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歷史上兩軍對壘時,到底有沒有單挑這麼一個環節?

歷史上兩軍對壘時,到底有沒有單挑這麼一個環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單挑的確存在過,比如三國時代,呂布單挑郭泗,孫策單挑太史慈,都是於史有據的。其他朝代,比較有名的如五代的鐵槍大將王彥章,那是單挑成癮的人物。主將被擒全軍潰敗也是有的,比如唐代虎牢關之戰,竇建德輕騎出陣負傷被擒,十五萬大軍頓時崩潰,他在河北經營多年,輕徭薄賦,被認爲是可以和李淵,王世充爭天下者,結果一戰就覆滅了。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歷史上兩軍對壘時,到底有沒有單挑這麼一個環節?

單挑並不是我國古代戰爭的主要形式。日本古代倦也有每戰必先單挑的傳統,先是隊前出一武力超羣之部將,先鳴鏑,然後衝陣,和對方的先鋒單挑,一般武士皆以於主公馬前爲榮。

姚雪垠曾對單挑的說法批評過,寫過二句詩“陣前苦鬥獬豸將,旗下旁觀草木兵”,三國時期,主要是步騎兵作戰的年代,衝鋒陷陣的是士兵和下級軍官,主將處於保護地位。

但有時爲了攻堅挫銳,主將也要親冒矢石,以激勵士卒,比如孫氏三代就有這個傳統,但很少造成兩方主將對打的局面。

說單挑,就是擺開陣勢對壘也是不得已而爲的,關羽對顏良,是突然襲擊,不是陣前對打,呂布與郭汜,是事先有約定,算是個特例吧。

事實上,歷史上兩軍對壘基本上是沒有單挑這麼一個環節的,不過也有極個別的,就是項羽和孫策。當年項羽想跟劉邦來一場單挑直接定輸贏,也省得雙方戰士再打來打去的了,當然,這個話是項羽提出來的,而劉邦自然是不答應的,除非劉邦傻了。

隋唐時代講求的是“出將入相”,所以那時候的男兒都希望的是“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時代,尚武之風對整個社會影響很大。同時唐朝非常重視騎兵,而憑藉騎兵的機動能力,屢屢可以衝擊敵人的陣型,唐代作戰經常“以輕騎掃除羣雄”。

況且還有唐太宗這樣的馬上皇帝,都敢冒箭矢於陣前,何況那些在尚武風氣中長大的將軍。尤其是這些人擁個人絕藝而揚威陣前者不在少數,例如尉遲敬德於陣中奪稍,薛仁貴以三箭鎮撫天山等,皆爲陣將的單挑對決立下英雄典範。

而且唐代盛產良馬,冶煉技術也非常先進,所有促進了馬上格鬥的不斷髮展。或以弓矢作中距離的對射,或用槍矛棍棒爲近距離的衝鋒,並備短刃隨時埋身搏鬥而藩帥坐陣觀鬥,於計量戰爭成敗之餘,亦可藉此審視部下的勇藝才具,寓戰鬥於娛樂的尚武意味。

尚武之風,加上重視騎兵,這種風氣一直延續在唐代以及五代。到了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各地節度使擁兵自重。不過與唐初的傾國之力供養幾十萬大軍相比,藩鎮割據者的部隊人數相對較少,尤其是對節度使效忠的人更少。

歷史上兩軍對壘時,到底有沒有單挑這麼一個環節? 第2張

而且,自唐初以來集結列陣的作戰方式開始流行,如果交戰雙方的兵力相近,很難在戰場取得壓倒性的優勢。於是,一種在戰將之間流行的對決方式蔚然成風,成爲衝鋒陷敵前的序幕戰。

從兩方對壘列陣,然後作出邀戰與迎戰,再發展至彼此大軍合戰。比如,在五代樑晉交鋒之時,樑之將帥明知晉軍好戰,多采持重策略,刻意迴避。爲了能夠達到衝擊敵陣的效果,李克用和李存勖手下大將周德威等人屢屢採用“挑戰”的方式先於對方大將進行對決,在進行混戰。

周德威也在數十年的作戰時間裏,屢次在鬥陣中取得勝利,爲晉軍最終的獲勝做出貢獻。當然後梁也不乏鬥陣的大將,比如朱全忠魔下的王彥章、寇彥卿、葛從周和張廷壽等,都是非常善於在陣前單挑的大將。

項羽很是生氣,罵劉邦懦弱,到那時劉邦就是不爲所動,反正劉邦的;臉皮不是一般的厚,項羽很氣劉邦的不按套路出牌,還是派大將出戰,結果被劉邦安排的善射的人射死,項羽遇見劉邦這種不按套路的人真的是要氣瘋了,直接自己親自出山,直視射箭的人,把射箭的世界看慫了。不過,這場單挑到底是沒成。

雖然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中,將軍如張飛、趙雲等等的象徵意義和領頭意義很重要,他們有時候的衝鋒是激勵士氣的做法。但其實真正的大將是不會隨便把自己置於這麼一個危險的境地。

因爲在古代戰中要是將軍戰死了,基本上就代表着戰爭的徹底失敗。所以一般來說都會保護將軍,越高級別的將軍越是如此。同時一旦將軍戰死,軍隊裏又不能立即任命出新的將軍,整支軍隊就會指揮不靈,這也是爲什麼將軍不能戰死的首要原因。

爲了能有效保護將軍,除了給將軍穿上結實的裝備外,一般身邊還要保留衛隊,並且全軍主帥通常不可以親自上陣殺敵。不僅如此,將軍的指揮中樞要嚴密設防,儘量不能讓對方找到破綻,而交戰中己方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去攻擊敵方的指揮中樞。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