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文弱書生張煌言,投筆從戎成爲一代民族英雄

文弱書生張煌言,投筆從戎成爲一代民族英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歷史上真實的張煌言,探索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大清鐵騎入關的時候,大明王朝出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忠烈人物。他們以生命爲代價,詮釋了“忠烈”二字的含義,演繹了一幕幕悲壯勇烈的熱血故事,成就了一段段流傳後世的不朽佳話。

1645年,年僅26歲的文弱書生張煌言,投筆從戎,毅然加入了義軍的行列,自此拉開了近20年的抗清序幕。

文弱書生張煌言,投筆從戎成爲一代民族英雄

張煌言是浙江人氏,早年跟隨父親遊歷四方時,對頻繁遭受戰火洗禮的北方地區的慘狀有切身的體會,因此激發了少年心中強烈的愛國情懷。清軍入關之後,一路勢如破竹,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攻佔了大江南北的諸多地區。面對大清鐵騎的肆意蹂躪,許多抗清勢力,如雨後春筍迅速崛起。

年輕的張煌言也於此時加入了抗清的隊伍,他以舟山爲基地,四處聯絡山中的義軍,數次進攻清軍佔據的縣城,成了清軍在該地區極爲頭疼的一股勢力。

不久後,清軍集中兵力對舟山實施清剿,張煌言寡不敵衆,率領義軍輾轉至台州。

張煌言雖是一介書生,但在整備軍武方面很有一套方法。他率領的義軍隊伍,軍紀嚴整,戰鬥力強悍,四處轉戰的過程中,與當地百姓們秋毫無犯,所經之處深得民衆的擁戴,隊伍也在此間不斷擴大。張煌言在臺州休整沒多久,就率軍北上攻克了崇明,進而沿長江一線轉戰鎮江、南京等多地,與清軍交戰的過程中戰績斐然。在回程的途中,他還捎帶重新從清軍手中奪回了舟山地區。

經過數年與清軍的對抗,張煌言在戰鬥中不斷成長,在戰略和指揮上也日漸成熟。

1659年,張煌言在鄭成功的幫助下,從海路突入了長江。他屹立船頭沉着指揮,率領所部將士與鄭軍緊密配合,巧妙了突破了清軍的長江防線,僅用了四個多月的時間,就收復了沿江一線的30餘座城池,波及4府3州24縣。一時間,張煌言聲震江淮,引得各路抗清義勇紛紛來投,成了清廷最爲忌憚的一支武裝力量。

然而,此種有利的局面,卻沒能維持多久。

張煌言在長江沿線取得輝煌戰果的時候,圍攻南京的鄭成功卻因爲一處小小的過失,吃了敗仗。鄭成功率部撤退之後,清軍集中兵力對張煌言展開了圍攻。張煌言四面受敵,孤軍難支,雖然最終率部突出了重圍,但是,所部人馬在戰鬥中死傷慘重。

張煌言率領餘部,在清軍的不斷追擊下,歷經千難萬險,衝破重重圍堵,輾轉數千餘里,終於回到了浙東地區。不過,張煌言此時面對的局面,出現了重大的反轉。

文弱書生張煌言,投筆從戎成爲一代民族英雄 第2張

鄭成功自退居福建之後,厲兵秣馬,最終從荷蘭人手中收復了臺灣,並以此爲基地備戰澎湖,繼續與清廷抗爭。清廷在各地清剿義勇的過程中接連告捷,反清勢力被大幅削弱。張煌言自長江戰敗後元氣大傷,損失的戰力無法迅速恢復,只得將部衆們化整爲零,分散開來繼續抗爭。

清廷對張煌言的忌憚,在義軍的反抗之下日益加重。爲了徹底清除這個隱患,採用了圍剿與重金懸賞的方式,雙管齊下。

1664年,張煌言被奸人出賣,成了清軍的俘虜,清廷在數次勸降無果的情況下,將其斬首。劊子手行刑時,張煌言凜然正氣,拒絕跪而受戮,體現了大明錚臣的最後風骨。

張煌言離世之後,也象徵着大明王朝的徹底覆滅。他的事蹟不僅在民間廣爲傳頌,就連清廷的最高統治者,對他的錚錚鐵骨也都非常仰慕。乾隆於1776年親下詔令,將張煌言錄入《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之中,在“祀忠義祠”爲其立牌位,命人定期供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