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崇禎身爲亡國之君,爲何在清朝評價很高呢?

崇禎身爲亡國之君,爲何在清朝評價很高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崇禎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崇禎皇帝之死,標誌着大明王朝的覆滅;崇禎皇帝之死,爲這個享國276年的王朝塗抹上一層悲壯的底色。崇禎勤於政事、志向遠大、勵精圖治,爲何還是成了亡國之君?崇禎在清朝受到什麼評價?

崇禎身爲亡國之君,爲何在清朝評價很高呢?

崇禎帝即位後,接手的是一個由明神宗、明光宗、明熹宗等人留下的爛攤子。明朝當時內憂外患,對內政治腐敗,閹黨專政,天災不斷,民不聊生,農民起義的爆發只是早晚的事情。對外,後金興起,不斷伐明,在這種情況下即位後,崇禎帝首先清除了閹黨魏忠賢。

魏忠賢死後,崇禎帝對遺留在朝中的閹黨勢力予以了打擊,崇禎的這一舉措顯示了自己果敢的作風,贏得了朝野人士的一致擁護,令朝臣上下爲之刮目相看,一時間他被稱爲“明主”。懲治了閹黨,撤回了鎮守宦官,就需要對有時有才有能之士加以重用,剛開始時崇禎很重視對官吏的選用。

爲了整飭邊政,他啓用袁崇煥,任用其爲兵部尚書,都師薊遼。崇禎元年,他親自在平臺召見袁崇煥,詢問採取何種戰略方針才能安定遼東。崇禎對袁的要求全都予以了滿足,並賜他尚方劍一把,以專事權。

崇禎爲了國事苦心操勞,煞費苦心,不知疲倦,不僅白天要處理政務,晚上也經常辦公直到深夜。一心想將國家治理後,並且在生活作風上他也嚴於律己,崇尚節儉,衣食簡樸,不貪女色。

儘管崇禎爲求中興,勵精圖治,但其性格暴躁,在處理政務上操之過急,急於求成,常採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再加上他爲人剛愎自用,很要面子且性情多疑,常遷怒於文武百官,責備他們不能盡職盡責,從而使得國事日非,其在繼位之初時所取得的政績也漸漸地被喪失掉了。

在他執政期間發生的幾件事,使他形成了一個錯誤觀念,就是認爲朝臣和邊臣都不可靠,不敢對之加以重用。同時,朝臣一旦有所過失,或是忤逆了自己的意思,都會對之嚴懲不貸。而宦官則有再次受崇禎重用,嚴重時甚至有取代朝臣的勢頭。

實際上,對是否重用宦官的問題,崇禎時常處於一種矛盾心態之中,罷了又用,用後又撤,但最終還是倚爲心腹,反覆無常,這正體現了他性格中多疑反覆的一面。面對國事日非,境況愈加不妙的局面,崇禎越發想將國家治理好,可是朝臣卻都不能使他滿意,他於是便動不動就遷怒朝臣,動輒加以殺戮。

在這種戰士頻繁,將才奇缺的形勢下,包括誤中後金反間計而殺的袁崇煥在內,他一共殺了7名總督,還殺了11位巡撫。這些被殺的人大多數都是含冤而死,只有少數是罪有應得,他們中有的是因崇禎帝由於刻薄的性格,意氣用事,量刑失當而至,總之,臣下有錯,他便只管殺掉了事。隨意撤換大臣之事則更多,百官都沒有長期就職的。

內閣大學士,明代也只有160餘人,而崇禎一朝就佔了50人之多,首輔先後就有十幾人。還有財政拮据問題也一直令他感到頭痛,他一再向百姓攤派,又採納內臣的建議,號召朝廷百官將他們的薪俸拿出來捐助軍餉,乃至變賣萬曆時宮中保存下來的人蔘,甚至還向皇親借款,然而這些辦法最終都還是以失敗告終。

崇禎17年3月16日,當時明廷的形勢十分危急,李自成所率的義軍達到了昌平。無奈之下崇禎召集羣臣商討對策,然而在場沒人說話,人們所能做的唯有相對大哭而已,未久,昌平失陷的消息便傳來了,一時君臣相顧,大驚失色。17日北京城被圍,而此時,負責北京城防的明軍對起義軍的圍攻已無抵禦之力。

3月18日,北京城上空,忽然狂風驟起,黑雲密佈。起義軍個個精神抖擻,趁勢猛攻京城。北京城外城被破,接着起義軍又轉而向北京的內城發動進攻。崇禎親自來到煤山上查看情況,只見京城內外火光沖天,四周喊殺聲陣陣傳來,炮聲隆隆作響,見此,崇禎帝不禁仰天長嘆,淚如雨下,很久才下山回乾清宮。

回到乾清宮後,崇禎決定準備後事。寫好諭旨以後命太監送往內閣,然而這時內閣中早已空空如也。撂下筆,崇禎感慨萬分,不禁痛哭失聲。他派人把皇后和貴妃叫來,喝了一頓酒。酒後,他又將自己的三個兒子招來,準備將他們託付給各自的外祖父家。脫孤的事情完了以後,崇禎帝命令自己的所有嬪妃全部自盡,又殺死了自己的女兒。

接着他換上便裝,準備出城。然而守城衛士必須要驗明身份才准許他們出城,負責守城的戚國公外出赴宴。崇禎帝和太監王承恩繞來繞去,最終沒能逃出城外,在這種情況下,只得返回宮中。

回宮前,崇禎親自來到皇極殿前敲響景陽大鐘,想召集羣臣,再商出逃之計,但到這時他們早就都逃走了,大鐘響了好久也沒一個人來,崇禎氣的大罵百官該殺。走投無路之下,崇禎想到了自殺。崇禎帶着王乘恩來到萬壽山,找到了一棵枯樹。死前吩咐王承恩等自己死後,要將自己的臉部遮覆起來,以示無面目見列祖列宗於地下之意。

人們常說“蓋棺定論”。當崇禎皇帝死後,清朝的統治者如何評論他?

