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爲什麼能在與西方的戰爭中取勝?都是學習的功勞

明朝爲什麼能在與西方的戰爭中取勝?都是學習的功勞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明朝,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說起近代以來的反侵略戰爭,清朝真的讓人費解,爲何她如此固執,明明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有10幾年的喘息,卻不思進取,不圖變革,直到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纔開始向學習西方科技,直到八國聯軍侵華,才放下架子學人家的制度,這個過程竟然經歷了60年!反觀明朝,在1521年中西(指西方)爆發了世界近代史(以1500年爲起點)上第一次正式交戰,明軍雖勝,但仍舊反思戰爭的教訓,找尋中國與西方的差距,努力學習西方技術,在不久後的中西第二次大戰中,明軍輕鬆取勝。這不得不說是學習之功。

明朝爲什麼能在與西方的戰爭中取勝?都是學習的功勞

一、屯門之戰,中國小勝

1521年,在廣東的葡萄牙人勾結海盜、欺男霸女、拐賣人口,無惡不作,朝廷下旨驅逐。當時的世界已經處於地理大發現之後,葡萄牙是歐洲海洋強國,航海造船技術十分高超,建造了新式大船,加上西方火炮反超中國,被普遍裝備在這種新式大船上,所以其頭目西芒依仗堅船利炮拒絕了明朝官府的通報,反而將戰艦開進東莞屯門港,並率一部分軍隊、流氓登陸屯門,設立了防禦工事,武力逼迫中國答應通商和設立殖民據點等要求!

明朝是個硬骨頭。廣東巡撫、鎮守太監、總兵三巨頭合議之後,認爲祖宗疆土寸土不可與人!加上現在是新皇帝嘉靖剛剛登基,所以必須將這些番鬼驅逐出去,以給新皇頌揚武功。最終廣東三巨頭全力支持巡防海道的汪宏對葡開戰。

正是高層的全力支持,汪宏才無後顧之憂。1521年初,明軍發動了收復屯門、驅逐番鬼的屯門之戰。但此戰明軍打得很不順利,從出師到徹底班師,足足打了一年多,該戰具體戰法不明,但諸多史料都認爲,葡軍只有戰艦5艘,前期明軍屢戰屢敗,後期汪宏採用策略,才勉強驅逐了葡萄牙人。

明朝爲什麼能在與西方的戰爭中取勝?都是學習的功勞 第2張

二、屯門之戰的教訓

明軍雖然取勝,但是西芒率部分戰艦成功逃走,當時的明軍將領就已經意識到對付5只戰艦就這麼費力,我軍戰力實在太弱。王守仁也說此戰“盡力捕剿,僅能勝”,爲何“勝”前加“僅能”,這說明明軍只是戰場上將敵人打退了,而沒有殲滅他們,所以名爲勝,實際上不值得慶賀。

就是因爲汪宏一開始不知道葡萄牙人火器的威力,最開始的戰爭,汪宏採取水路並進,企圖畢其功於一役,結果葡萄牙戰艦強大的炮火讓明軍水師還未靠近就被擊沉或被浪掀翻,陸軍也因葡萄牙火器的猛烈攻勢而受阻。汪宏自己就說葡萄牙的戰艦和火器“他國無敵”。

在戰後反思會上,汪宏說:“強番佛朗機駕船在海爲患”,他們的船長10丈,闊3丈,船兩側有大漿40多支,其船低而尖,面平,不畏風浪,每船有200多人撐漿,即便無風也能快行。船身上人立之處,用板捍蔽,不畏矢石。船上左右各有火銃30多管,下有暗倉內藏火炮;一旦敵船接近,火銑舉發落如雨,火炮一彈則敵船盡碎,實爲海中要塞。於是汪宏首倡“師夷長技以制夷”,表示明軍也要掌握這種新式火器和戰艦。

三、明軍火器之謎

爲了儘快讓明軍掌握先進技術,防止敵人再來,汪宏可謂操碎了心。

屯門之戰後期,他就多次給嘉靖皇帝上疏,言明掌握戰艦火炮技術對海防的重要,說:現在明軍的火器遠差於佛朗機(葡萄牙),一旦賊寇襲來,我軍“無制遠之具”,只能被打,這是廣東防禦的缺失。而佛朗機火器犀利,射程遠,一旦沿海哨塔全部安置火器,每瞭望臺一門20斤的大炮,只需3人防守,遠攻可達600步;每防禦堡壘放3門70斤的大炮,10個人守護,射程達6裏。如此5裏一瞭望臺,10裏一防禦堡,海患無憂,不戰可收其功。“帝悅,即從之。”明朝的皇帝是很開明的,沒有認爲洋人的技術是奇技淫巧不屑於學習,也不認爲遠在廣東的番鬼是皮癬之患,放任自流,反而聽從了海防一線官員的建議,對他們的備戰大加支持。

