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在沒有電的古代,古人晚上又能做些什麼嗎?

在沒有電的古代,古人晚上又能做些什麼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3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人夜晚娛樂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因爲有了電,在夜幕降臨後,商場、酒店的廣告燈、霓虹燈、瀑布燈閃爍奪目,使人們在夜間依舊如同白天一樣,即所謂人工白晝。

但同時,我們也漸漸失去了原始黑夜的美,新華網洛杉磯專電引述了美國“城市污染與治理基金會”的一項調查報告,公佈了一個令世人爲之嗶然的資料:夜晚的華燈造成的光污染已使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對銀河系視而不見!研究人員之一的埃爾維奇說:“許多人己經失去了夜空, 而正是我們的燈光使夜晚失色。”這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無法避免的結果,人類在因爲電得到了衆多便利、進步和發展的同時也存在着這些負面的影響。

在沒有電的古代,古人晚上又能做些什麼嗎?

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們早已習慣了有電的生活,那大家知道在沒有電的古代是什麼樣?古人在沒有電的晚上又能做些什麼嗎?

一、讀書

古代的人主要靠蠟燭和油燈來照明,但一來微弱的光亮沒能起什麼作用,二來因爲燒燭費蠟,點燈耗油,尋常百姓負擔不起,所以一般農民的一天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秦漢至隋唐年間,中國古代的照明燈具,還是以銅燈瓷燈爲主。諸如“長信宮燈”等知名文物,至今驚豔無數後人。所燒的“燈油”也一度是動物脂肪燃料。外觀十分具有欣賞價值,但價格在當時也是相當不菲,因此長期以來都是富庶人家的專享之物。

古時還有一個制度名爲宵禁制度。“宵”指的是夜晚,“禁”是禁止的意思,古代統治者頒佈宵禁令,禁止民衆夜間活動,目的是爲了防盜、維持治安,以維護其統治,正所謂:“夜禁之設,所以彌盜也!”而違反宵禁令的人輕則拘禁,重則就地正法。這個制度從商周時期就有了,一直延續到隋唐時期。

因此,夜幕降臨後,在出不去又睡不着的情況下,人們多是靠讀書來消遣時光,因爲那個時期有條件的富貴人家才點得起油燈,所以,讀書也多是這個階層人士的娛樂方式。雖然古人的照明設備只有一根蠟燭或者一盞油燈,但這無法阻止他們對讀書的熱愛,除了因爲古人的娛樂方式相對較少外,另一個原因就是“士農工商”的觀念深入人心。

二、平日逛瓦舍,節日時逛燈會、廟會

在沒有電的古代,古人晚上又能做些什麼嗎? 第2張

隨着中國古代燈具技術的進步,“夜生活”的成本,也漸漸低了下來:唐宋年間起,中國瓷器手工業飛速發展。“瓷燈”等燈具在工藝上精進頗多,成本也大幅降低。像在陝西安仁的宋代瓷燈古窯址,一次就出土了68種“瓷燈”。甚至還出現了性價比很高的“省油燈”,也就是夾瓷燈,這時候 照個亮已不再是難事。

等到唐朝中後期以後,由於商業經濟的發展,宵禁制度逐漸被打破,夜市開始出現,中國古代城市的夜生活逐漸豐富起來。到了宋代,繁華富裕的都市生活和豐富多彩的市井風情,使得大衆娛樂不可避免地在宋朝大地上迅速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同時市民階層不斷擴大,整個市民階層精神文化需求不斷提高,這時候勾欄瓦舍就應運而生了。

有史料記載,瓦舍裏的“話本”“相撲”等娛樂活動徹夜不休,連宋仁宗都跑來做“熱心觀衆”。當時,州橋夜市上的各類小吃,一直營業到三更時,馬行街夜市“車馬闐擁,不可駐足”。酒樓裏的歌舞表演美輪美奐,“夜深燈火上樊樓”成了汴京青年的最愛。到了重大節日,往日古樸的街道上更是熱鬧,“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這是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在《青玉案·元夕》中描寫的上元節燈會的熱鬧場景,元宵節的火樹銀花,人們載歌載舞、魚龍漫衍的“社火”百戲至今還讓人們津津樂道。

三、茶館、酒館通宵營業,成了人們夜晚常駐之地

到了明清年間時,不僅是大城市,就是許多經濟發達的普通市鎮,夜生活也都變得豐富無比。比如明代浙江桐鄉縣的青鎮,從明代中期起,“夜必飲酒”的娛樂活動就相當熱鬧。明清年間的杭州西湖、蘇州虎丘、南京秦淮、山東臨清,都是茶樓酒館遍佈,比宋代還要熱鬧百倍。

在沒有電的古代,古人晚上又能做些什麼嗎? 第3張

還有在康熙年間出使中國的荷蘭使團,就清楚記錄了當時山東臨清的“夜生活”。作爲當時運河沿線的重鎮,臨清以富庶繁華著稱。每天晚上,當地所有的客棧茶館都通宵營業,戲曲彈唱演出熱熱鬧鬧,甚至客人們“只需要付六七文日本錢”就可以愉快享受這裏的“夜生活”。

縱觀古人夜間娛樂方式的變化,我們發現隨着中國古代燈具技術的進步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古人“夜生活”的成本漸漸低了下來,娛樂的方式也越來越多,儘管沒有電,但古時夜晚的場景倒別有一番風味,那也是我們如今無法百分之百還原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