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同樣是篡位上臺,爲何朱棣的評價不如李世民呢?

同樣是篡位上臺,爲何朱棣的評價不如李世民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往今來,造反成功的人數卻寥寥無幾。而通過造反成爲皇帝的人,最出名的就是李世民和朱棣。只不過,李世民是對自己的父親李淵造反,而朱棣則是對自己的侄子朱允炆造反。爲何李世民敢向李淵造反,朱棣卻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大家都知道,在我們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中,有長達2000多年的時間,都處在封建社會的統治之中。而在封建社會,天底下最有權勢的人,就是皇帝了。皇帝享受着天底下最大的富貴,一句話就可以決定數萬萬人的生死存亡。不過,要想成爲皇帝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這2000多年的時間裏,我國也不過誕生過近500位皇帝,可見要成爲一個皇帝,是有多麼困難。

而且,歷史上的近500位皇帝,並不是每一個都是有作爲的皇帝,大多都是籍籍無名、昏庸無能之輩,能稱得上明君,甚至是千古一帝的皇帝,更是寥寥無幾。而歷史上的千古一帝,大致有秦始皇、李世民、朱元璋、朱棣、漢武帝等等。因此,要成爲皇帝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而成爲千古一帝,則更是難上加難。

那麼問題來了,同樣都是造反,並且都成功了,爲何李世民敢向李淵造反,而朱棣卻不敢對朱元璋造反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首先,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個皇帝,也是將唐朝推向頂峯的皇帝,締造出了“貞觀之治”這樣的偉大盛世。而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唐朝的江山是李世民打下來的,他和他手下的武將,一步步打下了這諾大的江山。

原本,李世民這個功勞最大的人,才應該繼承皇位。但是,李淵卻想把自己的皇位給自己的大兒子李建成,而李建成與李世民雖說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但關係卻不好,如果李建成成爲了皇帝,李世民必將要遭劫。於是,李世民在幕僚們的勸說下,決定造反,繼而有了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死了李建成,逼迫李淵退位給自己,這才成爲了皇帝。

而反觀朱棣,則是在朱元璋死後,傳位給了朱允炆。而朱允炆在成爲皇帝沒多久之後,便起了“削藩”的意思,逼得朱棣不得不反。由於朱棣常年在軍隊之中,有着非常高的威望,所以很快就攻入了南京城,奪取了皇位。

其實,李世民和朱棣,都是非常有才能的人,不論在文治武功,還是在治國才能上,都可圈可點。至於他們二人造反的情況爲何會有不同,主要還是因爲他們的實力,形成時間不一樣。

李世民在隋唐末年,就已經開始征戰四方、積累軍功了。所以,在唐朝建立的時候,他的實力就已經非常強了,特別是他在軍隊中的威望,幾乎可以算是“一呼百應”。當時的唐朝軍隊,幾乎都被李世民所掌控,就連李淵都比不上。所以,李世民要造反,是非常容易的,因爲他有這個實力。

而朱棣就不一樣了,他是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江山穩固了,他纔有了赫赫軍功,以及在軍隊之中的威望。當朱元璋還在位時,明朝的軍隊幾乎都在朱元璋的掌控之中,基表朱棣再有才能、威望再高,也不能調動軍隊對朱元璋造反。所以,當時的朱棣,根本就不具備向朱元璋造反的實力。

因此,總得來說,朱棣之所以不敢向朱元璋造反,還是因爲自己的實力不夠。畢竟,建立大明王朝的朱元璋,不論實力還是手段,都要比李淵強太多了。朱棣就算再厲害,也不敢有對朱元璋造反的心思。

同樣是篡位上臺,爲何朱棣的評價不如李世民呢?

李世民和朱棣都是通過不正當手段登上皇位,爲何朱棣的罵名很多?

