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劉秀兵力很少,他是如何打贏昆陽之戰的?

劉秀兵力很少,他是如何打贏昆陽之戰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昆陽之戰是新朝末年,新漢兩軍在中原地區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在昆陽之戰中,王莽軍的兵力有四十二萬人,而更始起義軍守城和外援的總兵力加在一起也不過二萬人。然而在兵力對比如此懸殊的情況下,起義軍竟能取得全殲敵人的輝煌勝利。劉秀是如何打贏昆陽之戰的?

在各路英雄反對新朝王莽的過程中,來自南陽郡的農夫劉秀,他的地位在早期是不高的。而太學生劉秀之所以能最終脫穎而出,開創了大一統的東漢帝國,與一場著名戰役有關。這場戰役,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昆陽之戰。

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天下已定。可王莽盲目崇古,推行的革新不切實際,觸動了上至豪強、下及平民的利益。再加上天災不斷,導致國內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各地起義不斷。在這種情況下,劉秀的兄長劉縯也打着要恢復漢朝江山的旗號,起兵反對王莽。

後因形勢需要,劉氏兄弟的舂陵兵與綠林軍主力進行聯合,並先後在沘水、育陽等地大破前來征討的新朝大軍。在這種形勢下,人多勢大的綠林軍主要將領擁立西漢宗室劉玄爲帝,建元“更始”。更始王朝建立後,綠林軍派王鳳、王常和劉秀分兵攻打昆陽、定陵、郾三縣。另外,劉緩等人率主力軍圍攻宛城。起義軍的勝利越來越多,長安中城的王莽坐不住了。王莽決定把戰略重心,從原來的赤眉軍轉到綠林軍。

著名的昆陽之戰就此爆發。而這場戰役之所以放在昆陽,和這裏特殊的地理條件有很大的關係。隸屬於河南省平頂山市的葉縣,以西不遠是伏牛山脈,往南不遠是五峯山,再往南就是河南省與湖北省交界的桐柏山,淮河發源於此。桐柏山與伏牛山之間,是肥沃的南陽盆地。而桐柏山以南有個地名叫新市,新市附近有個山頭叫綠林,這裏是綠林軍的發源地。葉縣往北是平頂山,以及嵩山等山脈。葉縣往東是一望無際的豫東平原。如果綠林軍佔領葉縣,則可進一步向北威脅到洛陽,向西北威脅到武關,這都會要了王莽的老命。

劉秀兵力很少,他是如何打贏昆陽之戰的?

爲了消滅綠林軍這個心腹大患,王莽把原來與赤眉作戰的主力軍緊急抽調到南方,同時緊急調集各郡地方兵力。新朝的大司空王邑與司徒王尋被王莽選定爲進攻綠林軍的統帥,帶着一個叫巨毋霸的“怪人”,殺氣騰騰地殺向河南腹地。巨毋霸據說身高三米,腰大十圍,最擅長馭獸,也就是動物兵的頭兒。什麼老虎、大象、豹子、犀牛都成了王莽的盟友。當然,王莽不會用熊貓、哈士奇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萌貨,還不夠添亂和添飯的。

新朝進攻昆陽的軍隊多達42萬人,在洛陽集結後,向南進發。在潁川又會合了陳茂與嚴尤的部隊,浩浩蕩蕩開赴昆陽。事實上,昆陽作爲一個縣,也隸屬於潁川郡。潁川郡治所在陽翟,距離昆陽不過一百多公里。

昆陽是個小城,周邊孤立無援。新朝大將嚴尤非常有戰略眼光,他對主將王邑說:“與其重兵困於昆陽小城之下,不如直接進攻更始劉玄的駐地——宛,擒賊先擒王。拿下劉玄,綠林軍就成了無根之木。不用我們打,昆陽不戰自服。”可惜王尋、王邑沒有聽嚴尤的,犯了兵家大忌。

宛位於昆陽西南,如果新軍拿下宛,將切斷綠林軍與江漢平原的聯繫。江漢平原位於南陽之南的今湖北省境內,物阜人豐,糧食充足,號稱“湖廣熟、天下足。”新朝軍隊在昆陽如果久攻不下,綠林軍可以進行戰略收縮,死守宛。加上有江漢平原的物資供應,完全可以與新朝長期對峙。

王邑和王尋的大軍很快就開到了昆陽城下,一場決定歷史走向的大戰就此拉開了帷幕。

大戰之前,和綠林軍數度交手的嚴尤勸王邑放棄昆陽,直取宛城,但躊躇滿志的王邑對嚴尤的勸阻不屑一顧,他誓言要血洗昆陽城,然後踏着綠林軍的鮮血,歡歌前行。爲了展示軍威,王邑讓十萬大軍把昆陽圍了個水泄不通,還在城周圍建立了上百個營房,漫山遍野插滿了旌旗,鑼鼓之聲傳到了幾十裏之外。

