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霍光輔佐四代皇帝,爲何死後卻被抄家了呢?

霍光輔佐四代皇帝,爲何死後卻被抄家了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霍光是西漢時期著名的權臣,獨掌朝政幾十年,輔佐漢武帝、漢昭帝、漢廢帝、漢宣帝四個皇帝,,其中漢廢帝、漢宣帝還是是他立的。霍光罷黜皇帝在中國歷史上產生重大的影響,霍光和商朝的伊尹並稱,成爲左右朝堂,可以廢立皇帝的代名詞。然而在霍光去世的兩年後,全家族被誅連。

霍光輔佐四代皇帝,爲何死後卻被抄家了呢?

出身外戚 早年得志

霍光,字子孟,河東平陽人,是武帝朝顯赫一時的驃騎將軍冠軍侯霍去病的同父異母弟。霍光出身於民間,之所以能進入朝廷,後來又得顧命之託,任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長達20年,離不開他與霍去病的特殊關係。霍光之父霍中孺,是一個縣吏,曾在平陽侯曹壽府中當差。在這期間,他與曹府的侍女衛少兒私通,生下霍去病。霍中孺當差結束後回到家裏,又娶妻生下霍光。

不久,衛少兒之妹衛子夫貴幸,被漢武帝立爲皇后,霍去病也因爲是皇后姊子而受到特殊尊寵。後來,霍去病爲驃騎將軍,一次在出擊匈奴時,特地到平陽看望了生身之父霍中孺,並把年僅十餘歲的霍光帶到長安。霍光得兄之蔭,頻頻升遷,先是爲郎,後又遷爲侍中。此時的霍光,可謂春風得意。

仕途艱難 小心謹慎

不過,好景不長。漢武帝元狩六年,一代名將霍去病英年早逝。他的逝世,使以外戚關係攀緣而進的霍光的仕途變得艱難起來。他此後任奉車都尉一職二十多年,雖然“出則奉車,人侍左右,出入禁闥”,身爲帷幄近臣,但不能參與政事,沒有實權,一直沒有得到升遷。霍光失去了依靠,只得規規矩矩辦事,養成了爲人小心謹慎的習慣,連上朝人宮時都走同一路線,甚至停步的位置都固定不變。霍光的做法使滿朝文武十分佩服,也贏得了武帝的信任。

徵和二年,巫蠱之禍發生,衛太子死,武帝改立幼子弗陵爲太子。後元二年春,武帝病危。他在牀前任命霍光爲大司馬大將軍、金日磾爲車騎將軍、太僕上官桀爲左將軍、搜粟都尉桑弘羊爲御史大夫,與丞相田千秋共受遺沼,輔佐幼帝。第二天,武帝崩,太子弗陵即位,年僅8歲,是爲孝昭皇帝。

此後直到孝宣帝地節二年的20年中,霍光一直擔任着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之職,是漢政權的實際掌權者和政策制定者。掌權前的霍光,“小心謹慎”、“資性端正”,掌政後的霍光,也正是依靠這一點,逐漸在漢中央政府中樹立了自己的威信,並得到了多數人的擁護。

昭帝初即位時,宮中常發生怪事,霍光擔心皇帝印璽丟失,於是召尚符璽郎,要他把所掌握的印璽交出來。尚符璽郎不肯,霍光想奪過來,尚符璽郎按劍說:“臣頭可得,璽不可得也!”霍光非但沒有因他頂撞自己而懲罰他,反而“甚誼之”,並於第二天下詔給此郎增加了兩級俸祿。

在霍光廢昌邑王立宣帝后,侍御史嚴延年上書劾奏霍光“擅廢立主,無人臣禮,不道”。大家都爲他捏了一把汗,但霍光並沒有因此而加罪於他。霍光的“守正”,是從漢王朝的整體利益出發的,但這不可避免地觸犯了一些人的局部、個人利益,引起他們的不滿。霍光死後的第二年——漢宣帝地節四年,霍氏家族就遭到了滅門之禍。

知時務之要 與民休息

受命於危難之際

漢武盛世,盡人皆知。面對如此雄厚的物質基礎,一貫好大喜功的漢武帝一改漢初各帝所奉行的黃老無爲之政,對匈奴等少數民族進行了長達幾十年的大規模戰爭。長期的戰爭,人力物力財力消耗嚴重;加以統治階級貪得無厭,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漢武帝后期所面臨的形勢是:外部威脅大大減弱了,邊地平靜下來了,民族矛盾得到了緩和,但階級矛盾和社會危機卻空前加劇了。

