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龍場十分安靜但是環境惡劣,王陽明爲什麼會在這裏突然悟道?

龍場十分安靜但是環境惡劣,王陽明爲什麼會在這裏突然悟道?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陽明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所謂“龍場悟道”,是指明朝偉大的哲學家、心學家王陽明,在沒有成爲大師之前,被貶到貴州龍場驛站時,身處在安靜又困難的環境中,每日對自己歷年來的遭遇,日夜反省。終於在某一個月圓之夜,忽然大徹大悟,提出了“心纔是感應萬物的根本”這一心學命題。

此後,王陽明先生的全部思想和觀點,都是以此爲基礎而產生的,可見“龍場悟道”在心學發展中的地位。

在來到龍場之前,王陽明在兵部幹到了36歲。由於上書直言,遭宦官陷害,身陷大牢,還受到杖責四十的刑罰。死裏逃生後又被貶到龍場驛站做驛丞,其間經歷的磨難可想而知。可爲何他會在安靜但條件惡劣的龍場突然悟道呢?

龍場十分安靜但是環境惡劣,王陽明爲什麼會在這裏突然悟道?

一、社會背景和人生磨難。

首先,王陽明生活在一個儒家倫理濃厚的家庭中,倍受親人關愛。他的父親王華高中狀元,盡孝父母,都對王陽明的忠孝之情產生了深厚影響。這種儒家氛圍的家庭背景,爲王陽明的醒悟埋下了種子。

另外,當時的社會對成爲聖人有着執着的追求,王陽明也不例外。而要想成爲聖人,就必須讀懂朱熹的書。於是王陽明懷着成爲聖人的理想,反覆研讀朱熹的著作。雖然他並沒有從書中獲得“理”,可爲他後來的悟道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當時明朝已經沒落,皇帝朱厚照整日沉迷於紙醉金迷的奢靡生活,玩物喪志不思進取。而以劉瑾爲首的奸佞宦官把持朝政,所有的正義之言都被他們截獲,大多數官員不再上書。

從小立志做聖人的王陽明,卻展現出大無畏的氣概,冒死上書。結果得罪了劉瑾集團,不僅受到杖責,身陷牢獄,還被貶謫到貴州龍場。這些豐富而慘痛的人生經歷,恰恰促就了王陽明的開悟體驗。

龍場十分安靜但是環境惡劣,王陽明爲什麼會在這裏突然悟道? 第2張

二、惡劣的自然環境。

貴州龍場地處密林,雨量充沛,溼度較大,蛇獸遍地,瘴癘瀰漫,自然環境十分惡劣。說是貶爲驛丞,驛站卻沒有住房,糧食也極度匱乏。加上和當地少數民族語言不通,一般人很難適應。但王陽明卻沒有消沉,反而在這種嚴酷環境下,靜下心來思索人生的生死。從而爲他獲得“生死一念間”的感悟提供了直接現實的條件。

由於沒有房子,王陽明躺在自己壘的石墩裏。這讓他能排除雜念,專注於閉眼沉思,體會死亡,漸漸地進入忘我的境界。日積月累,在一個月明的夜晚,當雙眼和月亮碰撞的一剎那,他突然感覺自己內心與周圍萬物融爲一體,從而得出“心就是感應萬物的本體”之感悟。

龍場十分安靜但是環境惡劣,王陽明爲什麼會在這裏突然悟道? 第3張

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體驗。

在上書遭貶之前,王陽明前半生的生活一直順風順水,很難產生觸動心靈的感悟。但當他正義上書,踐行做聖賢之道時,卻遭受40杖擊的懲罰。要知道,不少人三十杖擊即喪命當場,而王陽明雖血肉模糊,人事不省,卻最終挺了過來。這是他第一次接近死亡。

出獄後被貶龍場,半路上又遭劉瑾指使錦衣衛追殺。雖兇險重重,一路艱辛,但終究躲過一劫,這是第二次接近死亡。到了龍場之後,毒蟲猛獸,瘴氣橫行,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艱險的生存環境,這是第三次接近死亡。

反覆生與死的體驗,讓王陽明看淡了一切,也因此獲得了神奇的開悟體驗。假如沒有前兩次的置之死地而後生,也就不會有第三次面對死亡的坦然。所以王陽明正是在生死的輪迴轉換間,參透了死亡問題,並在龍場悟出一個道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這也是王陽明知行合一心學的起源。

在經歷龍場悟道後,他跨越了面對死亡的恐懼,達到釋懷生命的精神境界,進入一種聖人精神狀態

此外,據記載王陽明從小就異於常人,其母親懷孕14個月才生下他,到了五歲時還不會說話,直到神僧提示他的父親,將“雲”改爲“陽明”,他纔開口說話。這一系列的神奇,均預示着王陽明後期悟道的發生。

聖人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天資聰穎,王陽明也不例外。在他11歲時,還沒有真正接受正規教育,就能隨口賦詩。曾有人懷疑他的才思,當場命題,他也是張口就來,引得在場的衆人皆爲驚歎。

等到15歲過後,王陽明還遠走居庸三關,學習騎射之術。而文武上的聰穎天資,也成爲他龍場悟道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

所以說,以當時社會政治背景,和與死神擦肩而過的苦難經歷,加上龍場惡劣但安寧的省悟環境,才成就了王陽明龍場悟道的成就。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