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分別是哪些人呢?

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分別是哪些人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都讀過《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上來,就是董卓專權,逼得曹操袁紹出奔,最終關東諸侯聯盟討伐董卓,其中《三國演義》裏有十八路諸侯,而在歷史上並沒有那麼多,但是也有十多路諸侯,可謂是氣勢洶洶,姑且不說最終成敗,就說這次討伐董卓,表面上看是對董卓專權的不滿,但是實際上就是兩大集團的對抗。

我們先看看《三國演義》裏的十八路諸侯:分別是: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橋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第十八鎮:曹操。

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分別是哪些人呢?

曹操

而在歷史上,孔融、公孫瓚和陶謙都沒參加,張楊當時是小勢力,還不是上黨太守,也沒參加,馬騰當時在關西,而且是叛軍,根本不可能參加;所以滿打滿算就是十三家諸侯,而且實際上孫堅當時從屬於袁術,不能算獨立的諸侯,只能算袁術下面的大將而已。

陶謙

那麼我們細細分析,這十三家有什麼特點呢?兗州、河內、冀州、南陽,這些地名就可以發現,這些都是東漢的關東地區,尤其是河北和中原這塊地方的勢力,不錯,這些諸侯都出於關東,所以也被稱爲關東諸侯。

而且,這些諸侯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大都是袁家和袁家的勢力,像張邈是袁紹的好友,曹操一度隸屬於袁紹勢力之下,韓馥是袁家門生、或多或少都和袁家有着關係,當時袁家四世三公,門生遍佈天下,而且袁紹當時誅殺宦官,爲當時世人所敬仰。正因爲如此,明明袁紹當時只是一個渤海太守,卻成爲關東諸侯的盟主。

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分別是哪些人呢? 第2張

董卓

實際上,從某種角度說,董卓也是袁家的門生,董卓入京也是袁家安排,只是沒想到董卓如此膽大妄爲而已。

那麼話又說回來,那麼諸侯討董,或者說董卓對抗諸侯,又代表什麼呢?更確切的說,明明是袁家門生的董卓,憑藉什麼對抗關東諸侯呢?

其實這就涉及關西和關東的對抗了,西漢年間,朝廷一直在長安,關西纔是重心,而劉秀建立東漢後,建都洛陽,而劉秀的起家也是關東地區,尤其是河北和河南兩塊地區,朝廷重臣大都出於河北和南陽。但是關西底蘊深厚,尤其出將才,所以有關西出將,關東出相的說法。但是總體趨勢關東諸侯佔據主流,對此,關西人士並不滿意,尤其是邊疆的涼州幷州,認爲自己長期與外敵對抗,卻沒有得到優待。所以當朝廷內亂之際,董卓就趁機反了,這實際上是涼州幷州一帶對關東諸侯長期把持朝政的不滿而已,只是以董卓之亂的方式爆發出來,最終形成了關東諸侯對抗董卓的情況,實際上就是關東諸侯不滿涼州和幷州勢力奪取了自己對朝廷的掌控權,想奪回掌控權,而在洛陽展開的交鋒。

這其中,涼州幷州長期有戰事,所以將士有經驗,而關東比較富庶,有底蘊,所以洛陽的戰事雖然是董卓佔據上風,最終還是以董卓遷都長安爲結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