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那些小學課本上的插畫故事,你現在還記得多少?

那些小學課本上的插畫故事,你現在還記得多少?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那些小學課本上的插畫故事,你現在還記得多少?

豐碑,又名《軍需處長》,由李本深創作。《軍需處長》這篇課文就是圍繞"豐碑"這個主題記敘了紅軍行軍途中(非長征)一位軍需處長把自己的棉衣讓給了戰友,自己被嚴寒凍死的感人故事,讚揚了他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他的精神堪稱楷模。

那些小學課本上的插畫故事,你現在還記得多少? 第2張

《少年閏土》節選自魯迅1921年寫的短篇小說《故鄉》。這篇文章塑造了一個在魯迅眼中"聰明、機智勇敢、見多識廣"的少年閏土形象。魯迅先生用"我"和"我"的朋友做對比,突出了閏土的形象。

那些小學課本上的插畫故事,你現在還記得多少? 第3張

這篇課文借“落花生”來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作者許地山始終沒有忘記他父親的教誨和希望,後來就以“落花生”作爲自己的筆名,時刻激勵自己,做一個有用的人,終於成爲一個著名作家

那些小學課本上的插畫故事,你現在還記得多少? 第4張

美麗的小興安嶺

那些小學課本上的插畫故事,你現在還記得多少? 第5張

十六年前的回憶 該文是李大釗的女兒李星華(1911-1979年)同志在1943年寫的,是紀念自己的父親被害十六週年時所作的文章。正值李大釗同志遇難十六週年所以題目爲《十六年前的回憶》。文章屬於回憶式文章;文章運用了 首尾呼應、倒敘和對比的寫作手法;文章是採用第一人稱按照時間的順序和事情發展順序寫的。

那些小學課本上的插畫故事,你現在還記得多少? 第6張

《威尼斯的小艇》是馬克·吐溫撰寫的文章,被收錄至【人教版課標本第十冊課文】26課、【長春版第七冊課文】《山水風情》中。文章描繪了威尼斯這座水上城市的異國風情

那些小學課本上的插畫故事,你現在還記得多少? 第7張

手術檯就是陣地,紀念白求恩先生對中國人民的貢獻

那些小學課本上的插畫故事,你現在還記得多少? 第8張

"狼牙山五壯士"是指在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狼牙山戰鬥中英勇抗擊日軍和僞滿洲國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他們是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在戰鬥中他們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面對步步逼近的敵人,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地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

那些小學課本上的插畫故事,你現在還記得多少? 第9張

燈光 寫解放戰爭時期一次圍殲戰就要打響的時候,郝副營長的憧憬陷入在一本書裏的一個在電燈下讀書的孩子,並希望用上電燈造福孩子;戰鬥打響後,後續部隊遭到敵人炮火的襲擊,爲後續部隊照亮前進的路郝副營長點燃了那本書,暴露了自己,犧牲了。

那些小學課本上的插畫故事,你現在還記得多少? 第10張

飛奪瀘定橋 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中的一場戰役,發生於1935年5月29日。中央紅軍部隊在四川省中西部強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紅四團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況下,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進,一晝夜奔襲竟達120公里,終於在5月29日凌晨6時許按時到達瀘定橋西岸。第2連連長和22名突擊隊員沿着槍林彈雨和火牆密佈的鐵索踩着鐵鏈奪下橋頭,並與左岸部隊合圍佔領了瀘定橋。

那些小學課本上的插畫故事,你現在還記得多少? 第11張

黃繼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民族英雄。1931年生於四川省中江縣,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5師135團9連的通訊員。1952年10月20日在朝鮮上甘嶺地區597.9高地犧牲,年僅21歲

那些小學課本上的插畫故事,你現在還記得多少? 第12張

《白楊禮讚》是中國現代作家茅盾的一篇著名散文。寫於1941年3月,通過對白楊樹的讚美,歌頌了正在堅持抗日戰爭的北方農民,及其所代表的我們民族的質樸、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該文已收入蘇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教科書作爲第二十二課課文和人教版用書八年級上冊語文教科書作爲第十四課課文。

那些小學課本上的插畫故事,你現在還記得多少? 第13張

《誠實的孩子》講述列寧小時候在姑媽家打碎了一隻花瓶,先是沒有承認,回家後他很不愉快。在媽媽的幫助下,列寧終於承認了錯誤,並受到了姑媽的表揚的故事。這篇文章告訴我們,誠實比什麼都珍貴。該文選入1993年人教版小學語文第3冊第3課。

那些小學課本上的插畫故事,你現在還記得多少? 第14張

西門豹(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魏國安邑人。魏文侯時任鄴令初到鄴城 時,看到這裏人煙稀少,田地荒蕪蕭條,一片冷清,百業待興,於是立志改善現狀。後來趁河伯娶妻的機會,懲治了地方惡霸勢力,隨後頒佈律令,禁止巫風。教育了廣大的百姓。原先出走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園。同時,他又親自率人勘測水源,發動百姓在漳河開圍挖掘了12渠,使大片田地成爲旱澇保收的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