明朝爲什麼能在與西方的戰爭中取勝?都是學習的功勞 第3張

我們這裏說的火器是新式火器,是葡萄牙人的西方科技,這種火器比中國的傳統火器先進,但具體什麼時候被明朝引入的,還是個謎。《明史紀事本末》中說:正德十三年(1518年),朱宸濠爲了造反,祕密聯繫了葡萄牙人購買火器。但一般說法都認爲在屯門之戰後期,巡檢何儒策反葡船上的中國工匠,從而掌握了核心科技。但不論如何吧,至西草灣之戰爆發,明軍已經大規模裝備了新式火器和戰艦。

四、西草灣之戰

西草灣之戰的主角是哥丁貨,中國人稱“別都盧”。這貨的到來是個意外,他原本就是來洗劫南洋藩國的,但他聽到屯門艦隊被明軍攻擊,毅然北上,要“制裁野蠻”的中國人,所以他是主動來討打的。

1521年,自恃“巨統利兵”的哥丁貨率領葡萄牙戰艦鳴炮進入了新安縣西草灣,威脅新安縣令馬上供給物資和通商。此舉使本已交戰的雙方關係火上澆油,當時廣東三巨頭已經下令不準國人與葡人接觸,明軍水師一遇葡艦即刻殲滅,新安縣馬上上奏番鬼到來的消息,最終爆發了西草灣之戰。

西草灣之戰,史書記載的比較多,但也不具體。

按照《世宗實錄》所說,西草灣之戰是由備倭指揮柯榮和百戶王應思率水師打的海戰,“截海御之”,在雙方展開接舷戰時,“向化人”潘丁苟首先登陸葡船,軍士一齊跟進,最終生擒了哥丁貨,俘虜42人,斬首5人,俘獲葡萄牙戰艦2艘,救出被掠奪的10名中國人。接着明軍和剩餘3艦戰鬥,王應思殉國,“餘賊遁”,哥丁貨被梟首。此戰中的戰鬥模範潘丁苟,從“向化人”三字來看,他應該是少數民族或者是明軍徵募的藩國越南人,從這也能看出明朝的開放性和包容性。

明朝爲什麼能在與西方的戰爭中取勝?都是學習的功勞 第4張

西草灣一戰和打了一年的屯門之戰不同,短短一次大海戰,俘獲對方戰艦2艘,抓住了敵方頭目,真正做到了畢其功於一役,一次徹底擊垮了葡萄牙人。西草灣之戰,沉重打擊了葡萄牙殖民者,直到嘉靖二十年(1541年),沿海再也沒有關於葡萄牙人掠奪的記載,“自是,佛朗機諸番夷舶,不市粵”。再通過傳教士關於“哥丁貨……失敗後,葡萄牙的歷史記載中很少有人提到他們的公民到達中國海岸的情況”可以側證,明軍真是把葡萄牙人打怕了。此後,佛朗機的番鬼之患逐漸讓位於日本的倭患。西草灣之戰和屯門之戰一道,是自地理大發現以來,中國首次和西方交戰,中國善於學習,迎頭趕超,成功取得了反侵略戰爭的勝利。

總結

西草灣之戰從兵力配置上看,葡軍和屯門時期大體相當,而屯門之戰是專管海道的汪宏指揮的,居然打了一年,而且前期是屢戰屢敗。到了西草灣之戰,備倭指揮輕鬆取勝,原因何在?這就是火器之功了。汪宏的時候,明軍對葡人和西方火器極度陌生,根本不瞭解葡軍的戰法和武器,所以屯門之戰以“僅能勝”的教訓給西草灣之戰提供了經驗。屯門戰後汪宏總結教訓,大力發展和推廣火器和蜈蚣船,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西草灣之戰明軍裝備的就是和葡萄牙一樣的戰艦和火炮,正是武器大體相當,明軍才能取得如此戰功。到了嘉靖三年(1524年)兵部全國軍事會議上,兵部就說:佛朗機銃,宜從廣東取匠,於南京造之。這實際意味着新式火器已經開始向全國普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