正所謂武人誅身,文人誅心。

根本原因在於唐太宗善待大臣,以寬仁治國,籠絡了士大夫階層。而明成祖朱棣,這位一生不是在打架就是在打架路上的皇帝,可不是什麼善茬,重典治國,當然名聲不好了。雖然唐太宗李世民與明成祖朱棣的皇位都是通過不正當手段得來的,但是李世民比之朱棣要更具合法性。因爲唐太宗李世民是在奪嫡之戰中發動政變,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

而朱棣屬於是哥哥懿文太子病逝,朱標之子建文帝朱允炆登上皇位,成爲正統性皇帝,以清君側名義實爲造反的篡位成爲皇帝。李世民屬於是發動政變,朱棣屬於是造反,後者自然屬於是情節嚴重了。

而且不論史書是否有刻意美化李世民的成分,總之通過史書可以看出,唐高祖李淵並沒有一碗水端平,並沒有使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的名分早定,甚至當李世民屢有戰功時,承諾立他爲太子,使李世民的期望越來越大。結果李淵卻食言,最後只是史無前例的封了李世民一個天策上將的頂級武官官職,擁有自置官屬的權力,但官職再大終究還是臣子。正因爲李淵的一碗水端不平,導致了李世民的不滿,太子李建成對於李世民的猜忌,最後造成了兄弟自相殘殺。

同樣是篡位上臺,爲何朱棣的評價不如李世民呢? 第2張

朱棣這個就不同了,李世民可以稱之爲唐朝最大的開國功臣,但朱棣並非如此,朱棣八歲時明朝就已經建立,他並沒有什麼驚世之功。成年以後身爲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也是早早封爲燕王,就藩北平。雖然在北平參與了兩次北伐蒙古,立有大功,但並沒有達到李世民那種高度,明太祖也不可能賞賜或者承諾他什麼的。

更關鍵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並非是唐高祖李淵那般猶豫不決之人,早在明朝還沒有開國之時,朱元璋就將繼承人朱標的名分已定。1364年,朱元璋爲吳王時,朱標爲世子。1368年明朝開國,同年朱標被封爲太子。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也是立朱標之子朱允炆爲皇太孫,總之就是堅定不移的要傳位於長子朱標,朱標英年早逝,那麼就傳位朱標的下一代。

那麼朱棣真的是一點無奈都沒有嗎,當然有了。李世民的無奈在於父親李淵一碗水端不平,導致了長子李建成與次子李世民兄弟鬩牆自相殘殺。朱棣的無奈在於,建文帝朱允炆削藩近乎於殺藩,繼位後短短几個月之內將周王、代王、齊王、湘王、岷王五位王爺或廢爲庶人或圈禁,其中湘王被逼的自焚而死。所以當建文帝對朱棣下手時,他自然沒有坐以待斃。

當然相對於李世民的無奈,朱棣的這些無奈也不能掩蓋他的篡位不正。

而且李世民善於籠絡人心,以寬仁治國。像曾是太子李建成的舊臣魏徵就被李世民重用,對於魏徵的激烈言辭,也是虛心納諫。朱棣這個打架皇帝可沒有這麼好說話,他繼續了父親朱元璋的重典治國,對於官員很是苛刻,像建文帝朱允炆的舊臣方孝孺不配合美化朱棣的合法性,便被朱棣殺死,家人流放。當然傳到後世就成爲了誅了方孝孺的十族。所以武人誅身,文人誅心,到了後世,自然是明成祖朱棣罵名更多了。

其實仔細看看李世民和朱棣對於失敗者家人的待遇,會發現朱棣遠沒有大家印象中那麼殘忍。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以後,不顧父親李淵的苦苦相求,第一時間就將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兩人的後人全部殺死,還將這兩位兄弟的妃嬪補充到後宮一些,大家覺得他殘忍嗎。

建文帝朱允炆雖然不知所蹤。但朱棣並沒有對朱允炆的後人斬盡殺絕。根據資料記載,朱棣將朱允炆的後人囚禁於鳳陽高牆之內,直到五十多歲才放出,當時是“不識牛羊”,但追究活了下來。到了明孝宗弘治年間也可以見到朱允炆後人的相關記載,當時朱允炆的後人,還曾向朝廷上書要求給予厚待,結果當然是被仁厚的孝宗皇帝拒絕了,但建文帝朱允炆終究還是有後人留下了。

對比一下兩人對待政敵的方式,唐太宗李世民毫無疑問更殘忍,明成祖朱棣多少還給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留下後人,結果呢,朱棣罵名更多。只能說李世民寬仁治國,朱棣重典治國,後者自然被文人誅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