順治皇帝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個統治者。1644年4月,崇禎皇帝已經被李自成葬入了田妃墓中。清朝定都北京後,順治皇帝下令將這座葬有崇禎皇帝的妃子墳命名爲“思陵”,以禮改葬崇禎皇帝,並對思陵進行改造。1645年9月,經過一年多的營建,思陵改葬工程終於完成。

1657年,順治發佈上諭:“朕念明崇禎帝孜孜求治,身殉社稷。若不急爲闡揚,恐於千載之下,竟與失德亡國者同類並觀,朕用是特製碑文一道,以昭憫惻。”隨即,清廷爲崇禎皇帝立了一塊神道碑,碑文由國史院大學士、吏部尚書金之俊奉欶撰寫。

這這篇碑文裏寫道:“莊烈憫皇帝勵精圖治,宵旰焦心,原非失德之主。良由有君無臣,孤立於上,將帥擁兵而不戰,文吏噂沓而營私。逮逆渠犯闕,國勢莫支,帝遂捐生以殉社稷。”在順治皇帝看來,崇禎皇帝很能幹、很勤快,並不是一位失德的皇帝。只是有君無臣,文臣武將都不給力,導致皇帝不得不以身殉社稷。這樣的評價,還是蠻高的。

順治皇帝還多次前往拜謁思陵。在拜謁時,順治皇帝竟然失聲而哭,喊道:“大哥大哥,我與若皆有君無臣。”當年,崇禎皇帝在臨死前曾經痛陳“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是以順治皇帝有此一說,大有“於我心有慼慼焉”之意。

崇禎皇帝酷愛書法,先後師法董其昌、王羲之、歐陽詢、虞世南等諸多名家,得以自成一體,具有很高的藝術水準。順治皇帝小時候每天就是瘋玩,長大後纔開始學習書法,他對崇禎皇帝的書法佩服得五體投地。

一次,順治皇帝要求高僧弘覺到內廷說法。弘覺見機會難得,向順治皇帝索字。順治皇帝說:“朕字何足尚,崇禎帝乃佳耳。”隨即叫人拿來八九十幅崇禎皇帝的書法作品,一一展示給弘覺看。在展示時。順治皇帝或許又想起了崇禎皇帝,“上容慘慼,默然不語”。看完後,順治皇帝評價道:“如此明君,身嬰巨禍,使人不覺酸楚耳。”

順治皇帝還告訴弘覺,說最近朝廷在修《明史》,他已經提前命令各位大臣,不得妄議崇禎皇帝。順治皇帝的言行,讓弘覺大爲感動:“先帝何修得我皇爲異世知己哉!”在弘覺看來,順治皇帝就是崇禎皇帝的異世知己。

崇禎身爲亡國之君,爲何在清朝評價很高呢? 第2張

康熙皇帝對崇禎皇帝就沒有那麼客氣了。1709年,康熙皇帝與大學士閒談時,提到了許多明朝佚事。看樣子,康熙皇帝對明朝的事情很瞭解。這是因爲,萬曆及以後的太監,還留下來在宮中服役,康熙皇帝能夠從這些太監那裏獲取大量第一手資訊。

康熙皇帝講了幾個明朝故事。一是當年明英宗被俘後,在漠北生育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還流傳子孫,且在八旗之中。二是明熹宗朱由校親切地稱呼魏忠賢爲“老伴”,凡事都交給他處理。三是崇禎皇帝曾以通敵的罪名斬殺兵部尚書陳新甲,但據崇禎皇帝身邊太監講述,陳新甲的確是受崇禎皇帝的委託與後金進行和議。四是崇禎皇帝不懂軍事。五是明朝宮廷用度奢靡無度。六是明朝皇宮荒唐可笑。

在這些故事裏,康熙皇帝着重批評崇禎皇帝不懂軍事,李自成軍隊快要打進北京城了,他居然還將官兵分別派到真定、保定、居庸關等外圍堵截,北京城只留下幾萬太監。在李自成久經沙場的軍隊面前,這有什麼用?因此北京城很快就被攻破。令人驚訝的是,崇禎朝吏治腐敗。當崇禎皇帝逃到襄城伯李國禎家時,他家還在閉門唱大戲,捶破門都無人應門。

康熙皇帝尖銳地指出:“明季所行,多迂闊可笑之事。”他舉了一個例子:一次,崇禎皇帝學習騎馬,雖然有兩人牽馬,兩人扶鞍,兩人掌鐙,可他還是摔下來了。崇禎皇帝立即下令把馬打四十大板,發往苦役當差。康熙皇帝感慨萬千:“如此舉動,豈不令人發一大噱?”康熙皇帝總結原因說:“總由生於深宮之中,長於阿保之手,不知人情物理故也。”這句話還真是一針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