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爲何外戚干政事件屢見不鮮?東漢中後期發生過哪幾次專權事件?

爲何外戚干政事件屢見不鮮?東漢中後期發生過哪幾次專權事件?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想要染指權力,除了依靠出身皇族血統,或者依靠美貌執掌後宮,或者依靠科舉從政做官,或者手握兵權以及進宮當宦官,還有一種就是憑藉自己外戚的身份,家族一榮俱榮。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國舅是外戚裏的典型代表,作爲皇后或寵妃的兄弟,一般正值壯年,往往可以有所作爲。

爲何外戚干政事件屢見不鮮?東漢中後期發生過哪幾次專權事件?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兩位國舅爺,就是漢武帝時期的國舅衛青和唐太宗時期的國舅長孫無忌。這二人,一武一文,分別輔佐着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兩位以雄才大略著稱的皇帝。不過,這兩位只是國舅裏的傑出代表,大多數時候,國舅在歷史中的出場往往伴隨着外戚專權。

到底不是一家的

外戚又叫做“外家”、“戚畹”,就是皇帝的母族、妻族。帝王年幼時,外戚往往干政擅權,甚至有改朝篡位者,造成天下混亂,翻開二十四史,外戚干政事件屢見不鮮。這是爲什麼呢?

從某種意義上說,外戚的掌權與宦官奪權有着相似之處,二者都是憑着自己是皇帝寵愛信任的人,借替並不怎麼英明、對政事並無敬業之心的皇帝分擔工作爲名而參與朝政,逐漸從最高層干預國家政治生活。外戚憑藉的是自家女眷當了太后、皇后或者皇帝的寵妃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外戚和宦官是皇家內部一體化的異物,當外戚和宦官的權勢膨脹到相當程度以後,他們就勢必和依照宗法一體化結構組成的儒臣不相容。

對於外戚來說,在老皇帝去世、新皇帝年幼之時,權力便有機會握在皇帝的母親之手;或者是皇帝雖然是成年人,但太后、皇后強勢,這時候,他們要鞏固手中的權力,一定會選擇提拔親信。

提拔誰呢?自己孃家人自然是首選,孃家的哥哥、弟弟、侄子們,纔是太后、皇后們最值得信任的人,因爲咱們是一家人。至於朝中那些大臣,不過是拉攏利用,待到自己權力穩固之後便可以隨意過河拆橋。

至於婆家那些皇族王爺們,則到底不是一家的,他們是自己奪權的最大阻礙,對於太后、皇后們而言,除之而後快。當年慈禧爲了抗衡八大臣,選擇了和咸豐的弟弟奕聯手,但一切不過是權宜之計,互相利用而已,搞定八大臣之後便將奕排擠出去。

爲何外戚干政事件屢見不鮮?東漢中後期發生過哪幾次專權事件? 第2張

舅舅、女人和狗

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是東漢中期以後官僚政治的一大特點。

東漢章帝以後,皇帝多因有病或被害而短命。皇太后懷抱幼主處理朝政,說起來,並不是每個太后都有強大的政治才能,於是她們常常請父兄掌握朝廷實權,把小皇帝徹底變爲有名無實的傀儡。

一旦皇帝長大,不甘心受制於外戚,爲了奪回大權,保障自己的地位,往往與宦官定謀,依靠自己的奴才驅逐或削弱外戚勢力。在這一過程中,宦官立了大功,接着又控制了朝政。這樣,“舅舅、女人和狗”之間,便出現了外戚與宦官開展拉鋸戰的情況

東漢中後期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事件主要有四次:

第一次發生在漢和帝時期。竇憲(章德皇后兄,和帝舅舅)“以侍是內於機密,出宣誥命”,“威權震朝廷”,“刺史守令多出其門”,“朝臣上下莫不附之”,權傾朝野,開始出現了外戚專權的局面。公元92年(永元四年)和帝與宦官鄭衆定謀,迫使竇憲兄弟自殺。但從此宦官也因此得勢,開始直接參與朝政。

第二次是在殤帝、安帝時期。鄧太后(殤帝母親、安帝祖母)讓自己的哥哥鄧騭掌握國柄。鄧太后一死,安帝乳母王聖和宦官李閏等人無情剷除了鄧氏勢力。但隨後當時朝廷的權要之事,都由宦官李閏、江京等人處理。

第三次發生在漢順帝時期,閻顯(順帝皇后閻姬的兄長)處死宦官江京,獨攬大權。幾個月後,北鄉侯病死,宦官孫程等十九人聯謀殺死閻顯,誅除閻氏。

第四次發生在衝帝、質帝和桓帝時期。樑太后臨朝,委託其兄樑冀輔政,樑冀復立桓帝。“專擅威柄,兇恣日積”,使外戚勢力達到登峯造極的地步。桓帝雖爲梁氏所立,亦對梁氏深惡痛絕,“遂與內常侍單超、具瑗、唐衡、左悺、徐璜等五人密謀誅冀”。最後梁氏一族是被誅了。

等五人同日被封侯,“自是權歸宦官,朝廷日亂矣。”

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情況,在東漢大約持續了一百餘年。無論是外戚專權還是宦官擅政,都使政治更加腐敗。

爲何外戚干政事件屢見不鮮?東漢中後期發生過哪幾次專權事件? 第3張

舅舅打不過外甥

不過,儘管歷史上很多外戚權勢很大,聲勢顯赫,但是在權力鬥爭中無一不是失敗,最終,王朝還是那個王朝,皇族還是那個皇族,追其原因,還是與封建王權的宗法繼承製度有關。

封建王權有着嚴格的宗法繼承製度,只能是皇帝傳給從自己兒子中選出的太子,實在不行,就傳給自己的弟弟、侄子等其他皇族子弟,理想的狀態下,便是如此薪火相傳,千秋萬代。而其他任何人是沒有繼承大統的權利的,是“名不正言不順”的,在凡事都要找個合祖宗王法理由的封建時代,一個“名不正言不順”就足以毀滅一切。

所以,儘管外戚的舅舅們可以憑藉姐姐妹妹的榮華富貴而掌握權力,卻始終不能憑藉這層血緣關係染指最終的皇位。

呂雉率領下的呂氏外戚權傾一時,但呂雉始終承認,這還是劉姓天下,始終未曾試圖將自己的呂姓子弟扶上皇位;武則天由於自己的過人智慧和政治才能,坐到了中國封建社會女性未曾達到的最高點,然而,武則天死後,仍舊將皇位傳給了李氏家族;而慈禧,也不得不在丈夫的皇室宗族中不斷選擇接班人。

所以,舅舅始終是舅舅,外甥纔是那個擁有保持皇位血統的人,無論舅舅曾經怎麼強大,最終都不可能戰勝外甥,這就是制度的力量。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