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爲什麼進入洛陽後要漢化?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爲什麼進入洛陽後要漢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孝文帝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鮮卑人佔據這個地區。那麼,現在的洛陽人,是不是鮮卑人的後代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看看當時鮮卑人進入洛陽以後,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漢化。我們來看看,當時的鮮卑人,爲什麼要漢化?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爲什麼進入洛陽後要漢化?

遷都洛陽的鮮卑人,之所以要漢化,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北魏孝文帝有意而爲。

中國周邊的少數民族國家,是很羨慕中原地區國家老百姓生活的。

如果他們力量不夠強大的時候,他們就會想辦法成爲中原地區國家的藩屬國。這樣他們就能獲得中原地區國家每年的賞賜。這種賞賜成爲一種慣性,被稱爲“歲賜”。

如果他們稍微強大一點,那麼他們就會打進中原地區。他們打進中原地區,除了搶奪中原地區國家的物資以外,還有明顯地受中原地區文化的影響。

如果他們再強大一點,那麼他們就會佔領中原地區的國家。在佔領了整個中原國家以後,他們就會選擇中原地區老百姓的那種生活方式了。

那麼,爲什麼他們會拋棄自己的生活方式,選擇中原地區的生活方式呢?這是因爲中原地區富足安穩的生活方式,明顯比遊牧民族四處遷徙的生活方式好得多,更讓人嚮往。

傳說金國皇帝完顏亮,之所以挑起對南宋的戰爭,就在於完顏亮讀到了柳永的《望海潮》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這樣的描寫。這讓完顏亮羨慕不已,他也想過這樣的生活,所以才舉兵南下。

北魏孝文帝也是這樣。在北魏崛起以後,北魏孝文帝也非常羨慕中原地區的生活方式,不願意再過遊牧民族的生活了。所以他纔會把都城遷到洛陽。

歷史上像北魏孝文帝這樣,選擇漢化生活方式的北方君王,還非常多。包括忽必烈、皇太極,都因爲羨慕中原生活,漢化過自己。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爲什麼進入洛陽後要漢化? 第2張

二、中原地區生活方式,決定了他們必須漢化。

洛陽這個地方,不但是整個中原國家的政治中心,同時也是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

尤其在經濟上,這裏所採用的是農耕文明。農耕文明就必須要按照農耕文明的方式來運作。雖然鮮卑人曾經是遊牧民族,但是到了這裏以後,他們不可能再放羊了,不可能把中原地區那些肥沃的土地放荒,趕着他們的牛羊滿山跑。

事實上,後來蒙古人南下進攻南宋的時候,當時很多蒙古人,就反對忽必烈的漢化政策,想要把南宋的很多土地放荒,變成草地,然後放他們的牛羊。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的時候,也是遭到了鮮卑族很多貴族的反對。因爲他們想繼續過他們的遊牧生活。他們知道,到達中原地區以後,就不可能過那種生活了。因爲就算把那些地放荒,也不太可能長草了。

而要過漢人的生活,那也就只能漢化了。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爲什麼進入洛陽後要漢化? 第3張

三、北魏後來不斷解體,政治上漸漸被漢人佔據高地。

北魏後來分解成西魏和東魏,接着西魏、東魏又變成了北齊和北周。然後北周滅掉了北齊,最終楊堅取代了北周,建立了隋朝。到這裏爲止,北魏政權,也就從鮮卑政權,變成了漢人政權。

在北魏分化瓦解的過程中,一方面,他們不斷被漢化;另一方面,他們又不斷和漢族人通婚。久而久之,他們的族羣也就漸漸被吞併了,鮮卑族也就沒有了,成了漢族。

特別是由於漢人所佔的比重非常大,鮮卑族和漢族在大量通婚的過程中,在漢人比重比較大的情況下,就不是鮮卑人改造漢人血統,而是漢人改造鮮卑人血統。之所以後來鮮卑人的政權,被漢人的政權所取代,也是因爲鮮卑人越來越少的緣故。

漢人的這種同化能力是相當強大的。別說鮮卑人,當年蒙古人南下,統一中國的時候,蒙古族當時何其強大。而且他們爲了確保自己主體地位,可以說費盡心機。他們把整個國人分成了四等,蒙古人放在最高一等,漢人放在最低一等。決不允許蒙古人和漢人通婚。但是就算這樣,他們也沒能把蒙古族保護下來。

如果不是後來明朝推翻了元朝的統治,蒙古族北遷了,那麼蒙古族很有可能也不會留下來了。

從這裏我們就知道了,鮮卑人遷都洛陽,並不是洛陽就成了鮮卑人的後代,而是鮮卑人漸漸地就滅亡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