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和項羽相比,劉邦的隊伍爲什麼能夠先入關?

和項羽相比,劉邦的隊伍爲什麼能夠先入關?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3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朝代的興衰與更替,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接下來小編帶您走進劉邦和項羽的故事。

秦朝末年,各路起義軍揭竿而起,秦國也不得不派出軍隊前往鎮壓,但是數量龐大,即便鎮住了這一路,另一路卻已經在前面了。情況危急之時,起義軍被分爲兩路,一路宋義爲上將軍,項羽爲次將,另一路則是劉邦的隊伍,約定誰先入關誰就是關中王。結果是劉邦先入關,那麼,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

和項羽相比,劉邦的隊伍爲什麼能夠先入關?

一、 寬大長者,仁義之師

秦朝末年,農民及六國舊貴族的起義風起雲涌,形勢瞬息萬變,陳勝的起義部隊剛被章邯鎮壓,另一支起義軍首領項梁又戰死。這時,起義軍的大本營彭城又傳來趙王偈、張耳被秦將王離圍於鉅鹿的消息,形勢十分危急,求援的使者已到。起義軍首領集結於彭城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決定兵分兩路,一路以宋義爲上將軍,項羽爲次將,范增爲末將,率主力北上救趙。這一路以宋義爲統帥,號爲“卿子冠軍”。另一路則由劉邦率軍向西挺進,直攻關中。會上決定兩路大軍先入關者,立爲關中王。

在會上雖然項羽表示“願與沛公西入關”,但懷王與老將都說:“項羽爲人僄悍猾賊。”並列舉事例,項羽曾攻襄城,“襄城無遺類,皆坑之”,所過之處沒有不被項羽殺光的。他們認爲西入咸陽的人必須符合一個標準:“長者往,毋侵暴,宜可下”。符合這個標準的是誰呢?“獨沛公寬大長者,可遣”。

和項羽相比,劉邦的隊伍爲什麼能夠先入關? 第2張

這個會議的重點,是應趙王的求援而召開,從宋義、項羽率領的部隊號稱“卿子冠軍”可以看出這是一支主力部隊,而劉邦向西挺進率領的是非主力部隊。實際上,宋義、項羽的部隊只要擊退秦軍的主力,向西入關就是輕而易舉的事。彭城會議作如此的安排,叫做“人盡其能”而已。可以說,當時楚懷王及諸老將雖然看到劉邦是“寬大長者”,但誰也沒有想到名不見經傳的劉邦真的能先入關。

人們到後來才發現:兩路軍打得都很出色,一個是發揮了強攻的作用,一個是發揮了智慧的作用。仁義之師並不比威猛之師遜色。

二、 拒絕危道,封官西進

劉邦向西入關之路荊棘叢生,如果沒有超人的智慧和作戰能力,先入咸陽只能是一句空話。

和項羽相比,劉邦的隊伍爲什麼能夠先入關? 第3張

劉邦率領一支起義軍從碭郡出發,在白馬(河南滑縣南)、曲遇(河南中牟)以東大破秦將楊熊軍。接着攻洛陽失敗,又轉軍向南,大敗秦南陽郡守呂齮。呂齮退守宛城(河南南陽)。劉邦企圖放過宛城,率領部隊向西,這時張良說:“沛公雖欲急入關,秦兵尚衆,而且佔據險要的地形。今攻不下宛城,宛城的秦軍就會從後方打擊你,又有強秦在前,此危道也(這是最危險的用兵方法)。”於是劉邦半夜率兵,偃旗息鼓,從另外的一條道路返回,到黎明時分,即圍宛城三匝。

南陽太守欲自殺,他的門客陳恢勸他說:“事情沒有完全絕望。你先讓我出城去見一下沛公,到時再死也不爲晚。”陳恢見了沛公說:“我聽說將軍(您)與諸將相約,先入咸陽的就使他爲關中王。今將軍卻在進軍途中激戰,欲奪取宛城。宛城,是大郡之都,連城數十,人口衆多,積累也多,人們自以爲必死,因此會拼死堅守城池。今如果將軍連夜攻城,死傷者必多;如果率兵離去宛城,宛城人民必定聽從你跟隨你。爲將軍着想,不如約他投降,封宛城的郡守爲侯,讓他守宛城,然後整編秦軍和自己的軍隊一齊向西。所屬南陽郡的各座城池,如果還有不投降的,聞聲必定爭相開門迎接你,將軍您向西的道路就暢通無阻了。”沛公接受了陳恢的提議。於是就封宛城郡守呂齮爲殷侯,封陳恢千戶。劉邦的部隊一路向西,不停地封官,長驅直入。

和項羽相比,劉邦的隊伍爲什麼能夠先入關? 第4張

三、誘戰結合,乘勢破敵

在劉邦西進的過程中,項羽已取得了鉅鹿之戰的勝利,破秦將王離軍,使秦大將章邯投降,諸侯皆附。此時,在京城咸陽,趙高已殺秦二世,派人與劉邦聯繫,欲分王關中。劉邦認爲其中有詐,就用張良的計策,派酈食其、陸賈往說秦將,以利引誘他們投降,乘勢奪取了武關。

誘降固然重要,但是頑固之敵還是有,那就擺開戰場,比戰鬥力,比計謀,比民心。在藍田南,沛公的部隊與秦兵激戰,佈置疑兵,虛張聲勢,以旗幟麻痹敵軍;劉邦的軍隊所過之處,紀律嚴明,秋毫無犯,深得百姓愛戴,結果“秦人憙,秦軍解,因大破之”。又戰藍田北,大破之。乘勝,遂破之。

這樣,在漢元年十月,沛公部隊先於諸侯至霸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繫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降軹道旁”。

上述三點共同構成了劉邦西進先入咸陽的要素:

和項羽相比,劉邦的隊伍爲什麼能夠先入關? 第5張

如果劉邦沒有“寬大長者”的名聲,說不定會讓項羽西進,那麼下面的一切就無從談起。

如果張良不指出“此危道也”,那麼劉邦的部隊就真的會腹背受敵,被秦軍剿殺。圍宛城三匝,是殺的回馬槍,秦郡守措手不及,恨不得立即自殺,但是如果硬行攻打,定有死傷,逗留於此,就不能先入咸陽。陳恢所說的正是孫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謀略。這也是一種上策。在進軍途中,即行封侯,在歷史還沒有過,劉邦開了個頭。但就是這樣的虛有其名,卻爲劉邦部隊的西進打開了道路。

在攻克武關前,劉邦用張良的計策收賣秦將以瓦解敵軍在西進中同樣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項羽取得鉅鹿之戰的勝利動搖了秦的軍心,客觀上也幫助了劉邦,使得張良以利誘降之計能夠成功實施。“誘”又是以“戰”爲後盾的,沒有“戰”爲後盾誘降不可能取得勝利。藍田南北之戰,劉邦用張良的巧布疑兵計,大獲全勝。都說秦軍會打仗,但此刻的秦軍已不堪一擊。起義軍勢如破竹,秦軍“兵敗如山倒”。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