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歷史上有哪些因錯誤決策而導致痛失好局的戰爭呢?

歷史上有哪些因錯誤決策而導致痛失好局的戰爭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說起淝水之戰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在古今中外的戰爭史上,曾經誕生過大量經典戰役,這些戰役雖然不少都源於優秀將領那令人拍案叫絕的臨戰決策,但同樣也有讓人捶胸頓足的糊塗決策,最終痛失好局。那麼歷史上都有哪些痛失好局的戰爭決策呢?簡單爲大家介紹三例:

淝水之戰苻堅:命令軍隊撤退導致潰敗

東晉十六國時期的肥水之戰,可以說是我國曆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前秦出動八十萬大軍結果卻被東晉八萬軍隊擊敗,此戰過後東晉穩固了南方統治,而前秦卻迅速分崩離析,北方再度進入了羣雄割據的局面。

歷史上有哪些因錯誤決策而導致痛失好局的戰爭呢?

東晉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八月,前秦天王苻堅親率步兵六十萬、騎兵二十七萬,以弟弟苻融爲先鋒,大軍南下進攻東晉。乍一看前秦的八十萬大軍似乎很唬人,但這八十萬大軍其實分爲了四部分:一是苻融率領的先鋒軍團,以二十五萬大軍向壽陽進發,但由於慕容垂的五萬兵力尚在救援襄陽,因此到達壽陽的其實只有二十萬人。二是從幽州、冀州徵調的軍隊,原定計劃自彭城南下。三是從梁州、益州抽調的軍隊,順流而下進攻荊州。四是苻堅率領的主力部隊,由長安出發,然後在項城與全國各地抽調的軍隊會和。

苻堅到達項城之後,各地抽調的軍隊尚未完全集結,而幽州、冀州的軍隊仍在彭城尚未南下,梁州、益州抽調的水軍則連船隻都沒準備好。之後,在得知苻融已經攻破壽陽後,苻堅不等項城的軍隊集結完畢,便“留大軍於項城,引輕騎八千,兼道就融於壽陽”。結果,前秦雖然有八十萬之衆,但實際到達戰場的只有苻融的二十萬,而苻融還分出五萬兵馬跑去進攻洛澗的胡彬了,因此正面戰場前秦其實只有十五萬人。然而即使如此,前秦軍隊仍然佔據着絕對優勢,更何況後方還有大軍集結。

前秦天王苻堅本想利用龐大的兵力一舉擊敗東晉,因而一開始其實存在着嚴重的輕敵思想,然而當樑成所率的五萬人被劉牢之全殲於洛澗後,頓時軍心士氣大損,苻堅又產生了畏敵的情緒。他與前鋒軍統帥苻融登上壽陽城樓,望見晉軍“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憂然有懼色”,主帥尚且如此,普通士兵可想而知。

十二月,雙方決戰於肥水,苻堅不顧將領勸阻,認爲應該誘使東晉軍隊渡河,然後趁其半渡之時發動攻擊,於是下令前期你軍隊主動後撤。結果,就在前秦軍隊後撤之時,東晉降將朱序在前秦軍中大喊“前線的秦軍敗了”,導致前秦軍隊瞬間陣腳大亂,晉軍趁機發動猛攻,前秦軍隊大敗,先鋒苻融被陣斬。前線戰敗之後,前秦那剩餘的六十萬大軍,也就此逃散的一乾二淨。

“靖難之役”李景隆:因爲搶功而錯失破城良機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於北平起兵靖難,迅速以北平爲中心活躍於河北地區,建文帝朱允炆先是以老將耿炳文爲帥,統兵13萬北上伐燕,然而卻在河北滹沱河地區被燕軍擊敗。接到前線戰敗消息後,建文帝在黃子澄的建議下,以李景隆替換耿炳文,抽調各地兵馬組成50萬大軍北上。

歷史上有哪些因錯誤決策而導致痛失好局的戰爭呢? 第2張

李景隆雖是名將李文忠之子,但卻是個紈絝子弟,“寡謀而驕,色厲而餒”,根本沒有軍事頭腦,不過即使如此,50萬大軍北上帶來的壓力仍然不可小覷,憑朱棣手中現有的人馬,根本無法正面抵擋。於是,朱棣以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他自己則率軍先去救援永平,之後則趁勢偷襲寧王朱權的藩地大寧,以求增強本方軍力,再與南軍正面作戰。

聽說燕王駐地率軍進攻大寧,李景隆立即出兵北進,於鄭村壩(今大興以東二十里)紮營,築壘圍攻北平九門,北平城中燕王世子朱高熾率軍死守,就連城中婦女也都登城向下投擲瓦石,協助守軍死守北平。

當時,都督瞿能負責進攻張掖門(另說彰義門),甚至一度攻破城門,李景隆卻擔心瞿能搶得頭功,要求瞿能率兵駐守城門,等待大軍後方大軍一同前來,瞿能無奈只得依令行事。然而,朱高熾豈會給他等待大軍的機會,隨即抽調兵力將南軍擊退,並趁夜汲水澆於城牆上,結果次日城牆結冰,南軍就此錯失了靖難四年唯一一次攻破北平城的機會,而李景隆則在隨後的鄭村壩之戰中被回軍的朱棣擊敗。

“薩爾滸之戰”楊鎬,貿然分兵以致被各個擊破

萬曆四十六年(後金天命三年,1618年)正月至七月,努爾哈赤發佈“七大恨”誓師反明,率軍先後攻佔撫順、東州、馬根單等地,數月之間明軍損失達三四萬之巨。明廷於是急調兵部左侍郎楊鎬爲遼東經略,加派餉銀兩百萬兩之後,抽調川、甘、浙、閩等省兵力馳援遼東,同時通知朝鮮、海西女真葉赫部出兵策應。

經過長達半年多的準備,各路軍隊先後抵達遼瀋地區,明軍雖然號稱47萬大軍,但實際上只有11萬軍隊而已,其中宣府、大同、山西三鎮發精騎兵約三萬,延綏鎮、寧夏鎮、甘肅鎮、固原鎮四處發兵約2.5萬人,四川、廣東、山東、陝西、北直隸、南直隸發兵約2萬人,浙江發善戰浙軍步兵約0.4萬人,永順、保靖、石州各地抽調吐司兵及河東西土兵共約0.7萬人。此外則是海西女真葉赫那拉部約1萬人,朝鮮李氏王朝支援軍隊約1.3萬人。而後金方面則是傾巢而出,共計兵力約6萬。

歷史上有哪些因錯誤決策而導致痛失好局的戰爭呢? 第3張

明軍雖然集結完畢,但由於糧餉不足,士兵逃亡不止,再加上各支軍隊統屬不同,將帥之間掣肘極爲嚴重。此外,由於朝廷根本無力負擔十萬軍隊長期作戰,因而自軍隊集結之後,明廷便不顧在遼東地區剛剛下過大雪的實際情況,不斷催促楊鎬進軍。

楊鎬在朝廷的不斷催促下,根本沒有時間整頓軍務,也顧不上道路泥濘,只得下令出兵。而爲了防止各路軍隊之間相互掣肘,他下令分兵前進,其中總兵馬林率1萬5千人由北面發動進攻,總兵李如柏率兵2萬5千人由西南面進攻,總兵劉綎率兵1萬餘人會合朝鮮2萬軍隊由南面進攻,總兵官秉忠、遼東將領張承基、柴國柱等部駐守遼陽作爲機動援軍,總兵李光榮率兵保障後方交通。結果,分兵前進的明軍被努爾哈赤各個擊破,最終全面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