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舌尖上的財政:就靠食鹽支撐起了2000年帝國

舌尖上的財政:就靠食鹽支撐起了2000年帝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食鹽對個人是重要的,但從秦開始,一個偌大帝國,在長達2000多年的時間裏,竟然依靠普羅大衆每日必需的小小調味品來支撐,這不能不說是人類 歷史上的奇蹟。從茹毛飲血開始,直到火的發現以後,人類纔開始進入熟食階段,而鹽作爲一種調味品進入人類的生活,實際是較晚的事情。

舌尖上的財政:就靠食鹽支撐起了2000年帝國

直至中國夏朝,鹽還是一種僅限於貴族享受的奢侈品。到了商代,鹽才爲人們所瞭解,人們甚至用鹽來治療疾病,“以鹹養脈”。周之後,鹽已經成爲人們生活的必需品,“無鹽則腫”。食鹽作爲烹飪的核心原料,《漢書》則稱之爲“食者之將”。

在傳統農業社會,雖然大部分生產和生活資料都能自給自足,但鹽卻必須從外界獲得,不像糧食,只要有土地和水,就能生產。在2000多年的中國歷史中,食鹽對個人是重要的,但對帝國更加重要。換言之,帝國財政就建立在每個人的舌尖之上。

舌尖上的財政:就靠食鹽支撐起了2000年帝國 第2張

管仲首開食鹽專營

夏商周三代之時,中國還沒有完全進入國家階段。周以降,鹽作爲一種重要的特殊商品引發了一系列政治變革。依靠民衆供養的貴族迅速發現了這一寶貝,於是周 天子開始設立鹽官。春秋戰國作爲中國的黃金時代,政治經濟文化都走向早熟,隨着鹽的普及,鹽的來源日益廣泛,以崤山(潼關)爲界,東面以海鹽爲主,西面以 岩鹽和池鹽爲主,南方則多爲土鹽。四川自貢以井鹽而聞名,江南甚至以鹽城命名。

在列國競爭的背景下,產鹽的 地區和國家依靠這項自然資源大發橫財。與此同時,一些商人也依靠鹽而平地暴富,如猗頓就依靠販賣河東池鹽,成爲春秋時期第一代富可敵國的大鹽商。到了春秋 中期,法家崛起,提出“利出一孔”思想的管仲率先在齊國對食鹽實行官方專營,開了中國歷史上長達2000多年的食鹽財政之先河。

舌尖上的財政:就靠食鹽支撐起了2000年帝國 第3張

“量其重,計其贏,民得其七,君得其三”。奪私有爲官有,變稅收爲壟斷,官府的壟斷權力從政治延伸到經濟領域,財政汲取能力大大增強,鉅額財政利益達到了富國弱民抑商的多重效果。《管子?海王篇》中說,國家徵房屋稅,人們會毀掉房屋。

徵樹木稅,人們會砍掉樹木;徵六畜稅,人們會殺掉牲畜;徵人口稅,人們會拒絕生育。只有國家壟斷食鹽,人民才無法逃避。因此,鹽就成爲最理想的稅收工具。人人都離不開鹽,這就決定了誰也逃不了稅收。

舌尖上的財政:就靠食鹽支撐起了2000年帝國 第4張

管仲食鹽官營的“官山海”計劃出籠後,齊國的鹽價飛漲至它國數十倍。在鹽專賣制度下,鹽的生產、銷售和定價都由官府組織執行,導致其商品屬性退化。鹽再 貴,人還是要吃鹽,民衆的財富通過鹽這個媒介迅速流進齊桓公的金庫。司馬遷在《史記》中評價道:“齊桓公用管仲之謀,通輕重之權,徼山海之業,以朝諸侯, 用區區之齊顯成霸名。”

從漢至唐的“鹽鐵論”

從齊國始,食鹽成爲國家統治的根本,秦時鹽 利更是20倍於古。一個偌大帝國,在接下來的長達2000多年的時間裏,竟然依靠普羅大衆每日必需的小小調味品來支撐,這不能不說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漢 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正式實行鹽鐵專賣政策,“籠天下鹽鐵”,由政府募民煎鹽,食鹽官收、官運、官銷。

舌尖上的財政:就靠食鹽支撐起了2000年帝國 第5張

在27個郡共設鹽官36處,主要分佈在沿海、西北和西南產鹽區。桑弘羊歷任大司農中丞、大司農、御史大夫等重要職務,掌管天下財政大權40餘年,是鹽鐵 國策的主要策劃者。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二月,在漢昭帝的主持下,從全國各地趕來的60多位民間知識分子,與御史大夫桑弘羊就鹽鐵官營展開辯論,這就 是著名的鹽鐵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