攻城戰一開始,王邑就對昆陽城發動了海陸空似的全方位進攻。他下令讓弓弩手對着昆陽城狂射,剎那間,昆陽城上空就烏雲密佈,下起了一場“箭雨”,由於箭雨的時間持續很長,城內軍民不得不把門板取下來,然後頂在頭上當盾牌,以此出門去打水做飯。雖然箭雨給軍民生活帶來了不便,但也讓城內的將士得到了不少弓箭。“箭雨”之後,王邑又架起雲梯,出動衝車和棚車,對昆陽城發起衝擊,然後命令工兵挖掘地道,想要從地底攻進城去,一舉滅城。

面對王邑發動的狂風暴雨般的攻擊,九千將士頑強抵抗,他們用弓箭,檑木,滾石,一次次的擊退了敵人的進攻。經過數次慘烈的交鋒後,昆陽城內的將士們硬是堅守住了城池,讓王邑想要快速滅城的計劃落了空。

守城的將士雖然取得了短暫的勝利,但面對排山倒海般的大軍,他們的信心還是動搖了。於是王常派出使者向王邑乞降。佔據絕對優勢的王邑武斷的拒絕了他們投降的要求,他要用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來展示自己強大的實力。投降被拒的昆陽城將士眼見投降無望,反而激發了他們無窮的鬥志,既然戰與不戰都是同樣結局,那他們就發誓和王邑決戰到底,誓於昆陽城共存亡!

就在昆陽城將士和王邑大軍相持不下時,外出召集兵馬的劉秀帶着一萬多將士趕了回來,一路上,劉秀身先士卒,一改平日裏膽小怕事的懦弱形象,一連打了幾場漂亮的反擊戰。劉秀的這一舉動極大的鼓舞了士氣,將士們跟在他身後,鬥志高昂,充滿了對順利的信心。而與此同時,宛城被破的消息傳來,王邑的部隊本來就對昆陽城久攻不下感到沮喪,而這一消息,更讓他們士氣低落到了極點。

爲了鼓舞士氣,王邑親自帶兵萬人迎戰劉秀的三千敢死隊,並且下令各個軍營不得擅自行動。劉秀的敢死隊勇猛異常,把王邑的軍隊殺得七零八落,司徒王尋也在戰鬥中被斬殺。昆陽城內的將士見狀,立刻把握戰機,他們打開城門,大喊着衝殺出來。軍心大亂的政府軍見主帥被殺,早已沒有了鬥志,被綠林軍一陣衝殺,立刻就四散而逃了。

兵敗如山倒,潰逃的官兵一路上相互推擠,相互踐踏,數以萬計的人在逃亡的路上喪生。因爲下雨而漲水的滍川都被死屍填滿了。王邑帶着殘兵,踏着死屍渡河,然後狼狽的回到了洛陽。昆陽之戰以綠林軍的大勝而結束。

昆陽之戰雖然結束了,但是戰敗後的慘象極爲異常驚人:當時,昆陽城內的漢軍與劉秀率領的漢軍裏應外合,擊鼓大喊,一鼓作氣,向王莽軍衝殺而去,呼聲震天動地,最終王莽軍不敵漢軍,只好丟盔棄甲,潰敗而逃。逃跑的士兵相互踐踏,以至於踐踏而死的士兵就遍佈一百多裏。而當時又適逢暴風雷雨,屋瓦全部被大風揭起,到處亂飛,大雨傾盆而下,致使滍川河水暴漲。

王邑等人率領的軍隊驅趕隨隊助威的虎、豹等禽獸都嚇得發抖,掉入水中淹死的士兵數以萬計,滍川河水也因此不能流動了。此時,王莽軍隊的統領王邑、嚴尤、陳茂僅帶少數的士兵以輕騎踏着死屍渡過滍川河逃走。緊接着,劉秀統領的漢軍繳獲了王莽軍隊的全部軍用物資不可勝計,一連一個多月都沒有運完,餘下的全部燒掉了。

據史料《資治通鑑》記載:“城中亦鼓譟而出,中外合勢,震呼動天地;莽兵大潰,走者相騰踐,伏屍百餘裏。會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戰,士卒赴水溺死者以萬數,水爲不流。王邑、嚴尤、陳茂輕騎乘死人渡水逃去。盡獲其軍實輜重,不可勝算,舉之連月不盡,或燔燒其餘。”

由此可見,昆陽之戰的慘象是何等的驚人,何等的淒涼,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用言語也是難以表達其慘狀的。後來,當王莽得知昆陽慘敗的消息後,異常震驚,整個朝廷上下也爲之驚恐。王莽再想重拾河山,力挽狂瀾,這時已經是來不及了。新朝地皇四年九月,以綠林軍爲主體的漢更始軍及各部反新朝的統治勢力,浩浩蕩蕩攻入新朝首都長安,王莽則在混亂之中被商人杜吳所殺,他統治新朝16年的政治生涯從此圓滿結束,畫上了句號,而新朝也成爲了中國歷史上短命的朝代之一。

公元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並和當時興起的以農民爲主起義的赤眉軍聯合滅掉了更始政權,劉玄出降赤眉軍,獻出傳國玉璽。不久,劉玄被赤眉軍所殺。

昆陽之戰有何出彩之處?

