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劉邦各方面的才能都不及項羽,爲何最終能獲勝?

劉邦各方面的才能都不及項羽,爲何最終能獲勝?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邦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劉邦的各方面方面才能都很一般,他武功不如項羽,謀略不及張良,領兵打仗更比不上韓信,但他爲何能夠讓張良、韓信們死心塌地爲他效命,並最終打敗項羽,贏得天下呢?可以說歸功於他的用人政策。

劉邦各方面的才能都不及項羽,爲何最終能獲勝?

秦二世胡亥元年(前209),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這是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劉邦當時在沛縣,身邊是蕭何、曹參等沛縣老哥們,大腿一拍大家一起去反抗秦朝,但是沛縣的縣令卻是秦朝的忠實粉絲,於是就直接下令逮捕了蕭何和曹參的家人,同時下令通緝劉邦。劉邦找人殺了縣令,將蕭何、曹參的家人救出,這是最初的班底;有救命之恩的情誼存在,劉邦也就順理成章坐上了領導的席位。

劉邦從沛縣起兵就非常重視人才,當時跟他最早造反的蕭何、曹參不過是縣裏的小官,樊噲和夏侯嬰更是下層百姓,但劉邦卻能發現他們的才能,並充分利用他們的特長,在沛縣舉義。後來他每到一處都要訪求當地的英才,特別是將才。他在征討陳豨的時候,就曾問周昌:''你能給我推薦一下這裏的將才嗎?''周昌就給他推薦了四位。劉邦看到這四位,發現他們其貌不揚,但還是把他們封爲千戶侯。有人給他提意見,說這些人未立寸功,爲何給他們封侯。劉邦卻說,你們只看到爵位,我關心的是能夠爭取人才。

劉邦各方面的才能都不及項羽,爲何最終能獲勝? 第2張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人才也一樣,各有特長。政治家''知人''的核心是對人才的特長有清晰的把握,按照問題需要的人才類型加以使用,則是''善用''的關鍵。劉邦對蕭何、張良、韓信的''知人善用'',是成就大業的關鍵。蕭何原來爲''沛縣吏'',很早就與劉邦熟悉,是沛縣起兵時的核心人物之一。劉邦對蕭何的任用也是基於戰爭過程的檢驗實踐。但張良和韓信則不同,對他們的重用最能體現劉邦透察人性的''知人善任''。此三人雖是曠世奇才,但若沒有劉邦的知人之智,恐怕也會埋沒於歷史的長河之中默默無聞,而劉邦也難以實現其統一天下的豐功偉業了。

從文中我們可以看出劉邦之所以能夠他的敵對勢力,原因是他的用人政策,他知人善用,就比如對待張良、韓信、蕭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