隨着這一形勢的繼續發展,到了漢武帝天漢二年,南陽、齊、楚等廣大的地區都爆發了農民起義。漢武帝採取武力鎮壓的措施,暫時把這些反抗壓了下去。這時的漢武帝,已經看到了隱藏着的社會危機,不過,他想把這一問題交給自己的兒子——戾太子去解決。但是,武帝與太子之間逐漸產生了隔閡與矛盾,被佞臣江充所利用,引發了“巫蠱之禍”,戾太子自殺。

尖銳的階級鬥爭和數萬人被殺的巫蠱獄案,迫使漢武帝反思自己登基以來的所作所爲,並下決心改變自己推行了幾十年的“外事四夷,內興功利”政策。徵和四年,搜粟都尉桑弘羊上書,請求在輪臺以東屯田,繼續開拓西域。但這次遭到武帝拒絕。徵和四年三月,武帝“耕於鉅定”。

之後,他又封禪泰山,對羣臣說:“朕即位以來,所爲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公開承認自己的過失,表示要實行與民休息政策,並利用桑弘羊上書的機會,下輪臺哀痛之詔,深陳既往之悔,認爲“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

轉變政策的重大決定作出後,武帝又以年老多病之軀確定皇位繼承人。他權衡再三,以自己最小的兒子劉弗陵爲太子,並在臨死的前一天,下詔以8歲的太子爲皇帝。以“出入禁闥二十餘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的霍光爲大司馬大將軍,讓他與金日磾、上官桀、田千秋、桑弘羊幾人共同輔佐幼帝。二十多年的臥薪嚐膽之後,霍光終於等來了展露才能的機會。

輕徭薄賦,與民休息。

“昭帝之政治,即霍光之政治”。而且漢宣帝即位後,非但沒有立即從霍光手中接過政權,後來又把霍光在昭帝時期的政策進一步推廣,歷史上有名的“昭宣中興”,與霍光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武帝以霍光爲大司馬大將軍,並把他擺在幾位顧命大臣之首,除了輔佐昭帝以外,最重要的也就是讓他堅持輪臺詔書,改變原來的“外事四夷,內興功利”,實行與民休息政策,重振漢室雄風。

霍光始終沒有忘記武帝的重託,他侍中二十多年的經驗也使他懂得,只有徹底改革武帝已實行多年的政策,才能從根本上鞏固漢政權。而他的主要政績,也就在於堅決推行武帝末年重新登場的與民休息政策。

“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

霍光上臺後的首要措施,就是解決武帝末年的民不聊生、“盜賊”並起問題。

禁苛暴。武帝時期,多用深刻用法之臣。他們“奸猾巧法,轉相比況”,“所欲活則傅生議,所欲陷則予死比,議者鹹冤傷之”。霍光針對於此,“行寬緩,欲以說下”,儘量減輕人民的負擔。他常派官吏持節巡行郡國,問民之疾苦,並處理冤案與不稱職的官吏;命令郡國的官員要以德養民,用教化的方法治理百姓。

止擅賦。在始元二年、四年、五年、六年,元鳳二年(前79)、三年、六年,元平元年,本始元年、三年、四年,又多次下詔減免租稅。力本農。始元元年春,昭帝即位後的第一個春天,年僅9歲的小皇帝“耕於鉤盾弄田”。一個孩子能耕什麼田?這是一種象徵性活動,它表明了最高統治者對農業的重視。

始元六年春正月,昭帝再次耕於上林。漢宣帝本始四年,下詔曰:“蓋聞農者興德之本也,今歲不登,已遣使者振貸睏乏。其令太官損膳省宰,樂府減樂人,使歸就農業。丞相以下至都官令、丞上書人谷,輸長安倉,助貸貧民。民以車船載谷入關者,得毋用傳。”

“議鹽鐵而罷榷酤”。

霍光執政後的昭帝時期,雖進行了不少旨在恢復、發展生產的改革,但武帝財經政策中一個極爲重要的方面——鹽鐵官營與均輸平準卻始終沒有觸及。這主要是由於御史大夫桑弘羊在武帝時曾經主管這些方面,並在支持武帝開邊戰爭中起過極大作用。武帝晚年下輪臺詔書,否定了他的意見後,桑弘羊仍然堅持自己的政見。於是,他成了反對輪臺詔書、反對推行與民休息政策的代表人物。霍光上臺伊始,政局不穩,百廢待興,既沒有時間也沒有實力與桑弘羊較量。但數年之後,他們的矛盾終於爆發了。

爲了解決桑弘羊及與其相關的政策轉變問題,霍光於始元五年以昭帝名義詔“三輔、太常舉賢良各二人,郡國文學高第各一人”。第二年二月,又詔“有司問郡國所舉賢良、文學民所疾苦。議罷鹽、鐵、榷酤”。也就是要召上來的賢良文學與堅持原來開邊政策的桑弘羊進行辯論。因爲辯論的內容多與鹽鐵專賣有關,所以被稱爲“鹽鐵會議”。

