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東晉、南宋與南明都承載王朝延續的重任,爲何命運如此不同?

東晉、南宋與南明都承載王朝延續的重任,爲何命運如此不同?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晉、南宋、南明命運不同的原因,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建興四年(公元316年),劉聰派遣軍隊攻陷長安,晉愍帝被俘,西晉滅亡。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軍攻陷汴梁,宋徽宗、宋欽宗被俘,北宋滅亡。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闖軍佔領京師,皇帝朱由檢於煤山自縊身亡,大明滅亡。

分屬不同時代的西晉、北宋和南明,滅亡的原因雖然各不相同,但滅亡後的境遇卻很相同——南方半壁江山還在手中。

得益於長江這道天然屏障,南方半壁江山足以承載王朝延續的重任,所以西晉滅亡後,宗室司馬睿在建康建立了東晉;北宋滅亡後,宗室趙構在臨安建立了南宋;大明滅亡後,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了南明。

東晉、南宋、南明建立後,並沒有因爲同在南方半壁江山而擁有相同的命運,東晉國祚103年(317——420)、南宋國祚152年(1127——1279)、南明國祚18年(從1644年弘光政權建立開始,至1662年永曆帝被吳三桂絞殺結束)。

探尋東晉、南宋、南明命運不同的原因,我們既可以從當時的歷史背景、政治環境、軍力對比中找到部分因素,也可以說是五胡十六國的分裂與混亂、岳飛的精忠報國、八旗軍的強悍戰力。只是在我個人看來,這些統統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因爲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可能是兩個字——利益。

東晉、南宋與南明都承載王朝延續的重任,爲何命運如此不同?

東晉

永嘉元年(公元307年)九月,司馬睿從遍地狼煙的北方渡(長)江南逃至建康。

建武二年(公元318年)四月二十三日,晉愍帝被劉聰謀害的消息傳至建康。四月二十六日,司馬睿正式即皇帝位,改元太興,東晉建立。

司馬睿繼位之初,皇位很不穩固,除了王導之外,幾乎沒有多少世家大族支持他,並且建康之外的其它江南州郡也未明確表態支持司馬睿。

這種情況的出現,其實也怨不得別人,主要還是西晉王朝造的孽。西晉攻滅東吳後,一直刻意壓制吳地的世家大族,結果導致吳地的世家大族乘晉末動盪之機接連發動了三次意圖復吳的叛亂,所以從北方前來的王導和司馬睿想以吳地爲主體延續晉朝統治的難度可想而知。

不僅如此,當時吳地的世家大族還分成了三派:

1、以周、沈兩家爲首的不想再被晉朝打壓的世家大族;

2、從北方遷徙而來的世家大族,他們雖然心向晉朝,但對於無名無望的司馬睿毫不感冒;

3、處於觀望狀態的吳地世家大族。

這三派中的前兩派是司馬睿和王導能不能建立東晉的決定性力量,周、沈等家世居吳地,掌控着豐富的資源,只有獲得他們的支持,東晉朝廷才能獲得錢、糧等維持統治的基礎;北方遷徙來的世家大族,對南方半壁江山的州郡官吏、將領有着很強的影響力,只有獲得他們的支持,東晉朝廷才能取得那些州郡官吏和將領們的支持。

根據《晉書·王導傳》中的記載,司馬睿在王導的謀劃下,先取得了周、沈等家的支持,繼而又取得了北方遷徙來的世家大族的支持,然後那些處於觀望狀態的世家大族就主動前來歸附。

東晉、南宋與南明都承載王朝延續的重任,爲何命運如此不同? 第2張

那麼這裏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司馬睿和王導憑什麼能同時取得他們的支持?要知道,從北方遷徙而來的世家大族同世居吳地的周、沈等家之間有着深深的矛盾(由西晉刻意打壓吳地的世家大族所造成的),所以同時獲得這兩派的支持幾乎不可能。

直到我看到了《晉書·周玘傳》中關於周、沈兩家被滅的記載,我才明白了司馬睿和王導的祕訣——利益。

1、司馬睿和王導向周、沈等家承諾不再打壓吳地的世家大族,並在朝堂上扶持他們的政治勢力,以此讓他們獲得更多的利益;

