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孫權作爲三國最後的雄主,他爲什麼沒能一統天下?

孫權作爲三國最後的雄主,他爲什麼沒能一統天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東漢分三國,一統天下歸晉朝。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經過多年戰亂,你爭我奪,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曹操,劉備,孫權各稱霸一方,其中孫權最爲年輕,曹操赤壁之戰時53歲,劉備47歲,而孫權才26歲。

孫權作爲三國最後的雄主,他爲什麼沒能一統天下?

公元219年,關羽兵敗麥城,大意失荊州。次年曹操病逝,223年經猇亭之戰,劉備兵敗白帝城,羞憤而死。此時鼎立三國的只有孫權在世,按理說被曹操稱讚:生子當如孫仲謀,作爲最後的雄主,爲什麼孫權沒能一統天下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在三國中,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得天時,佔盡優勢,用漢朝的天子號令羣雄。曹操打敗袁紹,袁術,呂布,劉表等一統北方,天下九州,獨佔三分之二,兵多將廣實力雄厚。劉備作爲漢室正統,人心所向。在赤壁之戰後,佔領荊州大部分,益州及荊州,得到了大多數士民之心,故而能迅速崛起。孫權雖然有雄才大略,但故漢驃騎將軍南昌侯耳,官輕勢卑。這說明孫權的政治憑藉並不是很厚重。孫權是年少掌權,既沒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機會,也沒有劉備帝室之胄的正統之義,所以我想孫權至少在天時上是不能曹操劉備和相比的。

孫權作爲三國最後的雄主,他爲什麼沒能一統天下? 第2張

第二,在中國古代歷史發展過程中,北方一直是政治,軍事重心,漢朝時,南方較荒涼,軍事經濟實力與北方相差太大。在赤壁之戰中,曹操詐稱百萬,其實至少也有三十多萬,劉備孫權一共也就七萬人。雖然在周瑜領導下,孫劉聯軍打敗曹操,但敵強我弱的形勢仍不能改變。

第三,雖然在大多數人眼裏,孫權得“地利”。劉備佔據羣山峻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孫權有長江天塹,但長江天塹是與曹操共有。而東吳的實力相對蜀漢要強大一些,所以曹魏方面的戰略計劃就是先滅吳後攻蜀。同時也由於長江防線的漫長,所以曹魏也是在重點的防守東吳。

第四,孫權雖然也得到了很多江東的才俊,但這些賢才大多是孫堅孫策去世後留下的舊部和北方到江東避難的非本土人才。君臣內部在東吳創業初期的時候也算是上下一心,否則也就沒有赤壁之戰的成果。但江東內部最大的問題是江東士族的抵制態度和土著山越屢屢叛亂,所以孫權的人和也只得到了一半,他花了很大的精力要進行鎮壓山越叛亂和東吳政權的本土化,其實這也嚴重的影響了孫權爭奪天下的精力和進程。

第五,孫權本身雖然有很強的政治頭腦,但軍事纔能有限,不能像孫策似的縱橫天下。亂世中,如果沒有能打仗的才能是很難一統天下的。縱觀赤壁之戰,猇亭之戰,都是孫權坐鎮後方,供給軍需,周瑜,陸遜等統兵才取得勝利的。

孫權作爲三國最後的雄主,他爲什麼沒能一統天下? 第3張

公元215年孫權乘曹操西征漢中的時候以10萬大軍攻打合肥,合肥守將張遼、李典和樂進以7000守軍打敗孫權大軍。孫權在逍遙津險些成了俘虜,手下大將陳武戰死,淩統率300親兵奮力保駕,300親兵全部陣亡,淩統重傷泅水渡回南岸。這是一次在絕對優勢情況下的失敗,說明孫權的應變將略不是他的長處。

小霸王孫策臨死前將東吳託付給孫權,說道:舉江東之衆,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此話足以說明孫權防守有餘,進取不足。在東吳將領慢慢凋謝的時候,孫權是很難一統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