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張良是韓國人,爲什麼他沒有藉助劉邦的勢力恢復韓國?

張良是韓國人,爲什麼他沒有藉助劉邦的勢力恢復韓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張良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張良,後世都知道他“謀聖”的稱號,運籌帷幄最初也就是劉邦用來誇讚他的。他用計謀,在劉邦創立漢朝的過程中立下大功,是開國功臣之一。張良原本也是戰國時期的韓國人,但是韓國最終被秦國所滅,他想盡一切辦法也希望復國,甚至刺殺過秦始皇。然而後來他輔佐劉邦,明明已經有機會可以復國,爲什麼他卻從來沒有提起,甚至是這件事情呢?

衆所周知張良是韓國人,在韓國滅亡之後,張良想盡一切辦法要爲韓國的恢復略盡綿薄之力,更是不惜散盡家財萬貫,冒着生命危險刺殺秦始皇,雖然失敗了,但可見當時張良對於恢復韓國的決心。輾轉投奔劉邦之後,在事業上是順風順水,也成了漢王的左膀右臂,按說此時藉助劉邦的勢力恢復韓國也不是不可能的,但爲什麼面對近在眼前的機會卻要白白的放棄?

張良是韓國人,爲什麼他沒有藉助劉邦的勢力恢復韓國?

漢三年,漢楚對峙已經進入熾熱化,雙方都筋疲力盡,尤其是漢國,大將韓信與張耳致力於安撫燕國,平定趙國。但此時齊國拒絕了韓信要求降服的要求,繼續和楚國共同抗擊漢國,得到增援的楚國,屢次越過黃河侵犯還沒有站穩腳跟的漢軍,這讓韓信張耳一時無力顧及其他。

彭城大敗之後,劉邦率殘餘勢力撤退滎陽,做最後的抵抗,此時楚將龍且平定九江國,擊退英布之後到滎陽支援項羽,得到支持的項王聲勢大震,不久之後便攻破了敖倉,控制了黃河漕運,阻斷了漢軍的糧草供應。被圍困於滎陽的劉邦,一時沒有了主意,斷絕運送渠道,任你再頑抗也支撐不了多久啊,這一點劉邦非常明白。

急於攻破局面的劉邦找來謀士酈食其商議如何削弱楚國的勢力,酈食其表示我們可以參考歷史的做法,比如說商湯王討伐夏時就先籠絡分封了夏的子孫,周討伐商時 分封商朝的後人於宋國。現在也是這個機會 ,秦朝現在侵佔各國土地讓王室後裔背井離鄉,慘遭流離。如果大王能還政於六國後裔,必定會得到各國君臣百姓的愛戴,心甘情願的俯首陳臣,到時大王盡得民心,想來楚國也 會前來朝見大王。

張良是韓國人,爲什麼他沒有藉助劉邦的勢力恢復韓國? 第2張

如果換做平時的劉邦也許會看出其中的端倪覺得不妥,但此時被圍困已久的劉邦早已是病急亂投醫了,迅速的做了六國的印章,打算依照酈食其的辦法推進,此時張良外出歸來,一聽這個消息,立刻趕來見劉邦並責問是誰出的注意,併爲劉邦逐一分析了現在的局勢。

當初商湯王之所以敢分封夏的子孫於杞國是因爲自己有足夠的兵力置夏於死地,顯然目前的漢軍並不能動搖楚國半分,周獎賞商朝後裔於宋國是因爲有把握獲取商紂王的人頭,現在現在大王也不能得到項王的人頭,歷史的典故不是不能借鑑,只是現在我們和當時君王各方面的條件相差甚遠,不能同日而語。當下遊士們背井離鄉,如果恢復六國各自回到自己的國家,還怎麼幫助大王謀得天下。

張良是韓國人,爲什麼他沒有藉助劉邦的勢力恢復韓國? 第3張

劉邦也是聰明人,一聽張良的分析,由驚詫轉而憤怒,憤憤罵了酈食其,險些誤了老子大事,遂銷燬了印章,打消了分封六國後裔的計劃。按說面對劉邦要恢復自己的國家韓國,張良應該藉由此機會極力贊成,好達成多年的心願,怎麼反而勸阻呢?

身爲韓國貴族的他,在經歷了國滅,刺秦失敗,接受黃石公書,在戰亂年代追隨劉邦,並得漢王器重,如魚得水。可以想像,在經歷了這麼多變故以來,他逐漸明白了滅國不可再興,故國不可重繼。新的社會即將到來,而劉邦就是這個新社會真正的霸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