2、司馬睿和王導向北方遷徙而來的世家大族承諾:“保證他們在西晉時享有的利益,並通過打擊周、沈兩家來給予他們更多的利益”;

3、最後司馬睿和王導又找到僅次於周、沈兩家的朱、張、顧、陸四家,用滅掉周、沈兩家就可以獲得更多的利益爲由勸說他們支持滅周、滅沈的行動。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司馬睿在取得了所有世家大族的支持後,先攛掇沈氏滅掉了周氏,又用北方世家大族中的桓氏滅掉了沈氏,最後司馬睿坐穩了皇位、桓氏迅速成爲了南遷北方世家大族中的首領,唯獨只有周、沈兩家成爲了犧牲品。

東晉、南宋與南明都承載王朝延續的重任,爲何命運如此不同? 第3張

南宋

電視劇《精忠岳飛》中宋高宗趙構在處死岳飛後說了這樣一句話:“非卿不忠,非朕不明。”

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感到很是迷惑,既然是這樣,你爲何還要殺掉岳飛,難道是想自斷臂膀?可是,只有當我們結合當時的具體情況來分析時,才能發現這句話說得一點都不矛盾。

由於世家大族在南北朝的爭鬥與殺伐中先後凋零,又加之隋唐時期科舉制的施行,所以到了宋代,文官集團就成了帝國中的主要利益集團。並且,宋高宗趙構的皇位不是宋徽宗或者宋欽宗任命的,而是從金國封的僞皇帝張邦昌那裏得來的,所以宋高宗爲了證明自己繼位的合法性,斷然不能更改北宋重文抑武的國策。

明白了這兩點,我們再來看看岳飛。以岳飛爲首的中興四將不斷在戰場上取得勝利,這些勝利讓人們看到了恢復中原、爲靖康之恥報仇的希望,而恢復中原、爲靖康之恥報仇勢必要全面重用武將,一旦重用武將就意味着違背了重文抑武的國策和文官集團地位的下降,所以我們纔會看到宋高宗一早打的就是以戰促和的主意。

據此,我們不難發現,紹興和議後,以岳飛爲首的中興四將立即受到全面打壓的主要原因就是爲了保證文官集團的利益。

當宋高宗趙構確保了文官集團的利益後,雖然無法恢復中原、爲靖康之恥報仇,但卻能坐穩皇位。

東晉、南宋與南明都承載王朝延續的重任,爲何命運如此不同? 第4張

南明

清朝入關後,立即宣佈自己出兵的目的是圍剿李自成和張獻忠,並且還向官僚、地主階層承諾會保證他們的利益。

反觀此時的南明,忙着搞黨爭什麼都顧不上,不僅沒有采取措施爭取官僚、地主階層的支持,反而還在朝中掀起“順案”,打擊那些從北方前來的明朝官吏。

這種情況下,官僚、地主階層一看,闖軍打敗明軍後佔領了京師,而清軍又將闖軍打的打敗,所以只有清朝才能保證自己的利益,乾脆就歸順清朝算了,不過是皇帝換了個姓氏而已。

當官僚、地主階層中的大部分人都明白這一點後,南明的崩潰速度就得按照清軍的進軍速度來定了。如果不是多爾袞貿然頒佈了剃髮易服令,相信南明的國祚會更短。

東晉、南宋與南明都承載王朝延續的重任,爲何命運如此不同? 第5張

清初大學士范文程曾說:“取天下在於得民心,士爲秀民,士心得,則民心得矣。”這句話可謂是道出了千百年來王朝更替的本質,說直白一點就是“士心得,則天下得”,因爲“士”的背後是人才、兵馬、錢糧和話語權。

士心如何得?答案很簡單,保證他們的利益就行了。

以東晉、南宋、南明爲例,“士”在東晉時期是世家大族、在南宋時期是文官集團、在南明時期是官僚、地主階層,東晉、南宋都因滿足了“士”的利益而獲得了“士心”,所以它們才能分別延續一百多年的國祚;南明則因失去了“士心”,所以只能存在十幾年。由此,我們就可以得到結論——利益纔是決定東晉、南宋、南明命運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