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的武將家丁是什麼時候出現的?他們爲何會成爲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明朝的武將家丁是什麼時候出現的?他們爲何會成爲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明朝武將家丁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從朱元璋建國到朱由檢煤山自縊的二百七十六年間,大明軍事力量的中堅是不斷變換的:洪武時期是藩王護衛、永樂至正統時期是三大營、景泰至成化時期是團營、弘治至正德時期是邊軍、嘉靖時期是重新設立的三大營、萬曆至天啓時期是武將家丁、崇禎時期是以天雄軍和關寧軍爲代表的幾支精銳部隊。

正是由於軍事力量中堅的不斷變換,才使得大明在各個時期都能擁有一支足以應對外患或內亂的精銳野戰兵團,但是,隨着武將家丁成爲軍事力量的中堅,大明滅亡的倒計時正式開啓。

萬曆之前,無論明代軍事力量的中堅再怎麼變換,其主體都是洪武、永樂時期設立的衛所和三大營,衛所和三大營都屬於朝廷掌控的常備軍,是大明王朝軍事力量的根基,而家丁則直接隸屬於武將,是武將的私兵,所以,武將家丁成爲明代軍事力量的中堅就意味着由衛所和三大營組成的根基已經腐朽的不堪再用,一旦軍事力量的根基腐朽,大明王朝距離滅亡還會遠嗎。

即便如此,武將家丁的戰鬥力之強悍也是不容抹去的事實,在邊防守備、平定兵變和內亂、萬曆三大徵中,武將家丁都是明軍一把鋒利的矛頭,爲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這種情況下,是不是以武將家丁取代衛所和三大營成爲明代軍事力量新的根基就能延緩大明王朝的滅亡?事實上,大明也曾做出過這種嘗試,萬曆中期,武將家丁的糧餉由武將自行解決改爲朝廷供給,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武將家丁不僅沒有成爲明代軍事力量新的根基,反而還成了大明王朝滅亡的直接誘因之一。

那麼,問題來了——武將家丁爲何會成爲壓垮大明的第五棵稻草。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從明代武將家丁的出現講起。

明朝的武將家丁是什麼時候出現的?他們爲何會成爲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明代武將家丁的出現與軍屯田地被武將大量兼併是密不可分的,成化時期,在藩王、勳貴、官僚帶頭兼併田地的影響下,武將也開始大規模兼併軍屯田地,尤其是武將養廉田制度的施行,更讓武將兼併軍屯田地有了充足的藉口,至弘治時期,各級武將大都兼併了數十頃到數百頃不等的軍屯田地。

隨着大量軍屯田地被武將兼併,弘治時期出現了“屯田有名無實”(《皇明經世文編》)的情況,這種情況導致了衛所士卒失去了賴以爲生的軍屯田地,與此同時,大量農民也因土地被藩王、勳貴、官僚兼併而失去了田地。這樣,失去軍屯田地的衛所士卒就不得不被役使耕種武將兼併來的田地,某些失去田地的百姓也會選擇投充到武將門下成爲武將的佃戶。

在大明的九邊重鎮,由於戰鬥力低下的衛所士卒難以抵禦草原騎兵的襲擾,所以武將就只能從役使的衛所士卒和自己的佃戶中選擇“膂力驍健,弓馬嫺熟”者加以訓練,以求保護自己的田產。這些被武將選中之人就成爲了明代最早的家丁。

爲使這些家丁能在草原騎兵襲擾時“出死力以報之”,各級武將大都會對他們“結以恩義,飽以嗜慾”。這就使得武將家丁擁有了三個特點:

1、家丁隸屬於向他們供給糧餉的武將;

2、武將給予家丁的待遇遠超一般衛所士卒,甚至出現了“過額兵十倍”的情況;

3、由於家丁“身之父母妻子全生仰望(武將),故肯出死力而不他顧”,所以武將家丁戰鬥力極強,能夠“以一當十,摧鋒陷陣”。

得益於這些特點,家丁成爲了武將克敵制 勝的主要依靠力量,甚至“將帥樹奇勳多藉家蓄之丁”。這種情況下,大明朝廷對武將家丁的態度也從洪武、永樂、宣德時期的嚴格禁止轉爲支持。

明朝的武將家丁是什麼時候出現的?他們爲何會成爲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第2張

嘉靖時期,駐紮在大同的衛所士卒不斷髮動兵變,武將、文臣一時束手無策,以至於巡撫、總兵都在兵變中遇害,在朝臣的建議下,明世宗將擁有五百精銳家丁的樑震任命爲大同總兵,大同兵變不斷髮生的情況才被遏制,這就相當於是大明朝廷正式認可了武將蓄養家丁。

嘉靖間,大同兵屢變,連殺巡撫、總兵,文武大臣不敢約束之。廷臣乃議凡推用調補大同鎮總副參遊將官,務遴選善馭之才,必責其身帶素練家丁百十以爲親兵,並厚養鋒銳之氣,以彈壓各兵驍桀之心,遂遣樑震率其家丁五百人移鎮大同。——《皇明經世文編》

萬曆時期,守衛遼東的主力是李成樑的三千家丁、平拜之亂的主力是李如鬆的兩千家丁、萬曆援朝之役的主力是李如鬆和麻貴帶去的家丁、平定播州的主力是薊遼總兵戴延春和山西參將盧應亮等人帶去的家丁。在武將家丁成爲了明代應對內亂和外患主力的情況下,朝廷爲了鼓勵武將多蓄養家丁,不僅規定家丁糧餉由戶部供給,還將家丁數量的多寡作爲武將升遷的重要標準。這種情況下,武將家丁就就成爲了明代軍事力量的中堅。

寧夏之役,李如鬆亦曾率遼將董正誼等十餘人帶家丁數千赴之。——《籌遼碩畫》

平播之戰,“詔薊遼總兵戴延春,遊擊葉卯榮,山西參將盧應亮,陝西都司丁南智,原任代州參將餘德榮,固原參將陳鬆等各率親丁赴川貴總督調用。——《明神宗實錄》

武將家丁成爲了明代軍事力量的中堅後,雖然對提振晚明的軍事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由此引發的一些弊端也不容忽視。

明朝的武將家丁是什麼時候出現的?他們爲何會成爲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第3張

首先,由於武將對家丁的重,導致了武將不再關心一般衛所士卒的操練和生存,並且爲了蓄養家丁,武將只能不斷的兼併軍屯田地、役使衛所士卒。這種情況下,衛所制的瓦解進一步加深了。

其次,家丁在武將的支持下可以任意役使衛所士卒,因而導致了“家丁盛而軍心離”,其結果就是明末雖有超過百萬的衛所士卒,但真正能抵禦後金軍隊的“不過諸將家丁耳”。

以軍士之馬供家丁騎乘,以軍士之身供家丁役使,以軍士之糧餉作家丁養贍,是得二、三百人之心,盡失部下三千軍之心。——戚繼光《練兵實紀》

最後,由於家丁只隸屬於向他們供給糧餉的武將,導致了分屬於不同武將的家丁難以協同作戰,並且武將又將家丁視爲自己保命和升遷的依仗,所以在明末的遼東戰場往往會出現分屬於不同武將的家丁被後金軍隊各個擊破以及武將臨陣多相互推諉、擁兵觀望的情況。

以上這些弊端合起來就使得明末雖然擁有數量衆多的武將家丁,但這些武將家丁既不能合力拒敵,又不能取代衛所士卒和三大營成爲明代軍事力量新的根基。所以,武將家丁成爲明代軍事力量的中堅也就成了壓垮大明的第五棵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