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古代沒有手電筒和探照燈 古人晚上是怎麼趕路的

古代沒有手電筒和探照燈 古人晚上是怎麼趕路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古人騎馬,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首先來說一說古代的人夜晚是如何出行的。在宋之前的朝代,包括唐朝,都是實行裏坊和宵禁制度的,入夜後坊門關閉,沒有權限的人是不可以上街的。宋朝的市民經濟發達之後,解除了宵禁制度,拆除了裏坊,城市的夜生活開始豐富了。

古代沒有手電筒和探照燈 古人晚上是怎麼趕路的

古人晚上出行,一般是用燈籠照明的,駕馬車的話,就把燈籠掛在馬車上,而且如果是在比較繁華的大街上的話,就好像現代的路邊商家都有燈箱一樣,古代路邊的店鋪,門頭上也都掛着燈籠,也可以提供照明。不過出門用夜明珠應該不太現實,這也太得瑟了,石崇王愷鬥富也就這樣吧!

古代沒有手電筒和探照燈 古人晚上是怎麼趕路的 第2張

那麼問題來了,日常出行,速度緩慢的情況下,燈籠、火把可以保持不滅,那如果是軍隊急行軍,或者騎快馬的情況下,沒有手電筒,沒有探照燈,荒郊野外的,古人怎麼看路呢?

現在開車,夜間在沒有路燈、照明不良條件下行駛,使用遠光燈,開啓示寬燈,會車或前方有車輛或行人的話,還可以切換近光燈。古代可沒有這麼方便的遠近燈光。

古代沒有手電筒和探照燈 古人晚上是怎麼趕路的 第3張

一方面,古代的人,不像現在的人一樣,眼睛的視力都不好晚上沒燈就摸黑,古代人的視力都挺好的。另一方面,聽老人講,馬有夜眼,所以,黑夜也能走路。

另外,古人騎馬時,嘴裏總要喊“駕”這類的,馬就是這樣訓的。在騎馬、趕車、使用牛馬騾驢時,吆喝“駕”,就是“走”的意思;吆喝“籲”,就是停的意思。 這是勞動、生活實踐中形成的“詞語”,牲口從小就接受這種“訓練”,也就慣以聽令了。 另外:趕牛時,往裏(左)拐,就喊“咧咧”;往外(右)拐,就喊“噠噠”。這也是形成了的,被牛所接受的口令。

古代沒有手電筒和探照燈 古人晚上是怎麼趕路的 第4張

這樣,嘴裏發出聲音,加上馬蹄的聲音,在沒有照明的情況下,也算是給對方一個信號:對面有人。就好像古人走鏢,嘴裏總要喊“合-吾”一樣。

古代沒有手電筒和探照燈 古人晚上是怎麼趕路的 第5張

古代的驛道就是今天的國道,在古代又稱爲官道,是由中央政府投資並按統一國家標準修建的全國公路系統。當時的官道,按一丈左右的標準建成,可以保證兩匹馬相向而行,通行無阻。這樣,也減少了夜間出行的風險。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