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晉惠公是如何登基的?秦穆公爲什麼放了他呢?

晉惠公是如何登基的?秦穆公爲什麼放了他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晉惠公是春秋時期晉國君主。公元前651年,在秦國的幫助下繼位。晉惠公繼位後,背信棄義,誅殺大臣,國人都很不順服他。公元前645年,秦穆公率軍攻打晉國,俘虜晉惠公。爲何秦穆公沒有殺掉晉惠公,反而放掉了他?

晉惠公是如何登基的?秦穆公爲什麼放了他呢?

晉惠公登基

晉獻公死後,晉國大夫裏克和邳鄭想立重耳爲國君,發起了內亂,殺掉了還沒有登基的太子奚齊。一個月後,其他大夫立了公子卓爲國君,裏克又殺了公子卓。裏克的本意是要讓重耳回來當國君,不過重耳覺得晉國內部混亂而不肯回來。裏克只好跟其他大夫商量立在國外流亡的公子夷吾。當時夷吾在樑國避難,他知道消息後,恨不得馬上回國。

於是他給裏克寫信說:“如果我當上國君,就把汾陽封給你。”同時,郤芮建議夷吾找秦國當外援護送回國,於是他派郤芮去見秦穆公,以河西的五座城池爲交易條件,請求秦國幫助夷吾當上晉國國君。秦穆公也有他自己的心思,他身邊的大夫告訴他夷吾是昏庸無能之輩,猜忌心重又好強。秦穆公認爲幫助強大的晉國立一位昏君,有利於秦國謀取利益,於是答應了夷吾的條件,成功幫助他回國當上國君,就是晉惠公。

殺幫助他登基的裏克

晉惠公登基後,第一件事就是討好大夫和討好齊國,當時齊桓公是國際霸主。於是他要殺掉幫助他上任的裏克。他派人對裏克說:“如果沒有你,我就當不了國君,可是你弒殺了兩位國君,做你的國君,不是太難了嗎?”裏克會意,留下了一句名言“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然後裏克自刎了。弒君在古代是大逆不道的犯上作亂,裏克先後弒殺了奚齊和卓子兩位國君,“一之謂甚,豈可再乎”,他把自己置於道德的低窪地,成爲人人可以得而誅之的亂臣賊子,也算是咎由自取。

對秦國背信棄義、不仁不義

當時有份跟裏克弒君的邳鄭在秦國出使,逃過了一劫。他對秦穆公說郤芮和晉惠公是不會兌現承諾的,不會把當初承諾的河西的五座城池給秦國。晉惠公果然沒有兌現此承諾。邳鄭想秦穆公幫助他立在外流亡的重耳,自己則回晉國當內應,結果回到晉國後,郤芮殺盡了邳鄭以及他的黨羽。

後來晉國發生了饑荒,晉惠公厚着臉皮派人到秦國求購糧食,秦穆公還是慷慨地賙濟了鄰國。第二年輪到秦國鬧饑荒,派人到晉國求購糧食,忘恩負義的晉惠公卻不給秦國糧食。晉國大夫慶鄭指責晉惠公背信棄義、不仁不義。

兵敗成爲秦國俘虜

秦國對晉國仁義已盡,而晉國對秦國卻忘恩負義,於是秦穆公攻打晉國。面對上下齊心、士氣昂揚的秦國大軍的入侵,晉惠公害怕了,問慶鄭怎麼辦,慶鄭反問:“是你自己讓他們深入的,能夠怎麼辦?”晉惠公被氣得滿腔怒火:“你說話別太放肆無禮。”

占卜晉惠公車右的人選時,慶鄭獲得吉卦,晉惠公因爲慶鄭的出言不遜而棄用他。晉惠公又用鄭國出產的馬代替本國的馬來駕車,慶鄭勸諫一番,晉惠公不聽。

秦晉交戰,晉軍自知道義不足,無心應戰,戰鬥力極弱。晉惠公用的鄭國馬不好使,陷於泥濘中不能出來,晉惠公向慶鄭呼喊求救。慶鄭說:“不聽勸諫,違背占卜,自取敗亡,爲什麼還要逃跑呢?”於是棄晉惠公而去。晉惠公被秦軍所俘虜。後來晉惠公的使者說服秦穆公放他回國。有人勸慶鄭逃跑,慶鄭自認爲沒有做好臣道拒不逃亡,結果晉惠公回國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他殺了。一位剛直的大夫,就如此犧牲了。

秦穆公之所以沒有殺掉晉惠公,有以下三點原因:

首先,秦穆姬以死要挾。

雖然,秦穆姬曾與晉惠公有埋怨,但此時晉國新敗,晉惠公生死難料,秦穆姬終歸還是念在姐弟的情分上,以“登臺而履薪”的方式逼迫秦穆公。若不是秦穆姬以自己和秦太子的生命作爲威脅,秦穆公會怎麼處置晉惠公仍是未知,因爲,秦國大臣之中,必定有人會要求秦穆公處死晉惠公。也就是說,如若秦穆公殺掉晉惠公,自己的夫人和兒子也會因此而死,這就是得不償失了。

其次,晉國君臣一心的情況,讓秦穆公很是擔憂。

此次秦國在“韓原之戰”中擊敗晉國並非易事,倘若沒有“天意”,恐怕秦國難以取勝。而此時,俘虜晉惠公的事情已經是夠麻煩的了,萬一殺晉惠公後激怒了晉國的臣民,使他們同仇敵愾,屆時秦、晉兩國會再起爭端,這絕非是秦穆公所樂見的。“哀兵必勝”的道理,秦穆公心裏也很清楚。殺掉晉惠公就是節外生枝,並且很有可能會弄巧成拙。

最後,秦穆公不願成爲背信之人。

由於秦穆公這一次出兵韓原的理由,是討伐晉惠公的“背信棄義”,那麼,他自己得“有信有義”。如若不然,他對晉惠公“立而不遂又殺之”的做法,必定會讓他揹負輿論的批評和指責。所以,如果秦穆公不願成爲晉惠公那樣的“違背天地”之人,就一定不能殺掉他。

晉惠公是如何登基的?秦穆公爲什麼放了他呢? 第2張

那麼,如果不殺晉惠公,該怎麼處置他呢?是放逐他另立重耳,還是扶持他回國繼續爲君?

如果另立重耳,那麼秦穆公先前“廢長立幼”、擁立夷吾的行爲就會被諸侯們恥笑,而且,既然已經失掉了公信力,秦穆公再言“擁立之事”就沒有人聽了。所以,這種有始無終、立而不遂的做法,實在不是明智之舉。總的來看,扶持晉惠公回國,是最爲穩妥的方案。

之所以這麼說,一方面是因爲,如果放晉惠公回國,那麼這種“以德報怨”的行爲,會爲秦穆公樹立良好的口碑;另一方面是因爲,秦國此舉有恩於晉國,這不僅可以換來晉國賠償的土地和財寶,還可以換來晉國君臣的臣服,這也就回歸併實現了秦國的“初始計劃”。

最終,秦穆公與晉國講和,並送晉惠公回國,條件是晉國讓太子圉在秦爲質,並割讓河東之地與秦國。此時秦穆公看重的,已經不再是晉惠公了,因爲短時間之內,秦國仍然無法撼動晉國的地位,他只能把希望寄託在下一個晉君身上,期待晉國太子能爲秦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