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曹操在實現個人理想的過程中,是周公還是劉邦的形象?

曹操在實現個人理想的過程中,是周公還是劉邦的形象?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操,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生於公元155年,卒於公元220年,諡號武皇帝,是東漢末年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東漢末年,羣雄並起,軍閥割據,人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曹操脅天子以令諸侯東征西討先後滅掉了二袁、呂布、馬超等割據勢力,統一了北方。曹操經常以周公、劉邦自比,年輕時候就樹立了遠大而又矛盾的理想,並在以後的征戰歲月中影響了其政策方針實施,使之統一天下偉業受阻。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曹操在實現個人理想的過程中,是周公還是劉邦的形象?

曹操雖然年輕時期放蕩不拘、不修品行,也不研修學業,但是並不妨礙他樹立遠大理想與抱負,而且早年特別喜愛武藝與兵法,曾著有《魏武注孫子》一書。在《三國志 魏書 武帝紀》裏有言:“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喬玄非常推崇曹操的才能,認爲其能安天下。同時爲了曹操名譽積極造勢,併爲他推薦了許勳,許勳評價其是曹操才能傑出,定能安天下之稀罕人才。當時社會上盛行“曹操欲改朝換代自立爲皇帝”,他們兩者的恰當評論爲他掃除了不當之輿論。公元199年,曹操對自己也做過評價,“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說明了自視甚高。

曹操在實現個人理想的過程中,是周公還是劉邦的形象? 第2張

曹操定下安邦定天下之理想後,於公元174年舉孝廉開始從政,由於曹操出身於宦官之家,因此第一步走的相當順利,公元184年,曹操參加平叛黃巾起義,作爲武官第一次登場。可見曹操年輕時期就有一腔報國心血,想做一位治國之能臣。公元188年,董卓其亂,邀請曹操加入,但是曹操仍希望爲漢室效勞,所以就逃出了洛陽回家鄉招兵買馬以拒董卓。公元192年,董卓身死,但其部下繼續作亂,漢朝政府機關已經無法控制全國形勢,袁紹企圖另立帝遭曹操抗拒。

公元208年,曹操升爲丞相,於是人生理想開始有了微妙的轉變。此前曹操一直將周公作爲自己最高效法榜樣,希望通過自身努力重新助漢室統一天下,但是隨着天下大亂,漢王室威信與實力不足以安服天下,於是曹操產生了以劉邦爲自己人生榜樣,將自己定位亂世之梟雄,是英雄中的英雄。赤壁之戰後,這種想法更加明朗,他利用漢室皇帝給全國發號施令,沒有將皇帝放在心上。爲了實現自己成爲劉邦式人物,政治上廢除丞相制與建立自己的封國,同時,在人才上施行唯纔是舉,建立忠於自己人才庫。

曹操在盛年即實現了個人理想,將周公與劉邦的形象挪移到自己身上,不僅成爲治國之能臣,而且成爲亂世之梟雄。在人才制度求賢若渴,爲踐行自己人生理想而到處網絡豪傑俊才。二個理想結合既阻礙了其統一中國步伐,同時又爲其建立霸業提供了思想條件,影響到了漢末政治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