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鬻拳一生只進諫過兩次,爲什麼還能被稱爲典範?

鬻拳一生只進諫過兩次,爲什麼還能被稱爲典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鬻拳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諫臣,在歷史上都是直言勸諫君王,剛正不阿之人,他們勸諫君王之時就常常不顧君王的臉面,直言不諱,讓很多的君王都大呼“吃不消”。比如歷史上有名的諫臣魏徵,強勢到連唐太宗李世民都害怕,甚至李世民一度想殺了這個“田舍漢”。

但在春秋時期,就有這麼一個諫臣(yù)拳,強勢起來連魏徵也要甘拜下風,他第一次諫楚文王,就直接用刀架在文王的脖子上,強逼着文王改變了主意;隨後,又立刻拔劍將自己的腳砍下來,文王攔都來不及。

就是這麼一個剛硬的鬻拳,一生只有兩次進諫,《左傳》中稱他是忠君愛國的第一人,“鬻拳可謂愛君矣,諫以自納於刑,刑猶不忘納君於善”。

鬻拳一生只進諫過兩次,爲什麼還能被稱爲典範?

拳之行爲

拳是楚武王留給文王的文臣之一,楚文王率軍親征,鬻拳等文臣就留守國都,整頓楚國的內政,也是楚文王南征北戰時的堅強後盾。

當時楚文王熊貲有逐鹿中原之心,就以貪圖息夫人美色爲由,將蔡國一舉攻下,蔡國的國君姬獻舞因此被俘至楚國。姬獻舞也因此大罵熊貲的卑鄙,言語十分的難聽,楚王被挑釁的十分惱怒,想要將姬獻舞下油鍋。鬻拳顧念楚國剛剛從諸侯口中的蠻夷之地,遷都而來;剛用拳頭在一衆國家中立足,怎能因爲一個蔡侯破壞自己的威信呢?

鬻拳阻攔的理由無非有二;其一,如果蔡哀侯被楚文王殺死這件事傳了出去,別的國君就會認爲戰敗國的國君會被楚文王殺了;之後楚國再去攻打他國,就會遭到那個國家的強烈抵抗,這對楚國的版圖擴張是極其的不利的。理由之二,當時的春秋時期作戰講究君子之儀,所謂君子之儀簡單來說,就是在戰場上遵守禮制,不能隨意的進行殺戮,要對戰敗的人心存善念。楚國剛進入中原沒多久就做出如此野蠻之事,會被中原的其他國家強烈抵制的。

鬻拳一生只進諫過兩次,爲什麼還能被稱爲典範? 第2張

但是楚文王怒火燒心,聽不進去鬻拳的勸諫;當時的鍋都燒熱了,再不阻止,蔡哀侯就沒要熟了。情急之下,拳將劍架在楚文王的脖子上,逼着熊貲放人。楚文王熊貲一下就慫了,立馬就叫人將蔡哀侯姬獻舞放了。

楚文王本來也不是什麼昏庸無能之人,經過拳拿劍一嚇,立刻就冷靜下來,明白鬻拳的用心良苦。但是鬻拳拿劍威脅楚文王的熱血也一下冷下來,冷汗一下就冒上來了——如果以後也有人這樣威脅文王,以後有人效仿此事,那君王的性命十分危險;今天他這樣威脅,那君王的威儀與顏面該如何安放?他今天這樣冒犯君王,家裏人是否有危險?自己會不會被秋後算賬?

越想越害怕,拳當場就向楚文王請罪,並且將自己腿砍下來,以此來向君王謝罪,也以此獲得了楚文王的尊敬

鬻拳一生只進諫過兩次,爲什麼還能被稱爲典範? 第3張

《左傳》中記載“以息嬀歸,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問之,對曰:“吾一婦人而事二夫,縱弗能死,其又奚言?”楚子以蔡侯滅息,遂伐蔡。秋七月,楚入蔡”。“鬻拳強諫楚子,楚子弗従,臨之以兵,懼而従之。鬻拳曰:“吾懼君以皇。兵,罪莫大焉。”遂自刖也。楚人以爲大閽,謂之大伯,使其後掌之”。

鬻拳做過的事遠不及用劍威逼君王。當時的楚文王帶兵攻打衛國,就知楚文王太過輕敵,必定不能攻下衛國,便爲熊貲定下了新的作戰計劃。同時爲了激勵楚文王作戰信,還將戰敗的楚文王關在城外,不能攻下黃國就連家門都進不了。

就這樣在操着一顆老父親心的拳的脅迫下,文王熊貲拿下了黃國,但是因爲舊傷未愈,楚文王同父親楚武王一樣死在了路途之中。

文王因他而死,自知罪孽深重,明白自己就算回國也將面對別人的譴責和自己良心的愧疚,一半爲自己的家裏一半爲君王效忠,拳自刎於文王墳前,死前再砍自己的一條腿。

鬻拳一生只進諫過兩次,爲什麼還能被稱爲典範? 第4張

十九年春,楚子御之,大敗於津。還,鬻拳弗納。送伐黃,敗黃師於(jí)陵。還,及湫(jiǎo),有疾。夏六月庚申卒,鬻拳葬諸夕室,亦自殺也,而葬於絰。——《左傳》

周曇爲此專門寫詩讚嘆他的忠誠“強諫懼威刑,退省懷慚不顧生。忍行留痛恨?唯君適足見忠誠”。拳作爲諫臣,雖然名聲不如魏徵響亮,但是鬻拳所做之事絕對要比魏徵更加剛烈,以刀劍對着楚文王卻受兩代君王的尊敬,而魏徵雖有名聲卻在死後不得善終,可見拳在剛烈的同時要更加的聰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