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古人也愛吃火鍋,乾隆曾一個月吃了60次火鍋

古人也愛吃火鍋,乾隆曾一個月吃了60次火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操作簡單、菜品豐富、場面熱鬧的火鍋可謂現代人聚餐時的首選美食,其實古人也愛吃火鍋,乾隆就是標準的“火鍋控”,曾創下一個月連吃六十多次火鍋的記錄。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古人請你吃火鍋,憑當時的物質條件,你能吃過癮嗎?

西周時期有種“溫鼎”,鼎下有盛炭的金屬盤,這就是火鍋的雛形。西漢時出現分爲三格或五格的鍋具,可以說是“九宮火鍋”的鼻祖了。但這些所謂“火鍋”都以燉煮爲主,少了一種特定的動作—涮,而“涮”正是現代火鍋的靈魂。

古人也愛吃火鍋,乾隆曾一個月吃了60次火鍋

史籍中最早記載涮火鍋的吃法,是南宋文士林洪的《山家清供》一書。這天,林洪去武夷山拜訪著名隱士饒止翁,途中忽然下起大雪,一隻飛奔的野兔從山上滑落,恰巧被林洪抓到。他準備把野兔烤了,饒止翁說:“且慢,我們鄉下人有種新鮮的吃法。”他先把野兔肉切成薄片,泡在由酒、花椒、豆麪醬等配成的料汁中,然後在桌上放個生着炭的小火爐,爐上架個湯鍋。等水開後,兩人用筷子夾起泡好的肉片,放到開水鍋中撥弄一番,肉片燙熟後再隨意蘸些料汁就能吃了。林洪嘗後讚不絕口,大呼“開了眼界”。

幾年後,林洪又在臨安好友的家宴上吃到這道菜,開心地爲它賦詩“浪涌晴江雪,風翻晚照霞”,還爲它取了個唯美的名字“撥霞弄”。文藝範兒倒是十足,可白花花的開水鍋又算哪門子火鍋,聽起來就很寡淡。

正宗的麻辣火鍋,大致要到道光年間纔出現。在清末的北京,“清水銅鍋”仍是主流,頂多放點蔥段、薑片調鮮。而慈禧獨創了一道“菊花火鍋”,把稀鹽水泡過的金菊花放入雞汁中,成爲清香、鮮美的湯底。

古人也愛吃火鍋,乾隆曾一個月吃了60次火鍋 第2張

既然湯底有限,那要份芝麻醬總行吧?當然行,但要到清末或民國了。老北京人對芝麻醬愛得深沉,有一年北京的芝麻醬缺貨,老舍專門提案,希望政府出面解決芝麻醬的供應問題,理由是“北京人的夏天離不開芝麻醬”。

那在芝麻醬成爲主流蘸料之前,古人吃火鍋都蘸什麼呢?除了林洪記載的料汁,中國的醬其實由來已久,《周禮》中的“七菹”就是用韭、芹、苔、筍等七種蔬菜製成的菜醬,此外還有各種肉醬,種類多到令人眼花繚亂。而清代袁枚頗具創意地在醬中加入牛奶、腐乳、炒麪粉,很能滿足現代人的獵奇心理。

湯底有限、蘸料豐富,那菜品呢?牛肉肯定不能隨便涮,因爲很多朝代都禁止宰殺耕牛。不過,豬肉、羊肉都能管飽。在我國古代很長一段時間內,羊肉纔是佔據飯桌C位的角色,而且特別適合涮火鍋。此外,清代還盛行“野味火鍋”,主料是山雉,口感鮮嫩無比。

本着葷素結合的原則,中國本土產的蘿蔔、冬瓜、筍、藕等蔬菜隨你開涮。唐代傳入的菠菜,明代傳入的紅薯、土豆,清代傳入的生菜……火鍋菜單不斷刷新升級,總有一款能打動你的味蕾。

別看古人的物質條件沒那麼豐厚,但美食天賦真是刻在基因中的,如果他們請我們吃火鍋,還真能過癮!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