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建國不到200年的諸侯國,揭祕魏國的崛起

建國不到200年的諸侯國,揭祕魏國的崛起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秋戰國時代,各諸侯國因爲攻伐與爭霸的政治需要,紛紛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強國的變法運動,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無疑是戰國時代的霸主之一——魏國。魏國,這個建國不到200年的諸侯國,爲什麼會成爲戰國時代的第一個霸主?魏國的霸權爲什麼會逐漸走向衰落?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讀,接着往下看吧~

三家分晉

春秋時代末期,曾經雄踞中原地區的晉國政權已經到了危如累卵的地步,國君昏聵,奸臣當道,晉國權臣智伯逐漸掌握了晉國的實際權力。智伯有意取代晉侯,便私下利用公權擴充自身的實力,他命令晉國大夫們向自己進獻封地和子民。當此之時,除了智伯,晉國國內還有趙、魏、韓三個主要家族勢力。

魏家和韓家因爲懼怕智伯,便不情願地將自己的部分封地獻給智伯,只有趙家不願意屈服於智伯的淫威。智伯大怒,聯合韓魏兩家率領大軍進攻趙族封地。在戰爭的過程中,韓魏兩家的主事人親眼目睹了智伯的心狠手辣和冷酷無情,他們擔心滅趙後自己的家族也會遭受同樣的命運,於是暗中聯合趙家準備攻打智伯。

公元前453年,趙、魏、韓三家率領自己的府兵祕密集結,對智伯的軍隊發動突然襲擊,擊潰了智伯的軍隊,俘虜並處死了智伯。智伯死後,晉國政權徹底落入了趙、魏、韓三家大夫手中,這三個家族之間相互制約,逐漸形成了三個割據政權,晉國僅僅在形式上存在着。公元前403年,周朝天子冊封趙、魏、韓三家的領導人爲諸侯,這時,魏國作爲一個諸侯國正式出現在了歷史舞臺上,而歷史學家也習慣把魏國的建立當作春秋戰國時代的歷史分界線。

變法改革

魏國是戰國時期第一個進行深刻且成功變法的諸侯國。魏國建國之後,其第一任君主魏文侯雄才大略、高瞻遠矚,一心想要魏國在諸侯爭霸中勝出,他任用了一大批優秀人才,比如李悝、吳起等改革家,使魏國內政外交事業煥然一新。

建國不到200年的諸侯國,揭祕魏國的崛起

魏文侯在位期間,起用李悝等名臣進行政治變革。李悝在魏文侯的支持下,對魏國的國政進行了一次大洗牌,他在魏國進行了一場深刻的變法。第一,李悝廢除了公卿貴族世襲制度,依據能力公平選拔人才,由此淘汰了一批屍位素餐的魏國貴族,新興地主階級的優秀知識分子得以進入魏國政權,魏國的政治血液有了一次大更新。第二,李悝變法大力獎勵農耕,修建水利工程,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新法實施之後,魏國的糧食產量大增,國土面積較之前也有了大範圍的擴張,這給魏國的爭霸戰爭奠定了良好的經濟基礎。

第三,李悝變法革新了魏國的政權機構,在魏國實行法治,依據規定對官員吏治進行考覈,極大地提升了魏國官僚體系的行政效率。第四,李悝變法進行了軍事改革,大力獎賞軍功,魏國民人蔘軍入伍的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調動,魏國通過李悝變法很快建立起一個人數龐大、訓練有素而又勇猛無比的軍隊,這就是後來名震諸侯國的魏武卒。魏武卒在魏國爭霸戰爭中的作用至關重要,爲魏國霸權的崛起奠定了軍事基礎。

通過大膽任用李悝等人在魏國進行大刀闊斧的變法改革,魏文侯執政時期,魏國的綜合國力有了長足的增長。變法大成之後,魏文侯領導魏武卒四處征伐,北據趙國,西敗秦國,東抗齊國、南驅楚國,而且,魏文侯還吞併了魏國的鄰國中山國,魏國的綜合實力和國土面積有了大幅度的增長。經過一系列的征伐戰爭,魏國一躍成爲戰國初期中原地區最爲強大的諸侯國。

稱霸中原

魏文侯死後,他的兒子魏武侯繼位。魏武侯繼承魏文侯遺志,在他執政時期,魏國的國力進一步增長。魏武侯重用吳起等軍事家進一步改革魏國軍隊,魏國也因而在諸侯爭霸中取得了一系列戰爭的勝利,成爲了實至名歸的中原霸主。

比如,魏國名將吳起曾經率領魏武卒幾次大敗秦軍,佔領了秦國的河西之地,將秦國壓制到偏安隴西一隅,毫無還手之力。除此之外,魏國在與趙國、楚國的戰爭中也取得了重要戰果。儘管魏武侯在位期間四處樹敵,但由於魏國國力強大,倒也不用擔心諸侯國的報復與孤立,畢竟,魏國的霸主地位一時之間還沒有諸侯國可以撼動。

