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在做什麼 他們爲何沒有出現救援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在做什麼 他們爲何沒有出現救援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4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北宋楊家將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因爲真正的楊家將,隨着1074年,準備再拼一把,北奪燕雲的楊文廣之死,就已經逐漸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了。

俗話說,歷史是歷史,演義是演義。楊家將在北宋,其實一直都算不上頂尖的貴族豪門,但是他們即便是位卑也未敢忘國。從驍勇的楊無敵楊業,再到浴血沙場的楊延昭,最後是老年還想要披甲北上收復燕雲之地,粉碎遼興宗威脅的楊文廣,他們表現的都是對中原大地的熱愛與忠心。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在做什麼 他們爲何沒有出現救援

因此,後世有故事爲了紀念楊家將,爲了歌頌這份忠心情懷,纔在歷史的基礎上杜撰演義版本的“楊家將”。可真正的公元1127年,早已經沒有勇敢、捨生忘死的楊家將守衛汴京、守衛官家了,直到金人俘獲北宋二帝,楊家將其實比北宋更早五十多年退出了抗爭的舞臺。

其實楊家自領袖楊業起,在北宋朝廷就是非常不得志的。楊業有一個很尷尬的身份,那就是二臣,曾經是隸屬於北漢,最後降了宋太宗才歸降宋朝。但即便如此,在宋朝楊業的身份也是常被打壓。

而這,間接導致了楊業後來被迫迎敵陳家谷,又無人支援,無奈兵敗被捕。楊家將在北宋朝廷的真實地位。公元979年,楊無敵歸宋後,立馬被任命爲代州刺史,且輔助當時的三交兵馬都部署,北宋著名開國將領,潘美。

坦率地講,楊無敵歸降前作爲北漢的節度使,來到北宋之後,地位必然也不低。而且楊無敵的“無敵”之稱,是來自於一直與北宋的對戰之中。

可是在979年的宋朝廷,隨着開國武祖趙匡胤的死去,本來就偏向執政性質的宋太宗把趙普那一套“左文右武”發揮出了威力。宋太宗立即重用楊業的舉動,必然招到朝內人的不滿。首先是文官,其次是宦官,最後纔是北宋的土著武官。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在做什麼 他們爲何沒有出現救援 第2張

楊業不是沒有被“投訴”過,甚至還被誣告過。據《宋史》記載:主將戍邊者多忌之,有潛上謗書斥言其短,帝覽之皆不問,封其奏以付業。因爲戰力高,還會統兵,宋太宗很重視楊業。當時朝堂很多文官都上書胡編亂造這個二臣楊業的壞話,但是宋太宗玩帝王心術,全部都不看,而是交給了楊業。楊業痛哭流涕,表示效忠趙宋。

可是即便如此,後來楊業升爲雲州觀察使,都仍引起朝內很多人意見,而且楊業還是大敗過遼軍的人,當時朝堂武將都有被契丹人按在地上暴打的經歷,只有楊業是玩騎兵背後大包抄打敗遊牧軍隊的將領。爲什麼他們還是反對?

很簡單,因爲從這個時候開始,武將已經不是人了,在之後愈演愈烈。直到公元986年雍熙北伐,作爲西路軍的副將,楊業一路都沒有失敗,但東路軍曹彬的潰敗,逼迫西路軍無法不撤退。此時宋太宗要求潘美、楊業要帶走四州之民,這奇怪的任務爲楊業的死埋下伏筆。

後來契丹兵馬追上,耶律休哥來勢洶洶,當時楊業、潘美等人商討如何攔截敵軍。但這個時候,監軍王侁出言嘲諷楊業,還說楊業有二心不敢面對敵軍。而潘美出奇地沒有說話,楊業明白了王侁和潘美的意思,然後哭着留下一句以死明志就出戰了。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在做什麼 他們爲何沒有出現救援 第3張

在陳家谷,潘美與王侁坐看楊業兵敗而不出兵,最後楊業被捕,絕食而亡。這場操作就很明顯看出來了,楊業的地位在宋朝廷是很低的,包括王侁的逼迫,潘美的沉默。楊業的死是一場赤裸裸的謀殺。而宋太宗因爲此事流放了王侁,降了潘美三級,可見宋太宗是真的生氣了。最後追封了楊業同州節度使,中書令以及太尉,如此做,是因爲楊業之子楊延昭也已經初露崢嶸,宋太宗想繼續收穫他的忠心。

可是楊家將的名望巔峯,本來就在楊業在世的時候纔是最高,後來楊延昭也被重用,可惜的是,畢生也沒有達到父親曾經爲觀察使的官職,更遑論更高一級的節度使。

再之後的楊文廣,就更不用說了。當時北宋已經快忘了楊家人了,而且隨着仁宗、神宗時代的文官登上歷史主舞臺,就連狄青都要跪在韓琦面前,沒有絲毫尊嚴。更遑論楊文廣所代表的最後的楊家將。公元1074年,楊文廣去世,就沒有楊家人再能出頭,大書特書記載在歷史的書單裏了,楊家自1074年正式沒落,即便有人蔘軍,也可能在北宋末年只是一個小卒的角色,不可能力挽狂瀾。

致命的兩個巧合:楊家將斷層無法崛起的根源。楊業即便死亡了,但是楊延昭還在繼續效命,隨着開國大將潘美、曹彬,還有太祖的義社十兄弟中的得力將領逐漸全部死去,楊延昭作爲第二代的新生武將,是北宋得以抗衡契丹的重要人物。