這次會議的具體內容,在當時人桓寬的《鹽鐵論》中有詳盡記載,可以參看。總的來說,霍光雖然懷有以這次會議打擊桑弘羊的目的,但是,這次會議的召開與賢良文學意見的被採納,無疑對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穩定起着重要的作用,這與武帝輪臺詔書的精神和當時的形勢是相適應的。

平定叛亂 擁昭立宣

在霍光與其他幾人同受武帝顧命之時,他的官職最小。但是,由於他“資性端正”,並主持推行了一系列很得人心的措施,使得他的威望越來越大,這就引起了其他幾個顧命大臣的不滿,特別是上官桀、上官安父子。當霍光的權力日重時,上官安與其父合謀,企圖通過霍光立自己的女兒、霍光的外孫女爲皇后。如果此事成功,無疑對霍光的權力構成極大威脅,霍光遂以其女年幼這一正當理由而加以拒絕。可是上官父子不死心,通過昭帝姊蓋主的關係,立其爲後。上官父子爲了報答蓋主,想封蓋主情夫丁外人爲侯,霍光又不許,這就引起了上官父子與蓋主雙方的不滿。

武帝子燕王旦,早就對昭帝繼位不滿,他曾於始元元年與齊孝王劉澤謀反,霍光未予追究。但劉旦仍不死心,反而認爲一向辦事謹慎、公正的霍光是他登上皇位的最大障礙。於是,處於不同地域、不同地位的上官桀父子、蓋主、燕王旦、桑弘羊等人由於共同反對霍光而聯起手來,形成了燕蓋集團。

此後,燕王劉旦、上官桀等人多次上書,想通過進讒言而離間昭帝與霍光的關係,然後再除掉他們。但其詭計被年僅十餘歲的昭帝識破,於是他們又策劃通過武力解決問題。元鳳元年,他們的陰謀敗露,燕王旦、蓋主自殺,其餘人族誅,這就是“燕蓋之亂”。

需要指出的是,霍光與燕蓋集團的衝突,從表面看是無是非可言的爭權奪利的政爭,實則不然。因爲從《漢書》的有關記載來看,燕蓋集團的成員不僅有極強的權力慾,而且目光短淺、品行不端,並不具備領導西漢走出困境的能力。在這一點上,霍光要勝出他們許多。

元平元年,年僅21歲的漢昭帝病死,沒有留下子嗣。霍光經過一番考慮後,決定立武帝孫昌邑王劉賀爲帝。但是,讓霍光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劉賀,目無禮法,在爲昭帝服喪期間,“亡悲哀之心,廢禮誼,居道上不素食,使從官略女子,載衣車”。尤其讓霍光不能容忍的是,劉賀剛愎自用,不聽人諫,並把自己原來在封國時的一大批親信帶入朝中,嚴重地威脅到了霍光的地位與權力。霍光聽從大臣之言,廢劉賀,並誅殺了他的衆多謀臣。

廢掉劉賀後,霍光召集羣臣商議再立新帝問題。最後決定立武帝曾孫、戾太子劉據之孫劉病已爲帝。因爲他與其他諸王不同,“興於閭閻,知民事之艱難”,出身於民間,瞭解人民疾苦,這可保證在他即位後休養生息政策仍能繼續實行;他的左右也無有對霍光構成威脅的心腹幕僚,這使霍光很放心。漢昭帝元平元年六月,劉病已登基,是爲漢宣帝。

功高震主 家族覆滅

霍光秉承武帝遺志,全力推行輪臺詔書,使西漢王朝逐漸擺脫了武帝末年的困境,出現了“匈奴和親,百姓充實”的局面。事實證明,霍光的政策是符合當時的歷史實際的,是順民心的,所以迎來了“昭宣中興”,社會經濟再度出現了繁榮。這與霍光的功績是分不開的。

對霍光的功績,漢宣帝有一個總的評價:故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宿衛孝武皇帝三十有餘年,輔孝昭皇帝十有餘年,遭大難,躬秉誼,率三公、九卿、大夫定萬世冊,以安社稷,天下蒸庶鹹以康寧。功德茂盛,朕甚嘉之。復其後世,疇其爵邑,世世無有所與,功如蕭相國。後來,宣帝又思股肱之美,圖畫十一功臣於麒麟閣,霍光居於首位。一代史家班固也認爲霍光“擁昭立宣,光爲師保,雖周公、阿衡,何以加此!”

既然霍光功績如此之大,又得到了權威人士的肯定,那麼,霍氏家族在霍光死後不久即遭誅滅的原因究竟何在?

