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五子登科”是什麼意思?它怎麼來的?

“五子登科”是什麼意思?它怎麼來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五子登科”,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科舉,就如同一個巨大的篩子,把學子們放在上面來回顛簸篩選良種,直顛得人暈頭轉向、華髮漸生。“高文健筆科場手,白髮青衫宦路人”正是無數學子的畢生寫照。科舉是一幕幕悲喜劇,既有“范進中舉”的鬧劇,也有“五子登科”的美談。

01

“五子登科”這個諺語流傳已有千年,從出土的文物中我們還能看到有“五子登科”圖案的物件,民間也曾流行貼“五子登科圖”來爲家中學子的學業祈福。那麼,坊間盛傳,世人皆知的“五子登科”典故究竟是怎麼來的,又有啥深意?對此專家則表示,這是先輩的教子典範,現代依然適用。

“五子登科”是什麼意思?它怎麼來的?

如果是讀過《三字經》的人應該對“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四句不陌生。這裏記載的正是竇禹鈞的典故,“五子登科”正是他教出的五個優秀兒子全部及第的典故。

02

竇禹鈞是五代十國時期後周人,因爲家在燕山府,所以他又被稱爲“竇燕山”。竇燕山本是商人出身,所謂無商不奸,唯利是圖曾經也是竇禹鈞的本性,低買高賣、囤積居奇等缺德事他可沒少做。但沒人想到的是,轉折竟然是竇禹鈞做的一場夢。

“五子登科”是什麼意思?它怎麼來的? 第2張

據資料記載,他在夢裏見到了過世的父親,父親痛斥他不修德行,行事有傷天和,並告訴他將會斷子絕孫,除非自此痛改前非,多行善事。一覺醒來,竇禹鈞冷汗已經打溼了全身,他也就此幡然悔悟,從此開始廣行善事、廣修祠堂。漸漸的,竇禹鈞的名聲開始好轉,並且傳出了燕山府。

竇禹鈞共有五個兒子,他爲了避免兒子走上自己的老路,把餘生精力都用在教育兒子身上,終於把五個兒子全部教育成才。後來五個兒子參加科舉考試,一榜下來竟然全部榜上有名,此事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社會轟動。於是,“五子登科”漸漸傳爲美談,竇禹鈞父子也成爲了天下人的榜樣。後世很多人在家中張貼“五子登科圖”,就是爲了借這個典故爲家中學子求一個好兆頭。

那麼這五個兒子後來如何呢?竇儀官至北宋禮部尚書、翰林學士;竇儼歷仕漢、周,宋初任禮部侍郎;竇侃曾任宋起居郎;竇偁入宋後任左諫議大夫;竇僖曾任宋左補闕。在《宋史》中還專門有對竇儀的記載。由此觀之,五子登科絕非虛傳。

“五子登科”是什麼意思?它怎麼來的? 第3張

03

可能有人會產生這樣的疑問:科舉難道不是等於高考嗎?真有這麼稀罕嗎?還是古人讀書少了?所以這裏也給大家普及一些科舉的基本常識,以解答大家心中疑惑。

首先科舉的作用是選官而非升學,所以相比較高考而言也許說是公務員考試更合適。但二者難度不可同日而語,因爲公務員考試在如今畢竟只是少數人的選擇,而科舉在古代幾乎是全天下所有讀書人都在競爭,這一點來看又跟高考更加接近。

科舉考試共分爲三級。第一級是院試,考試者就是我們常說的童生,範圍是州縣,如果通過這一級考試就能成爲秀才。然而即使成爲了秀才,也必須是其中優秀的人才能有資格參加下一級考試。

下一級考試就是大名鼎鼎的鄉試。這就是省統考了,也相當於我們今天各省的高考,3年只有一次,所以競爭者是往前三屆學生。如果通過這一級考試,就成了舉人,也就代表已經有了做官的資格,所以難怪范進會瘋。舉人的第一名叫解元,其實就等於我們今天說的省狀元。

第三級考試是會試,考生會在貢院裏和其他省的精英直接對決。通過筆試的人就會進入殿試,這些人就是我們說的進士,其中殿試的第一名就是狀元。

“五子登科”是什麼意思?它怎麼來的? 第4張

那麼每次會試有多少人能上榜呢?根據史料記載,明朝以前是30人左右,明朝後是300人左右,可以想象其中的難度。所以纔會有“二十八人初上第,百千萬裏盡傳名”的盛況,新科進士們“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朝看盡長安花”的神采也就可以想象了。而那些沒有上榜的人,也只能是“鬢毛如雪心如死,猶作長安第下人”了。正是因爲有如此強烈的對比,所以一位位學子爲科舉可謂是紅了眼,一門“五子登科”的故事纔會炒熱持續千年。

結語

無論是古時候的科舉,還是今天的升學考試、入職考試,都可謂是人生頭等大事,牽動着無數人的神經。但這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競爭如果長期存在其實是不利於社會整體發展的,科舉被廢除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希望我國對人才選拔制度能不斷改進,適應時代的發展,也希望人人都能發揮自己所長,成爲一個有用之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