雖然地位不高,但是通過努力一樣可以爭取。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在做什麼 他們爲何沒有出現救援 第4張

例如在對抗契丹的戰爭時,宋真宗曾經如此說過:"嗣及延昭,並出疏外,以忠勇自效。朝中忌嫉者衆,朕力爲保庇,以及於此。"。這就意味着,文官們的彈劾從未停止,一直到楊延昭的身上,還有楊嗣(和楊業沒有關係)。但是,宋真宗還是力保他們,讓他們專心作戰,不管這些文官的骯髒手段。這意味着,只要有足夠的的功勞,楊延昭一樣能夠堵住他們的嘴,並且把楊家推向當時曹家、潘家、高家等名門之級別。

可是命運弄人,公元1004年,北宋與遼國簽訂澶淵之盟。驍勇的楊延昭一下子失業了。失去了戰爭,楊延昭每天的生活便是對着文官點頭哈腰,這個殘酷的現實讓楊家的崛起無處發力。公元1014年,楊延昭去世,這也說明了,楊延昭浪費了十年的光陰,對此他卻毫無辦法改變什麼。

這是改變楊家命運的第一個節點。楊延昭之子,楊文廣,是楊家的第三代武將,也是北宋的第三代武將。楊文廣的崛起要比他爹更難,因爲楊延昭是早年跟過楊業北征的,但是楊文廣在新時代,已經沒有什麼仗可以打。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在做什麼 他們爲何沒有出現救援 第5張

直到在西北的時候,遇到了范仲淹。但是這個時候,范仲淹已經結束了慶曆之戰,簽訂了慶曆和議,楊文廣慢了一步,無法建功。不過最後又跟隨狄青,征戰廣西,最後纔算打出了戰績:

文廣字仲容。以班行討賊張海有功,授殿直。范仲淹宣撫陝西,與語奇之,置麾下。從狄青南征,知德順軍,爲廣西鈐轄,知宜、邕二州,累遷左藏庫使、帶御器械。

可是南征廣西后,楊文廣的戰功還不算很多,也只能是管理廣西的南寧地區。而當時南寧地區是非常不受中央重視的地方。

再到宋英宗時,楊文廣監督修築與西夏對壘的城池,名爲篳篥城,此城現在還有遺址。在築城的過程中,楊文廣用計謀大破敵軍,獲得萬衆矚目。但也是僅此而已了,因爲宋廷對武官的束縛太重,需要你的時候去擋槍,不需要則在一邊等着,不能輕舉妄動。

直到宋神宗時期,契丹爲了調和三國平衡,要求宋朝割地。1074年,宋朝竟然同意再加歲幣,同年,楊文廣病逝,此前他準備上書神宗皇帝,北上攻打燕雲,收復祖地。

這屬於楊家沒落的第二個重要節點。這兩個節點,讓忠心耿耿的楊家人無力可用,最後都是屬於鬱悶而終,這是楊家人在宋朝廷的一種悲哀。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在做什麼 他們爲何沒有出現救援 第6張

北宋之滅亡,楊家三代人再世也難救。公元1126年,金人圍城。北宋滅亡前,正式來講是有兩次汴京保衛戰。都知道汴京城破是金人太過強大,但實際上,靖康元年到靖康二年,兩次金人兵臨城下,其實都根本沒有發生過大戰,最後汴京城開,全都是宋欽宗不想給機會宋徽宗和金人碰面,自己去見了金人,最後被金人軟禁,這纔是北宋滅國的原因。

金人第一次圍城,宋欽宗全程只關注父親宋徽宗是不是要奪權,對戰事毫不關心。放權給主和派,讓他們打壓李綱等人。而金人第一次只有四萬人,勤王大軍二十萬即將回到汴京城下,其中就有西軍。金人聞風而遁,第一次汴京之圍金人是被嚇跑的。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在做什麼 他們爲何沒有出現救援 第7張

但看着國內的主戰派太過激烈,宋欽宗決定要強行命令种師中上去追擊金軍,而种師中追上了金軍,朝廷以不給軍餉,二不派援軍,种師中含淚被斬。削弱了主戰派,宋欽宗還調走了李綱,讓李綱離開河南。

第二次金人南下,宋欽宗一直髮命令不允許勤王大軍回來,要和金人和談。最後釀成靖康之禍。所以北宋被滅,就是一個很突然的現象,這種突然就是宋欽宗、徽宗兩人的愚昧所致。因此,即便楊無敵在世,楊延昭、楊文廣,父子孫三人都在,也只會被宋欽宗用手段去葬送掉,毫無懸念可言。

北宋滅亡後,此事一直被世人詬病。再到明代,演義裏多了楊六郎之故事,還有楊家強大的陣容。雖然杜撰得與現實不符,但可以看出,作者對於過去屈辱的北宋歷史,委屈的楊家人結局的憤懣和遺憾。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在做什麼 他們爲何沒有出現救援 第8張

但其實更多的,是在反諷宋代社會的醜態。如果不是歷史中的那樣,而是演義中的那樣,可能這個民族就會變得更好吧,也不會有靖康之恥,也不會崖山之難。蒙古人不會南下,金人還是在東北漁牧。

只是這一切,都不可能了而已。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