在魏武侯執政期間,魏國的霸主地位得到了鞏固,但這其中也隱隱潛伏着危機。其中有兩個比較明顯的徵兆,一個是君臣離心,一個是諸侯國干政。魏國名將吳起因爲同僚的排擠,逐漸被魏武侯疏遠,吳起傷心之餘便逃到了楚國,楚國任用吳起進行變法,國力大增,面對魏國的攻勢,楚國也有了抵擋的實力。另外,在魏武侯臨終之際,他的兩個兒子公然尋求趙、韓兩國的支持,最後,魏武侯的二兒子在奪嫡之戰中勝出,這就是魏國的第三代國君——魏惠王。

霸權衰落

魏惠王是魏國曆史上第一個稱王的國君,在他執政時期,魏國國力達到頂峯,但與此同時,魏國在稱霸事業上也開始走下坡路。因此可以說,魏國的霸權全盛於魏惠王時代,也衰落於魏惠王時代。

在魏惠王執政前期,魏惠王任用公叔痤爲相,龐涓爲將,繼續進行着爭霸事業。後來,魏惠王會盟諸侯,朝見周天子,這也意味着魏國的霸主地位正式得到了承認。在魏惠王執政後期,魏國的霸主地位開始衰落,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歷史上兩場著名的戰爭——圍魏救趙和圍魏救韓。

魏惠王是一代雄主,然而,他也有任人唯親的缺點。比如,魏國丞相公叔痤死前,曾經極力向魏惠王推薦年輕的衛鞅擔任魏國要職,並說出不用此人就殺了此人之類的話。魏惠王以爲公叔痤是病重說胡話,便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況且,丞相一職,魏惠王是想將其留給自己的王弟公子卬的。魏惠王的一念之差,放走了一個變法強國的大才,衛鞅逃離魏國後,被秦孝公重用。後來,衛鞅率領秦國新軍在秦魏河西之戰中大敗了魏國。

說到魏國霸權的衰落,圍魏救趙的戰役是一次轉折。公元前354年,魏國出兵救援衛國,衛國此時正受到趙軍的攻打。趙軍迅速推進戰線,包圍了趙國國都邯鄲,趙國危機,便向列國求救。齊國以孫臏爲軍師,出兵救趙。魏軍的統帥的龐涓,龐涓和孫臏同爲鬼谷子的徒弟,後來,龐涓因爲妒忌師弟孫臏的才能,便用計囚禁了孫臏,並剜去了孫臏的脛骨。

孫臏深知龐涓的戰法謀略,他命令齊軍圍攻魏國國都大梁,龐涓班師回援。孫臏引齊軍設伏於桂陵山地,重挫了魏軍,魏軍大敗。與此同時,秦國趁魏軍攻戰無暇西顧之時,派奇兵偷襲魏國邊境,奪回了河西之地。但是,桂陵戰敗並沒有傷及魏國的國本,魏國的霸主地位還在繼續維持,真正使魏國走向衰落的,是另外一場戰爭。

公元前343年,魏國以龐涓爲將發兵進攻韓國。此時的韓國經過申不害變法,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但是,面對魏國的猛烈攻勢,韓國最終難以招架,齊國在韓國的請求下發兵救韓。齊國以孫臏爲軍師,再一次使用了圍魏救趙的套路,上演了圍魏救韓。齊軍圍攻魏國大梁,龐涓不得已班師回救大梁,孫臏設伏兵於馬陵道大敗魏軍,在這一戰中,魏軍主帥龐涓戰死,十萬魏軍精銳悉數被殲滅,從此以後,魏國再也難以維繫其霸主地位。

在魏惠王之後,魏國國君或是昏庸,或是君臣離心,魏國在於秦、齊、楚等國的戰爭中,接連遭遇失敗,這個曾經的霸主逐漸蛻變爲偏安一隅、不求上進的中原弱國,直到公元前225年被秦軍滅國。

結語

作爲戰國時代的第一個霸主,魏國在諸侯國中率先進行了較爲成功的變法改革,這也刺激各諸侯國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變法浪潮,魏國的變法模式被各諸侯國所借鑑。魏國在正式建立之後,經過魏文侯、魏武侯的勵精圖治,終於在魏惠王時代得以稱霸諸侯。

然而,在魏惠王時代及之後,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魏國逐漸喪失了其霸主地位,曾經叱吒戰場的魏武卒逐漸失去了往日的鋒芒,曾經富甲一方的大梁城再也難以復現往日的繁華。這也說明,一個國家的真正強大,除了要採用先進的治理模式,更要君臣一心,不能居功自傲、故步自封,要始終保持深切的憂患意識,要善於借鑑歷史中的興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