兵力並不多,爲何卻需要十八路諸侯討伐?

14.張超,表字不詳,時任廣陵太守,乃陳留太守張邈之弟。他曾勸說張邈背叛曹操,並和兄長一同擁立呂布爲兗州牧。後來,張超奉張邈之令守衛家族所在地雍丘。公元195年,曹操猛攻雍丘並最終陷落,張超被誅滅三族。

15.喬瑁,字元偉,時任東郡太守。董卓死後,他與劉岱交惡,公元191年,他被劉岱所殺。

16.劉岱,字公山,時任兗州刺史。他長期支持袁紹,並將與自己不和的東郡太守喬瑁殺害。公元192年,他在一次征討兗州黃巾的戰鬥中,因不聽鮑信的建議,擅自進兵被殺。

17.張楊,字稚叔,時任上黨太守。他早年割據河內,曾率兵營救被李催、郭汜挾持的漢獻帝。他與呂布交好,公元198年,曹操將呂布圍困於下邳城後,張楊欲發兵相救,結果被其部將楊醜所殺。

18.王匡,字公節,時任河內郡太守。他早年爲何進部下,後來董卓派王匡的妹夫胡母班前往河內郡遊說袁紹,袁紹將其逮捕,並令王匡將胡母班斬殺。胡母班的親屬因此怨恨王匡,遂聯合曹操將其殺害。

董卓不過區區五萬人馬,爲何需要十八路諸侯討伐?

董卓從小成長的地方是漢朝的邊界,他出生於一個豪紳家族,從小就和風沙和戰馬打交道,因此董卓生的很勇猛,性格暴躁。而董卓在長大以後,用自己的性格和金錢征服了羌族,並且用羌人組建了一支軍隊,這支軍隊很精強,每一個人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號稱邊界強軍的馬騰和韓遂的西涼軍都打不過董卓,可以說董卓擁有當時除了中央禁軍以外最強的軍隊。

而在董卓帶領着三千人進京後,挾天子以令諸侯,天時地利人和讓他佔盡,隨後將何進大將軍的禁軍收入麾下。由於當時丁原不滿董卓的舉措,於是董卓心生怨恨,並且用計謀策反了呂布,讓呂布殺掉他的上司丁原,隨後將呂布和丁原的軍隊一併收入麾下。

由此可知董卓的軍隊遠遠不止五萬,他在報出的五萬可能只是一個幌子,想將討伐他的人馬一網打盡,當時京城中的大部分禁軍都是他的手下,再加上彪悍的羌人軍隊,可以說董卓的軍隊實力已經是當時諸侯中最強的一位了。

而當時作爲諸侯的十八路人馬都是自己組建的軍隊或者地方部隊,並且東漢時期的募兵權是董卓掌權的前一年才下放的。因此很多諸侯的兵都是新兵,在這種情況下,地方部隊和自己組建的部隊實力是遠遠不如訓練有素的京城禁軍的,這也是諸侯的顧慮之一。

董卓兵力並不多,爲何卻需要十八路諸侯討伐? 第2張

還有一個原因是當時諸侯們各自攢兵,都努力提升實力,想在這亂世中闖出一片生路。因此不會有人故意挑起事端,短暫的和平要是被擊破,各路諸侯就沒有時間積攢自己的實力,所以都在隱藏自己的軍隊。若是有一路諸侯出征勢必會打破這個僵局,並且當時沒有哪一個諸侯有把握說自己一個人就可以擊敗董卓的軍隊。

所以當時的諸侯就決定來一個十八路大征伐,人多力量大,氣勢也足,既不會破壞當時的和平局勢,又可以讓百姓信服自己,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雖然這些諸侯算盤打的好,但是一個個都只想坐享其成,各自爲自己的利益而戰,沒有一個統一的調度,這也就像一盤散沙,一有利益所有人都想要,一有危險所有人都想跑,典型的三個和尚沒水喝。

因此當時的十八路諸侯只是一個笑話,以董卓的實力並不需要擔心這一羣散沙會翻出什麼浪花,主力孫堅被大敗後就一鬨而散。

十八路諸侯總兵力三四十萬對付董卓區區5萬人馬爲何卻以失敗告終?

一,董卓的兵力雖不多,但是確實西涼鐵騎,戰鬥力十足,自古以來,西涼地帶素以彪悍著稱,他們多帶出來的軍隊自然要強悍一些。這就是爲什麼當時董卓能夠以區區三千人就成功拿下洛陽,掌控東漢朝政的原因所在。所以說,董卓雖然不是一個治國的能人,但卻帶出來一支強悍的軍隊。因此,董卓的軍事實力不容小覷,相比於諸侯聯軍的士兵來說,戰鬥力是有絕對優勢的。

二,諸侯之間人心不齊,各自想方設法盤算着自身的利益。雖說討伐董卓是順天應人,民心所望。但在具體的軍事行動上卻出現了“三個和尚沒水喝”的現象。袁紹實力強大,卻把大將顏良文丑藏着掖着,連他們都沒帶來參加這次軍事行動。袁術爲了自身的利益,卻私下扣發孫堅的糧草,導致孫堅所部屢戰不利。這也側面地反映出袁紹這個盟主任人唯親,明知袁術從中作梗卻依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而就在華雄挑戰之時,諸侯們各個藏着掖着,要麼默不吭聲,要麼派一些小將上場與之對戰,結果自然是接連敗下陣來,好在關羽挺身而出,斬掉華雄。可是袁術卻唯恐關羽搶功,處處與之爲難。像這樣有功不賞,各自心懷鬼胎,不願意同仇敵愾,自然內部會一盤散沙。以至於最後連孫堅都開始藏着玉璽,找藉口要回到江東。所有的這些都表明了諸侯們的離心離德,與當初結盟所謂的總體戰略目標是完全背離的。因此就算聯軍數量再多,大將再強悍,也是一樣的結果,只能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