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末時期討伐董卓的分別是哪些諸侯?最後的結果如何?

漢末時期討伐董卓的分別是哪些諸侯?最後的結果如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190年,關東各州郡守以討伐董卓爲名,推舉勃海太守袁紹爲盟主,聯合起兵。這是今天小編給大家說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董卓成長於涼州,好結交羌人。漢桓帝末年,董卓被徵召爲羽林郎,後又爲中郎將張奐部下作軍司馬,討伐漢陽羌人,董卓作戰粗猛有謀,力建戰功。又先後參與平定黃巾起義、涼州之亂等戰役。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受大將軍何進、司隸校尉袁紹所召,率軍進京討伐十常侍。不久,東漢都城動亂,董卓在北芒立下了救駕大功,回京後便掌權。又招攬呂布殺掉丁原,很快就吞併了附近兩大諸侯兵力。隨後董卓廢少帝,立劉協即位(是爲漢獻帝),且不久就弒害了少帝及何太后,篡奪了東漢朝廷的大權。董卓據有武庫甲兵,威震天下。當然,董卓的篡權行爲,自然遭到了諸侯的討伐。

漢末時期討伐董卓的分別是哪些諸侯?最後的結果如何?

東漢末年,諸侯討董,共計18路諸侯:

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廣陵太守張超、北平太守公孫瓚、上黨太守張楊、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驍騎校尉曹操、西涼太守馬騰、徐州刺史陶謙。

那麼,問題來了,東漢末年,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爲何最終無功而返?

首先,初平元年(190年)關東各州郡的刺史和郡守推舉袁紹爲盟主,領車騎將軍,討伐董卓。反董勢力分爲三處:酸棗聯軍爲兗州、豫州兩路人馬;河內聯軍爲冀州人馬;魯陽聯軍爲荊州人馬。同年二月十七日,東漢朝廷遷往長安,三月五日,劉協入長安未央宮。初平二年(191年),孫堅再次率軍北上,董卓派胡軫、呂布迎戰,在陽人聚被孫堅擊敗。對此,董卓親自率軍與其交戰,敗走長安,孫堅得以入雒陽。董卓留下牛輔、李傕、郭汜、張濟、董越等人布放在三輔各地,阻擋孫堅繼續西進。

由此,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雖然孫堅斬殺了華雄,不過,這對於整個戰局,並沒有太大的作用。在董卓遷都長安之後,十八路諸侯最終各自散開,也即這場討伐董卓的行動只能無功而返。對此,在筆者看來,之所以造成這一情況,原因主要分爲以下幾點。一方面,十八路諸侯聯合討伐董卓,看似聲勢浩大,不過,因爲各個諸侯之間的利益難以一致,這促使反抗董卓的聯盟可謂貌合神離。一定程度上,這就和戰國時期的合縱攻秦之戰一樣,往往因爲各個諸侯國之間的不夠團結,從而無法真正重創秦國。

漢末時期討伐董卓的分別是哪些諸侯?最後的結果如何? 第2張

在十八路諸侯中,雖然曹操、孫堅等人主張繼續討伐董卓。不過,對於袁紹、袁術等人,並非真的忠於漢室,而是希望藉助於這一次行動,從而擴張各自的勢力。在此基礎上,十八路諸侯所組成的聯盟,無疑是一個比較鬆散的聯盟。比如袁紹雖然被衆人推舉爲盟主,但是,這就像武俠小說中的武林盟主一樣,缺乏真正的掌控能力。對於各自心懷鬼胎的諸侯,袁紹也沒有辦法真正命令各方,更不說統籌協調了。中平元年(189年),涼州諸侯董卓入主洛陽,挾天子以令諸侯,封韓馥爲冀州牧。袁紹因廢立皇帝問題與董卓決裂,逃往渤海,被董卓封爲渤海太守,受韓馥節制。

但韓馥對袁紹仍然心懷疑慮,經常減扣糧草,想讓袁紹軍心動搖。對於冀州牧韓馥來說,並非真的想消滅董卓,他更多的是希望維持現狀。所以,他不願意袁紹在討伐董卓的行動中壯大,也即這會威脅他在冀州的地位。同時,孫堅在和董卓的交戰中,取得了一定的戰績。不過,有人乘機挑撥袁術,說:“孫堅倘若佔據洛陽,發展勢力,將難以制約。如果任其發展,豈不是除卻一狼,又增一虎嗎?”聽了挑撥之言,袁術真的懷疑起孫堅來,不給孫堅運送軍糧,這無疑限制了孫堅。

另一方面,在冊立皇帝這一問題上,十八路諸侯產生了重要分歧。初平二年(191年),韓馥、袁紹以及關東諸將商議,認爲漢獻帝劉協的年齡幼小,被董卓所控制,又遠在長安,關塞相隔,不知生死,幽州牧劉虞是宗室中最賢明的,準備擁立他爲皇帝。對於袁紹的這一建議,曹操、袁術等諸侯都予以反對。當時,除了孫堅在不斷與董卓作戰外,其餘的關東諸侯早已將這事置之腦後,他們爲了擴大勢力地盤,紛紛兼併割據。袁紹、袁術雖爲兄弟,可互相也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因袁術不贊同袁紹擁立新帝的提議,兄弟兩人因此翻臉決裂。

於是,在董卓從洛陽遷都到易守難攻的長安之後,關中諸侯幾乎就沒有繼續追擊董卓了。這不僅是因爲關中一帶一易守難攻,更是因爲董卓的主動退讓,爲這些諸侯留下了可以爭搶的地盤。在此基礎上,這些諸侯更願意爭奪中原之地,而不是繼續和實力強大的董卓較量。換而言之,在筆者看來,董卓主動放棄了一些地盤,反而起到了挑撥離間的作用,促使十八路諸侯之間互相攻伐,這意味着討伐董卓的危機得到了解除。

漢末時期討伐董卓的分別是哪些諸侯?最後的結果如何? 第3張

最後,除此之外,董卓麾下將士精銳,這顯然是十八路諸侯無功而返的重要原因。在東漢末年,董卓所率領的西涼軍本就十分精銳,這是因爲東漢歷史上,涼州一帶長期戰亂頻繁,所以該地區的將士長期經受戰爭的錘鍊。比如馬超、鞠義、龐德等來自於涼州一帶的武將,在漢末三國時期勇冠三軍,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且,就當時的董卓來說,除了呂布這位猛將,還擁有徐榮等一流將領。比如很多人忽略的徐榮,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徐榮(?-192年),玄菟人(一說爲遼東襄平人,《公孫度傳》中說公孫度本遼東襄平人,遷居玄菟,爲同郡徐榮所舉,任遼東太守。同郡當是同“玄菟”郡),東漢末年將領。

徐榮本爲中郎將,曾向董卓推舉同郡出身的公孫度出任遼東太守。於汴水之戰中擊敗曹操的獨立追擊軍,以及在樑東之戰中擊敗孫堅的部隊。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孫堅和曹操應該是鬥志最爲昂揚的兩位了。不過,這兩位諸侯都被徐榮擊敗過。特別是曹操,更是在汴水之戰中丟掉性命。綜上,因爲以上幾點原因,東漢末年,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雖然聲勢浩大,卻最終無功而返。如果不是呂布聯手王允除掉董卓,後者將會繼續保持東漢王朝的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