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光武帝劉秀在昆陽之戰中能戰勝王邑,是怎麼做到的?

光武帝劉秀在昆陽之戰中能戰勝王邑,是怎麼做到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秀即漢光武帝,中國東漢王朝的建立者。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作爲“位面之子”光武帝劉秀的又一光輝戰績,昆陽之戰乃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不過與其說是劉秀擊潰了新朝的“百萬大軍”,不如說是王邑自己葬送的。正所謂“一將無能累死三軍”,此戰之中新軍統率王邑成功的摒棄了所有正確的建議,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導致了最終的戰敗。

光武帝劉秀在昆陽之戰中能戰勝王邑,是怎麼做到的?

昆陽之戰背景和經過

新朝末年,王莽的新朝岌岌可危,北方的赤眉和南方的綠林虎視眈眈。正所謂“按下葫蘆浮起瓢”,王莽先是以爲北方赤眉更加危險,因此派重病圍剿北方赤眉,結果南方綠林發展迅速,且劉玄公開稱帝,恢復漢朝國號,這令王莽大爲驚訝,於是又連忙抽調重兵南下平亂。

王莽以大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尋爲統率,由各州郡自選精兵(實際上就是抓壯丁),由州郡官員親自率領,限期到洛陽附近集中,先後集結軍隊多達42萬,號稱百萬大軍。王邑便率領着這“百萬大軍”向潁川挺進,在潁川會合了嚴尤、陳茂的部隊後,開始向昆陽方向進軍。

地皇三年(22年)一月,就在新軍大舉挺進的同時,綠林軍卻在四面出擊,王鳳與太常偏將軍劉秀等在進攻昆陽、定陵、鄢城等地;王常則在汝南地區活動。在得知新朝大軍向昆陽方向殺來之後,王鳳和王常連忙率領近萬部隊進入昆陽,而此時漢軍的主力則在進攻宛城,雖然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卻仍未破城,對於新朝大軍無暇顧及。可以說,局面對劉秀等人是極爲不利的。

同年五月,新朝大軍到達昆陽之後,統率王邑拒絕了嚴尤繞過昆陽進攻宛城漢軍主力的提議,反而令大軍立即圍攻昆陽。由於敵我差距太大,王鳳、王常等將領都心生退意,劉秀一方面鼓勵王鳳、王常等率軍堅守昆陽,另一方面則連夜與宗佻、李軼等十三騎離開昆陽,到各地調集軍隊,意圖對新軍內外夾攻。

之後,劉秀、李軼等說服定陵、郾城等地將領,調集各地兵馬一起回援昆陽。劉秀指揮援軍一面在外襲擊新朝軍隊減輕城內壓力,一面向雙方傳播宛城已被攻破、援軍即將到來的消息,這使得城內漢軍聲威大震,而城外新軍則士氣低迷。

光武帝劉秀在昆陽之戰中能戰勝王邑,是怎麼做到的? 第2張

劉秀後來又精選三千人的敢死隊,衝擊新軍大營,在王邑“英明”的指揮下,自己和王尋被劉秀擊敗,王尋更是直接被斬殺,這使得新朝大軍頓時陷入混亂,潰敗之下自相踐踏死傷無數,恰巧又遇到大雨傾盆、河水暴漲,新軍將士掉入水中淹死無數。

此戰漢軍僅憑兩萬人大敗王邑率領的四十二萬新朝大軍,新軍死傷無數,王邑、嚴尤、陳茂等人僅帶少數長安精騎,踏着死屍渡河才得逃脫。昆陽大捷後,更始帝遣王匡攻洛陽,申屠建、李鬆急攻武關,各地豪強也紛紛誅殺新朝牧守,投靠綠林軍。不久,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被殺,新朝滅亡。

王邑的腦殘指揮,纔是劉秀取得昆陽之戰勝利的根本

雖然昆陽之戰中劉秀表現出了極高明的指揮能力和行事魄力,但縱觀整個戰爭過程,王邑的腦殘指揮恐怕纔是新朝大軍戰敗的根本原因。那麼我們便來看看,王邑到底都犯了哪些錯誤。

1、揀芝麻、丟西瓜。在率領四十二萬大軍到達昆陽之後,納言將軍嚴尤認爲不應該將兵力用在昆陽這個既兼顧又無礙大局的小城,而是應該直取完成,擊潰漢軍主力,這樣昆陽將不攻自破。然而王邑卻認爲自己如今統率百萬大軍,如果繞城而過,根本無法彰顯自己的威風,於是堅決主張圍攻昆陽。如果按照嚴尤的建議,新朝大軍完全可以與宛城守軍內外夾攻漢軍主力,結果就因爲王邑的堅持,不僅將兵力浪費在了昆陽,而且失去了難能可貴的戰機。

光武帝劉秀在昆陽之戰中能戰勝王邑,是怎麼做到的? 第3張

2、狂妄自大,逼敵死戰。漢軍主帥王鳳等人本就對抵抗新朝大軍沒有什麼信心,如果不是有劉秀的勸說,他們早就捲了私財跑掉了。因此,面對新朝大軍的圍攻,王鳳等人曾一度想要投降,結果王邑、王尋認爲自己大軍攻破昆陽乃是舉手之勞,如果接納對方的投降,那根本算不上什麼大功,不但不許王鳳等人投降,甚至連嚴尤提出的“圍三放一”的戰術也予以了拒絕。正因爲王邑這種腦殘決定,等於是徹底斷絕了王鳳等人的活路,他們只能選擇拼死堅守、等待援軍,反而使得守軍更加頑強和拼命,這也是守軍能夠面對新朝大軍堅守月餘的重要原因。

3、糊塗指揮,致使戰敗。早在劉秀第一次帶領援軍返回時,王邑、王尋便曾派遣數千士兵前去迎戰,結果被劉秀一個衝鋒打的人仰馬翻,被斬殺上千人。之後又接連被劉秀戰敗多次,按理來說,這種情況下劉秀應該足以引起王邑重視了。結果就在劉秀最終統率3000敢死隊直衝新軍大營時,王邑竟然嚴令各營嚴格約束部隊,沒有命令不得擅動,只由自己和王尋引軍迎戰劉秀,結果不但被劉秀擊敗,就連王尋也被劉秀給斬殺。這直接導致新軍陷入混亂,新軍本就是由各地百姓臨時拼湊起來的,一旦陷入混亂就變成了潰敗,潰逃的新軍相互推擠,“走者相騰踐,伏屍百餘里”,結果又遇上大風和大雷雨,大雨傾盆而下河水暴漲,新軍士卒掉入水中淹死的有萬餘人,滍川被屍體堵塞得幾乎斷流。

綜上所述,我認爲雖然劉秀在昆陽之戰中表現出色,但王邑的指揮纔是新朝大軍戰敗的根本原因。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