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劉邦入關時,秦三世爲何沒做什麼抵抗就投降了?

劉邦入關時,秦三世爲何沒做什麼抵抗就投降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秦三世,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秦兵雖然兵甲不富足,但只要王命一聲,每1個大秦男兒都會同目標、共進退的殺敵,沒有膽怯、也不曾退縮。

劉邦入關時,秦三世爲何沒做什麼抵抗就投降了?

一首《秦風·無衣》唱盡了秦國軍民團結互助、共禦外侮的高昂士氣和樂觀精神。也寫盡了“尚氣概,先勇力,忘生輕死”的老秦人精神。

然而詭異的是,就是這麼一個全民不怯戰,有着死戰到底傳統的秦國,在面對即將亡國,所鑄王朝即將坍塌之時,卻沒有展現出我們認知中死守每一寸山河的骨氣,甚至有些窩囊。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子嬰(秦三世)爲秦王四十六日,楚將沛公破秦軍入武關,遂至霸上,使人約降子嬰。子嬰即繫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

秦三世當上秦王的第46天,劉邦帶兵打進關中,並派遣使節勸降,不久秦三世帶着皇帝玉璽投降,甘願降爲臣子,大秦帝國至此徹底的消亡,亡在了沒有硝煙的投降聲中。起於亂世,數世君王馬背上舔血換來的江山,在憋屈中拱手讓人。

面對秦三世不抵抗,司馬遷在作《史記》時就曾發出過疑惑,他說“山東雖亂,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廟之祀未當絕也”,關東六國雖亂,但是秦國本土依舊是效忠秦國王室的,秦國不應該就如此輕易的就亡了。

秦三世的投降,從秦軍的兵力消亡層面來說,其實是一個較爲合理的選擇。秦帝國的秦地百姓雖然彪悍且不怕戰,但是他們數量是有限的,不是撒豆成兵那麼輕鬆就能組織,他們都是需要數年成長的人。

劉邦入關時,秦三世爲何沒做什麼抵抗就投降了? 第2張

秦帝國的兵在大一統之後,主要是分成了三個部分,第1部分是北部戍邊的30萬大軍,由名將蒙恬領兵,即後世所謂的“長城軍團”。

《史記·匈奴列傳》:“秦始皇滅六國之後,使蒙恬將十萬之衆北擊胡,悉收河南地。因河爲塞,築四十四縣城臨河,徙適戍以充之……”。

“長城軍團”打匈奴的時候只有10萬主力,後來陸續補充普通戍邊者,慢慢的總數達到了30萬,也就有了《史記・蒙恬列傳》記載的:“秦已並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衆北逐匈奴,收河南。”

“長城軍團”雖然有打跑遊牧民族的戰鬥力,但是可惜的是,秦二世殺主將蒙恬之後,整支部隊就陷入了癱瘓狀態,後續調配去戍邊的人,見秦國大亂拍拍屁股全跑了。

《史記·匈奴列傳》:……十餘年而蒙恬死,諸侯畔秦,中國擾亂,諸秦所徙適戍邊者皆復去。”

綜合對匈奴大戰的傷亡,以及必要的北部邊境守城士兵,所謂“長城軍團”在南下的時候,主將王離是沒有多少兵的,他在鉅鹿之戰中的數十萬大軍,極大可能是南下時秦國故地調配的補充。

第2部分則是章邯所率領的全部秦軍關中主力了。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二世大驚,與羣臣謀曰:“柰何?”少府章邯曰:“盜已至,衆彊,今發近縣不及矣。驪山徒多,請赦之,授兵以擊之。……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將。

陳勝吳廣的起義軍進軍關中的時候,秦二世受驚,考慮到徵召各縣士兵來不及了,就大赦驪山修墓的囚徒組建軍隊,由章邯帶領禦敵。

章邯也爭氣,不但打退來犯的起義軍,還趁勢殺入關東收復大片土地。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二世益遣長史司馬欣、董翳佐章邯擊盜,殺陳勝城父,破項梁定陶,滅魏咎臨濟。楚地盜名將已死,章邯乃北渡河,擊趙王歇等於鉅鹿。

不過考慮到秦朝本就有用兵“發近縣”的傳統,以及“遣長史司馬欣、董翳佐章邯擊盜”中的“遣”字,結合章邯所部殺敵所向披靡,根本不像臨時組建的烏合之衆,以及若章邯所部全是囚徒,面對家鄉故友組建的起義軍,早就大規模臨陣叛變了,哪有平定關東的戰績?

劉邦入關時,秦三世爲何沒做什麼抵抗就投降了? 第3張

所以我們不難合理的推測,最初禦敵的時候,章邯所部確實只有囚徒可用,但是當後續作戰的時候,秦二世已經在戰略上將其定義爲了平亂主力大軍,全國的秦軍逐漸集結到章邯麾下。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章邯是“令王離、涉間圍鉅鹿”,這個“令”字也可側面反應,章邯後續平定關東時,指揮的是大秦所有的家當了,包括南下支援的所謂“長城軍團”。

但是可惜,戰無不勝的章邯所部在鉅鹿被項羽挫敗,不但大將王離被俘,章邯自己也是屢戰屢敗的敗退。最後出於被秦二世、趙高問責的恐懼,章邯選擇投降,大秦關中精銳,或者是老秦人徹底被掏空。

《史記・秦始皇本紀》:夏,章邯等戰數卻,二世使人讓邯,邯恐,使長史欣請事。趙高弗見,又弗信。欣恐,亡去,高使人捕追不及。欣見邯曰:“趙高用事於中,將軍有功亦誅,無功亦誅。”項羽急擊秦軍,虜王離,邯等遂以兵降諸侯。

第3部分秦軍則是南下征服百越的“南方軍團”,領兵大將是任囂與副將爲趙佗。中原大亂之後,任囂、趙佗主動關閉北上通道,這部分老秦人直到秦帝國滅亡都不曾回防。

綜上可見,劉邦入關,是放在秦三世面前的一個必輸死局,當劉邦打入關中之時,他已經無兵可戰——陳勝吳廣威脅關中時,關中子弟兵已經傾巢而出,可惜大敗,關中僅剩老弱病殘。

不做毫無希望的抵抗,換取劉邦對秦人的仁慈,可能這是秦國君主能爲他的子民做的最後一件事,也算是爲秦帝國畫上了一個對於支持他們數百年的百姓來說,一個較爲完好的一個結局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