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宋襄公一生愚蠢,臨死前爲什麼突然變聰明瞭?

宋襄公一生愚蠢,臨死前爲什麼突然變聰明瞭?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前638年的宋楚泓水之戰,可以說是春秋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在這次戰爭中,宋襄公謹守“不爲阻隘,不鼓不成列”的上古軍禮,不趁着楚軍渡河時半渡而擊,非要等楚軍上岸並列好陣後才攻擊,結果寡不敵衆,遭受慘敗,並在大腿中了一箭,這本算不上什麼致命傷,但他也有一定歲數了,多年爲霸業奔波與不斷經受的挫折早已讓他身心重創

再加上春秋時期醫藥條件落後,沒有云南白藥,更沒有什麼消炎藥止痛針,所以他的傷勢日甚一日,眼見着活不了多久了。可憐宋襄公,畢生追求夢想播種仁義,收穫的卻是命運無情的嘲弄,他只能黯然離開春秋的舞臺,拖着一條傷腿在歷史的荒原中踽踽獨行。寒風蕭蕭,衰草悽悽。對面,死神微笑着,向他伸出冰冷的懷抱。

宋襄公已經很可憐了,但這殘酷的世界依然不肯放過他,第二年春,齊孝公發兵攻打宋國,包圍緡地(緡音民,今山東金鄉縣東北)。當年,齊桓公死後,齊太子昭因齊國五公子之亂而流亡宋國,正是宋襄公出錢出力,派兵護送他回國即位爲齊孝公。沒想到宋國一旦有難,齊孝公便乘人之危,落井下石,忘恩負義,竟原來也是白眼狼一隻。宋襄公聞信吐出一大口血,傷勢愈發嚴重。

牆倒衆人推,遠古的夢想已經破滅,如今這個世界已經不再相信仁義,這就是現實,殘酷而無情的現實。我可憐的宋襄公,你覺悟了嗎?執着的人的從不後悔於自己的堅持,想來宋襄公是不會覺悟的,他努力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千年的笑罵是後人的事情,一切已與他無關。他求仁得仁,可以死得其所了。

宋襄公十四年,也就是公元前637年的5月25日,一個悶熱無比簡直就要將人逼瘋的午後,宋襄公傷口嚴重感染,生命垂危。還好,在他彌留之際,所有的宗室重臣與妻兒老小都簇擁在他身邊,慟哭着爲他送行。宋襄公用迷離的眼神環顧着周圍那一個個熟悉的臉龐:哥哥公子目夷,堂弟公孫固,妻子王姬,太子王臣(瞧他兒子這名字取的,宋襄公的性格展露無遺)……莫名地笑了。

他追了一輩子也沒能追上齊桓公的腳步,臨死一刻,他總算有一點比齊桓公強了。太子王臣哭着問:“公父可有言以教兒臣乎?”宋襄公呻吟着說道:“楚爲宋之大仇,汝切不可忘。晉公子重耳,仁且得衆,成大事之人也。如今楚勢囂張,有朝一日仍會北上,汝當可借其力以抗楚,而報寡人泓水之恨……”太子王臣含淚答應。公子目夷在旁也忍不住熱淚盈眶,心中暗咐:“主君一輩子糊塗,臨死之前,總算是做了一個英明無比的決定,天憐我宋……”

原來,就在前段時間,流亡江湖的晉國公子重耳來到宋國避難。宋襄公雖傷重,但仍熱烈會見了重耳一行,並送了重耳一份厚禮:車二十輛,良馬八十匹。雖然此時重耳只是一個流亡公子,窮困潦倒,落魄無依,在經過曹、衛、鄭國時,不僅沒有禮遇,還受到侮辱;

但宋襄公目光如炬,一下子就看出重耳賢良,身邊更有許多賢大夫,將來必成大器。晉是大國,只因最近陷入內亂而無暇外顧,一旦復興,正可作爲宋在諸侯事務中的重要政治依靠。所以,宋襄公送出的這份重禮,日後必得十倍回報。

宋襄公一生愚蠢,臨死前爲什麼突然變聰明瞭?

當初,齊桓公心憂齊國內患,故將太子託付給宋襄公;如今宋襄公心憂宋國外患,又將宋國託付給日後的晉文公。春秋霸位雖無血緣傳承,但隱隱間也有脈絡可循。這就是我們中國不絕如縷的精神,在一個又一個偉大的靈魂間接力,此起彼伏,撐着我們泱泱大國的精神魂魄,直到現在,直到永遠。

日夜,宋公茲父中年而卒,一十四載的熱血理想,曾幾何時的風光霸業,至此全然化作夢幻泡影。他失敗了,敗得很慘,只能孤獨寂寞地在歷史塵埃中游蕩,魂無所依,永遠得不到他所夢想的位置,而只留下了千古笑柄。

然而,宋襄公的鮮血並沒有白流。他自殺式的拼死抵抗,他近似頑固的執着與勇敢,他強大到離譜的堅守與信念,已經遠遠超乎了楚成王的想象,並因此引發了楚內部政權的輪替,導致楚軍未能趁勝一口氣入主中原,華夏諸侯得以從容整合力量,等待新的霸主君臨天下。

從這一方面看,這位“愚蠢”的霸主也對中國歷史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如果大家不要以成敗論英雄的話。其實你要說宋襄公的民族復興偉大理想完全失敗了的話,也不太對,至少它在另一個層面實現了,後來先秦諸子中的老子、孔子、莊子、墨子都是宋人或宋人後裔

他們的思想中有很大一部分就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了宋襄公的影響,他們對於無限制的戰爭方式也是基本持反對態度的。只是歷史的大潮無可阻擋,戰爭的殘酷仍在不斷地刷新人類的下限,每當讀史讀到這些,我就會非常想念曾經的那個時代和曾經的那些人,和他們相比,我不敢說我們進步了太多。

另外,世人皆以宋襄公之敗爲泓水戰術失當之故,其實不然,宋襄公之敗實在戰略,而非戰術也。其戰略之失誤有二:1.中原諸侯多爲周室宗親,宋襄公不學齊桓公尊王以圖霸,卻只欲恢復已亡數百年之殷商故業,諸侯們豈能與他同心?周室封臣卻助亡國餘孽復興故業,豈不笑話?2.宋處四戰之地,四面皆是大國,實無稱霸之資,若欲抵擋強楚挺進中原之勢,只有放低姿態與華夏各國友好結盟合力抗楚,奈何自不量力爭做諸侯盟主,豈不笑話?

故宋襄公精神可嘉,奉行軍禮、以仁義之名號召諸侯也無不妥,但唯有戰略與外交二項,卻是零分交卷,實不可取。宋襄公死後,宋太子王臣即位,是爲宋成公。宋成公依照襄公的遺願,將他葬在與衛國一水之隔的襄陵望母臺附近,一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春秋霸主,面向着白髮送黑髮的母親,永遠長眠。或許有國人會在他的墳前發出放肆的嘲笑,但也有人堅信,他的榮譽將永世長存。

與此同時,在宋國去往鄭國的大道上,一支由數十輛馬車組成的車隊正如風疾馳。爲首的一輛馬車上,一個重瞳長鬚的男子按膝而坐,目光如炬,神情從容而淡定。車窗外,夜空中飄散着濃重的昏暗,陰鬱,混亂不堪的氣息,但在遠處,似有一點微光,照亮路途,指引車隊前進的方向。他,就是宋襄公口中的晉公子重耳,這個天下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