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唐後期不立皇后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唐後期不立皇后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是我國曆史上一個非常強盛的王朝,存在時間也比較長,達290之久(618—907年)。在這近三百年的歷史上先後有20位皇帝(不算武則天)。一般來說,皇帝作爲天下之主,雖然嬪妃衆多,但是會有一個正妻,那就是皇后。歷朝歷代都會冊立皇后來執掌後宮。但是唐朝在這方面卻有點特殊,那就是中後期一直沒有皇后,那麼唐朝從什麼時期開始不冊立皇后呢?爲什麼不立呢?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唐朝(618—907年)

唐朝不立皇后是從唐代宗李豫開始的。在此之前的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中宗李顯、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肅宗李亨都是有皇后的(高祖李淵的妻子竇氏死在丈夫稱帝之前,後來李淵就沒立皇后,而是追封妻子爲後)。

而李豫原名叫李俶,是肅宗李亨的庶長子,宮人吳氏所生(4年後吳氏就死了)。15歲的時候被爺爺李隆基封爲廣平王,後來娶了崔氏(楊貴妃家族)爲王妃。安史之亂後楊家被清算,李俶的王妃崔氏自然也當不了了,不久就死了。但是李俶也沒有再立王妃。758年李俶被封爲太子,改名李豫,沒有立太子妃,到762年登基爲帝依舊沒有立皇后,所以李豫到死後位都空着。不過李豫在位期間特別寵愛獨孤貴妃,卻沒有立爲後,貴妃死後才追尊爲皇后。

唐後期不立皇后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也就是從代宗李豫開始,後世的德宗、順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效法代宗也都沒有立皇后,形成了一種慣例。直到昭宗時才立何氏爲皇后,不過唐朝那時也快亡了。

那麼唐中後期爲什麼會形成這種不立皇后的慣例呢?而且還是皇帝們都“心照不宣”的慣例。總結起來有一下幾點:

1.就是唐朝的皇后有干政的傳統,皇帝心有芥蒂。

唐朝繼承前代,女性地位較高,因此宮裏皇后不可避免地就會對皇帝和朝廷發表看法,施加影響。到了高宗時由於皇帝體弱眼疾多發,就讓皇后武則天處理朝政,久而久之皇后武則天的政治能力和威望越來越強,對權力的慾望來越來越大。終於在高宗死後想盡辦法登基稱帝,但對李唐皇室和臣子卻是一種嚴重打擊。潘多拉盒就此打開,中宗復位后皇後韋氏干涉朝政,有當女皇的心思,並最終把丈夫毒死(也有說是安樂公主毒死的)。好不容易李隆基打敗韋氏後又來了一位太平公主,李隆基又費了好大心思才把太平公主給除了。

唐後期不立皇后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第2張

至此李隆基和臣子形成了後宮不能幹政的共識和要求。玄宗李隆基時皇后王氏基本沒有干涉朝政,即便後來寵愛楊貴妃也沒有讓她干涉朝政。不過女性地位依舊很高,後宮不得干政的餘波還在。

因此到肅宗李亨時,良娣張氏有功又受寵,便被立爲皇后,結果這位皇后野心也不小,屢次干涉朝政,和宦官李輔國勾結,想要謀廢太子李豫,立自己的小兒子爲太子。肅宗本來性格就弱又多病管不了張皇后。762年肅宗病危時張皇后想廢掉太子結果失敗被殺,太子李豫有驚無險地即位。即位的代宗自然對後宮干政更加限制,恰好也沒有嫡妻,自然就不立皇后了。後世的皇帝也都知道後宮干政的危險自然不敢冒險,畢竟代價不小。

2.是太子不是嫡妻所生,嫡妻也無子,有後無後不影響。

先前玄宗李隆基的嫡妻王皇后就沒有子嗣,因此庶子老三李亨(楊妃所生)被立爲太子。

肅宗李亨原來的太子妃韋氏也無子,之後的張皇后有兒子李佋但年紀太小,在安史之亂複雜的局面下很難立爲太子,因此庶長子李豫成爲太子。

代宗原先的嫡妻崔氏有子李邈,但楊家倒臺崔氏死後,李邈顯然不可能被當作嫡子,後來代宗沒立後,自然也就沒有嫡子了。庶長子李適(宮人沈氏所生)成爲太子。

德宗李適的嫡妻歷史沒有記載。當奉節郡王時納王氏(不是嫡妻),后王氏生下長子李誦,很受寵愛。李適即位後冊王氏爲淑妃,786年淑妃王氏病重時被立爲皇后,3天后就死了。

順宗李誦的嫡妻是蕭氏,後來成爲太子妃,無子,後與李誦離婚,被殺。李誦13歲時他爺爺代宗把自己的才人王氏賜給孫子,王氏生下長子李淳(後改名李純)。李誦當太子時王氏是良娣,即位後由於中風得病冊立王氏爲後就耽擱了。不久順宗就退位爲太上皇,冊王氏爲太上皇后。。

憲宗李純嫡妻是郭氏,後郭氏生下李宥(改名李恆)。但憲宗即位後沒有立嫡妻郭氏爲後,應該是此時不立後已經成爲了慣例,而且憲宗好享樂,覺得立後不能隨心所欲了,最終就沒有立後。之後的皇帝也就效法,即使有嫡妻也不立後了,更不用說嫡子庶子的區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