前面已經提到,霍光爲人極爲小心謹慎,“出入禁闥二十餘年”,“未嘗有過”。這才使他贏得了武帝的信任。霍光掌權初期,也是小心翼翼的,褒賞符璽郎等事可以證明。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和地位的穩固,霍光逐漸地改變了原來的做法,他變得不那麼小心謹慎了,權力慾開始膨脹起來。特別是在昭帝末宣帝初,霍光大量地把自己的故吏、親屬安排到重要位置。霍光的家人甚至奴婢也依仗人勢,恣意妄爲。連流傳下來的漢樂府中都有“昔有霍家奴,姓馮名子都。依倚將軍勢,調笑酒家胡”的詩句。

霍光死後,其家人與奴僕更是爲所欲爲,無所顧忌。他們僭越禮制,私自擴大霍光的陵制與自己的府第;目無皇帝,霍雲“多從賓客,張圍獵黃山苑中,使蒼頭奴上朝謁,莫敢譴者”。霍氏的驕縱無節,嚴重地危害到了西漢專制主義皇權,宣帝自然不能容忍。但在霍光生前,宣帝念其忠於漢室,有擁立之功,又握有實權;而自己初起民間,勢單力薄,羽翼未豐,因此不敢貿然對霍氏下手,而是採取了以退爲進的策略。

在宣帝的精心策劃之下,霍光死後僅兩年,霍氏就罹族誅之禍。顯赫一時的霍氏曇花一現,在西漢歷史上消失了。霍氏的被誅滅,固然是它本身後來驕奢放縱的結果;但從另一面看,霍氏家族也只能有這樣的結果。功高震主,“威震主者不畜”,霍光的功勞太大了,地位太高了,名聲和影響甚至超過了皇帝,當然爲皇帝所“不畜”了。所以,霍氏的族滅,應當看成是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加強的必然結果。這是一個悲劇,一個註定要發生的、不可避免的悲劇。

霍光輔佐四代皇帝,爲何死後卻被抄家了呢? 第2張

漢宣帝對霍光後人滿門抄斬, 爲何卻還對霍光極爲尊奉敬重?

第一,漢宣帝是霍光迎立的,動霍光,就是動他自己的根本。古代皇帝是很重視“根紅苗正”問題的,目的是要體現繼位的合法性。漢宣帝是漢武帝廢太子的孫子,從小就在監獄裏服刑。漢武帝的兒子漢昭帝去世後,因爲沒有兒子,霍光等人迎立昌邑王劉賀爲帝,但劉賀才當27天皇帝,霍光等人就說劉賀荒淫無道,把他給廢了。從監獄裏把漢宣帝接出來當皇帝。從這裏可以看出,漢宣帝其實並不是“根紅苗正”的。

漢宣帝顯然很重視這個問題,在他當皇帝的第二年,就要給漢武帝上尊號和廟樂,這樣做,就像皇帝封禪泰山體現“君權神授”一樣,他也是爲了體現自己得到漢武帝的“真傳”。而霍光又是漢武帝任命的顧命大臣,既然如此,霍光所迎立的就是對的,就是代表漢武帝遺志的。反過來,如果霍光是奸賊,那麼他迎立的漢宣帝也就存在問題了。

第二、漢宣帝需要倡揚“正能量”。這個“正能量”就是樹立鞠躬盡瘁、忠心事主的好典型。霍光在活着的時候確實把持朝政。但是,一者,霍光把持朝政是漢宣帝讓他把持的。漢宣帝一當皇帝,霍光就提出還政,但是漢宣帝不同意。那麼也就是說,這個朝政是漢宣帝授予他的。二者,霍光雖然專政,但是他並沒有做過篡位的事情。一直在履行一個臣子的職責。因此,這樣的霍光,是可以樹爲典型的。只不過在宣傳上,儘量宣傳他鞠躬盡瘁的一面,不去宣傳他獨斷專行的一面就可以了。

第三,漢宣帝就算要處理霍光,他有啥理由呢?霍光生前並沒有謀反篡位的跡象,也找不到這樣的證據,怎麼定他的罪?如果說霍光是沒有把兒子、老婆、侄孫等管好?也可以這麼說,畢竟“養不教,父之過”,但這些事發生在霍光死後,霍光也不可能從墳墓裏爬起來再教育啊。如果說霍光把霍禹、霍雲、霍山安插在朝廷之中,但這當初也是經過漢宣帝同意的,漢宣帝不能說他自己的決定不對啊。

第四,漢宣帝得體現他的“皇恩浩蕩”。所有拿死人來說事,都是做給活人看的。“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因此,如何處理霍光,朝中大臣們都看着呢。漢宣帝越是寬待後代犯了大錯的霍光,越是體現他的皇恩浩蕩,體現他是一個明君,大臣們就越是忠誠於他。再說了,霍氏後代基本上死絕了,就是把霍光擡上天,也不會在朝中形成新的勢力。所以,何樂而不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