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北周是如何擊敗北齊,統一北方的?

北周是如何擊敗北齊,統一北方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周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公元534年,北魏政權分裂成爲東魏和西魏。不久,東魏又被北齊代替,西魏則被北周代替。北齊和北周兩個政權以黃河爲界,東西相峙,爲了重新統一北方,常年征戰,互有勝負。

北周是如何擊敗北齊,統一北方的?

公元560年四月,北周宇文邕即位,就是北周武帝。北周武帝即位後,設計殺死了權臣宇文護,掌握了北周大權後,歷精圖治,重用賢臣,大力推行改革,毀禁佛教,沒收寺廟的財產和土地增加財力,同時僧侶還俗又增加了兵役人口,北周因此逐漸走向強盛。另一邊,北齊後主高緯寵幸馮淑妃,沉迷酒色,不理朝政,亂殺賢臣,北齊漸漸衰落。此消彼長,這就爲北周武帝吞併北齊,重新統一北方增添了信心。

公元576年十二月,北周武帝寧文邕決定北連突厥,南和陳朝,並乘陳朝攻佔北齊淮南之機,發動了吞併北齊的戰爭。首先,北周武帝親自率領十幾萬大軍進攻北齊重鎮平陽(今山西臨汾)。平陽在汾河邊,地處交通要道,北周攻擊這裏,一定會吸引北齊軍隊救援,這樣北周就可以消滅北齊主力,再乘勝向東攻打北齊都城鄴城。

北周是如何擊敗北齊,統一北方的? 第2張

北齊平陽守將抵擋不住北周大軍排山倒海般地進攻,只好開城投降。在周軍攻打平陽的時候,北齊後主高緯正在不遠的地方晉陽(山西太原)和馮淑妃打獵,平陽告急的文書,從早晨到中午一共傳了3次,但北齊右丞相高阿那肱卻將文書扣下,認爲:兩國打仗不過是常有的小事,不能因此掃了皇上打獵的雅興。所以一直不去通告。直到晚上,信使來報平陽失守的消息後,高阿那肱纔去上奏。馮淑妃還想再去打獵,高緯置軍國大事於不顧,竟然同意了。

等到北齊後主親自率十萬人馬到達平陽時,北周武帝早已率北周主力回國,只留下大將樑士彥率領一萬精兵守城來拖住齊軍。

齊軍把平陽團團圍住,晝夜攻打。平陽的城牆坍塌多處,援軍卻還沒有到,周軍軍心有所動搖,情況十分危急。正在此時,意外發出了,北齊後主聽說平陽城西有聖人遺蹟,要和馮淑妃前去觀看,竟下令暫停攻城。趁此機會,樑士彥急忙命令全體守城將士把城牆坍塌處修好,齊軍失去了攻城的有利時機。

北周是如何擊敗北齊,統一北方的? 第3張

樑士彥率領的守城部隊十分頑強,堅守了一個多月,出色地完成了拖住齊軍的戰略目標。這時,北周武帝率八萬精兵前來救援,在平陽以南佈陣,一字排開,東西長20餘里。齊軍爲了阻止周軍,挖了一條壕溝,東起喬山(今山西襄汾北),西到汾河。周、齊兩軍對峙在壕溝兩側。周軍越過壕溝過攻,結果被齊軍擊退。

北齊後主問高阿那肱要不要決戰。高阿那肱說:決戰沒有必勝的把握,還是應該堅守。齊後主身邊的一幫寵臣卻說:對方是天子,你也是天子,怎麼能示弱呢?齊後主於是下令填平壕溝與周軍決一雌雄。本來北周武帝想與齊軍決戰,苦於被壕溝所阻,見齊軍填平了壕溝,大喜,連忙下令進攻齊軍。

齊軍圍攻平陽,折騰了有一個多月了,早已十分疲憊不堪了,遇到以逸待勞的周軍,有些力不從心,抵擋不住了,東翼稍稍後撤。馮淑妃見狀,驚慌失措地大喊大叫:“齊軍失敗了!齊軍失敗了!”大臣穆提婆也勸北齊後主快逃。北齊後主急忙帶馮淑妃和大臣們逃到晉陽。齊軍見君主逃走,軍心大亂,屢戰屢敗,全線潰敗,死者萬餘人,幾百裏之內,到處都是齊軍丟棄的盔甲、武器。平陽一戰,北齊軍主力損失慘重。

北周是如何擊敗北齊,統一北方的? 第4張

北周軍乘勝追擊,逼近晉陽。北齊後主驚恐萬分,只好逃回首都鄴城(今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北周軍隨即佔領晉陽。

北齊後主逃回鄴城後,大臣們勸他重振軍隊,大臣斛律孝卿也爲他準備好了講演稿,告訴他演講時要慷慨激昂,鼓舞士氣。北齊後主走到將士們面前,卻把講演稿的內容忘得一乾二淨,只好大笑起來,左右隨從,也跟着大笑起來。將士們見狀,都十分氣憤,說:你皇帝都不急,我們急什麼?於是軍隊全無戰鬥力。

北周武帝在晉陽只停留了十幾天,就親率大軍開始進攻鄴城,同時放出消息,凡北齊投降的人,一律加官進爵,鄴城軍民人心惶惶,出城投降的貴族、大臣絡繹不絕。

北齊後主看到大勢已去,連忙把皇位讓給了八歲的太子高恆,自己當上了太上皇。

公元577年正月,北周軍攻入鄴城,北齊後主率數百人逃到濟州(今山東茌平),北周武帝派大將追擊。高恆把玉璽送給任城王高浩,禪位給他,自己也跑了。北齊後主南逃想投奔南朝,在南鄧樹(今山東省臨朐西南)被北周軍俘虜,被押回到長安處死。

隨後,北周武帝又陸續擊敗了北齊的殘餘勢力,俘虜了任城王高浩,吞併了北齊,重新統一了北方。正當他準備平突厥、定江南統一全國之時,出征前不幸病逝,但他爲取代北周的隋朝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