在昆陽之戰中,漢軍總共加起來不過一兩萬人,而王莽軍有則四十多萬人。針對敵強我弱的特點,漢軍一方面先是一路讓出地盤,退縮防線至昆陽,並固守昆陽,使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另一方面,劉秀身先士卒,多次領兵血戰,培養將卒士氣,然後採用“擒賊先擒王”和內外夾擊的策略,領兵直接攻打王莽軍的主營,從而一舉打敗王莽軍。

所以,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毛澤東把昆陽之戰作爲中國歷史上“雙方強弱不同,弱者先讓一步,後發制人,因而戰勝”的著名戰例加以論述;而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則是在論及“主觀指導的正確與否影響到優勢劣勢和主動被動的變化”時,提到了昆陽之戰。通過毛澤東的論述,我們可以看出,昆陽之戰有兩個最出彩的地方,即後發制人、以弱勝強和發揮主觀能動性、化被動爲主動。

劉秀兵力很少,他是如何打贏昆陽之戰的? 第2張

除了這兩個出彩之處,我以爲昆陽之戰還有以下幾個值得注意的地方:

劉秀十分善於做思想工作。

據史料記載,昆陽之戰初期,漢軍退入昆陽城後,多數將領驚慌不安,擔憂老婆孩子,想從這裏分散而到其他城邑去。從這一點來看,當時的漢軍實際上還具有流寇的特點,是烏合之衆,並無戰鬥到底的決心。此時,劉秀站出來爲他們分析利弊,從而堅定了漢軍固守昆陽的決心。他說:“現在城內兵、糧既少,而城外敵軍又強大,合力抵抗敵軍,也許可以立功;如果分散,勢必不能一一保全。況且劉縯部隊還沒有攻下宛城,不能前來救援;假如昆陽被敵軍佔領,只要一天的功夫,我軍各部也就都完了。現在怎麼能不同心膽,共舉大業,反而想要守着妻子財物呢?”

在劉秀出城到郾、定陵等地調發軍隊時,也有許多將領貪圖財物,想要分出一部分兵士留守。於是,劉秀又給那些將領們做思想工作,說:“現在如果打垮敵人,有萬倍的珍寶,大功可成;如果被敵人打敗,頭都被殺掉了,還有什麼財物!”將領們聽了這話,才把全部軍隊交給劉秀。此外,劉秀身先士卒,自己作先鋒,帶領千人隊攻打王莽軍,一勝再勝,從而鼓舞了將士的士氣。這實際上是劉秀以行動爲將士做思想工作。

王莽軍主將傲慢輕敵,指揮體系僵化。

王尋、王邑縱兵包圍昆陽之前,嚴尤曾向王邑獻策說:“昆陽城小而堅固,現在假冒皇帝名號的劉玄在宛城,我們大軍迅速向那裏進兵,他必定奔逃;宛城方面的漢軍一旦失敗,昆陽城裏的漢軍自然向我軍降服。”但王邑卻說:“我以前圍攻翟義,因沒有活捉住他而受到責備,如今帶領百萬之衆,遇城而不能攻下,這就不能顯示軍威了。應當先攻陷屠殺此城,踏着血泊前進,前歌後舞,難道不痛快嗎?”

王莽軍包圍昆陽後,負責守衛昆陽的漢軍將領王鳳等乞求投降,王尋、王邑卻不接受,因爲在他們看來,王莽軍可以輕而易舉地攻克昆陽,不擔心軍事上會出其它事故。隨後,嚴尤又建議說:“《兵法》上寫着:‘圍城要留下缺口’,應讓被圍之敵得以逃出,從而使圍攻宛城的綠林軍害怕。”而王邑又不聽取這個建議。

昆陽城中的漢軍既不能投降,又無退路,只好拼死守城,爲劉秀引兵會戰爭取了時間。而這,恰恰是王莽軍的主將傲慢輕敵造成的。此外,在劉秀帶領三千敢死隊進攻王莽軍主營時,王尋、王邑仍然輕視漢軍,親自帶領一萬餘人應戰,戒令各營都按兵不動。

而在王尋、王邑與漢軍交戰不利時,大部隊卻因爲王尋、王邑之前的戒令都不敢擅自相救,從而讓漢軍有了斬殺王尋,趁亂擊潰王莽軍的機會。可見其軍隊的指揮系統是多麼的官僚僵化!

昆陽之戰是中國軍事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這一役,王莽的軍事力量幾乎喪失殆盡,直接加速了新朝的滅亡。而更重要的是,劉秀,這個東漢王朝的建立者,在這場戰役裏一戰揚名,奠定了他在綠林軍中無可替代的地位,爲他以後建立東漢王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