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漢長城有哪些歷史沿革?漢長城的修建過程是怎樣的?

漢長城有哪些歷史沿革?漢長城的修建過程是怎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初,匈奴乘中原戰亂,越過秦蒙恬所築長城,復與漢以戰國秦、趙、燕長城爲界。由於這條長城年久失修,北方守軍稀少,因此,強大的匈奴不斷進入長城以內擄掠,一直深入到代谷、太原、西河、上郡、北地等郡,漢高祖、惠帝、文帝、景帝被迫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嫁公主給單于爲閼氏(即王后),並賜予大量的財物。

但是,就是這樣一條破爛不堪的長城,也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軍事防禦作用如果不是匈奴大軍,一般不能進入長城擄掠。其次,如果守將得力,縱有匈奴大軍,也進不了長城。程不識也是守長城的名將,與李廣齊名,他治軍很嚴,隨時防禦匈奴突襲,匈奴也不敢來犯,也說明戰國長城起了一定作用。其後衛青、霍去病、公孫賀、公孫敖等出擊匈奴,均以趙、秦長城爲進攻退守的主要據點。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這表明,直到西漢前期,戰國秦、趙、燕長城仍在發揮軍事防禦作用,雖然它的防禦能力已大不如戰國時期了。直到漢武帝把匈奴趕到漠北以後,修復蒙恬所築秦長城和修建外長城,這條戰國秦、趙、燕長城才被放棄,它的軍事防禦作用也才隨之終結。

漢長城有哪些歷史沿革?漢長城的修建過程是怎樣的?

據史料記載,漢代長城修築於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元狩二年)。當時北方的匈奴勢力強大,常侵犯河西一帶,劫掠財糧牲畜,騷擾漢民農耕。爲使邊疆安寧,漢武帝多次採取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進行西征。打敗匈奴後,他開始向河西遷徙漢族居民,然後進行農業開發,緊接着在這裏駐紮軍隊,修築長城,以阻止匈奴再次入侵。

因此,漢代長城是在中國封建社會中第一次進行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歷史見證。這也爲此後在新疆建立西域都護府、暢通絲綢之路奠定了重要的歷史基礎。

修築過程

漠南之戰

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漢武帝發動漠南之戰,派兩路大軍北征匈奴,一路由李息率領出代郡向東吸引匈奴主力,另一路由衛青率領出雲中向西突襲匈奴右部。衛青領兵出雲中之後,沿着黃河向西橫掃直至隴西。奪取了具有戰略意義的河套地區。漢武帝又採納主父偃的建議,在河套地區設立朔方郡,徙民10萬人居往。又命蘇建調集10萬人築朔方城和修繕舊時秦萬里長城。

漢長城有哪些歷史沿革?漢長城的修建過程是怎樣的? 第2張

河西之戰

公元前121年(元狩二年)漢武帝發動河西之戰,派霍去病二次出奇兵,消滅匈奴4萬多人,又接收歸降的4萬多人,打跨了匈奴右部勢力,奪取了又一戰略要地河西走廊,此後,漢武帝依舊移民設郡,築塞佈防,於公元前121年設置武威、酒泉兩郡並開始建造東起令居(今永登縣)境內黃河西岸,沿河西走廊,西達酒泉北部金塔縣的“令居塞”長城,這是漢築河西長城的第一段。

漠北之戰

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漢武帝又發動漠北之戰,派大將軍衛青率5萬騎兵出定襄,驃騎將軍霍去病率5萬騎兵出代郡。衛青打敗匈奴左賢王直攻漠北。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築壇祭天,在姑衍(狼胥山西邊之山)闢場祭地,臨瀚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而還。此次戰爭迫使匈奴大部退出今內蒙古東部地區,“是後匈奴遠遁,而幕南(漠南)無王庭”。西漢王朝隨之遷烏桓人到邊塞地區做爲防禦匈奴的屏障,並開始修繕利用秦始皇萬里長城。

漢長城有哪些歷史沿革?漢長城的修建過程是怎樣的? 第3張

增郡修城

公元前111年(元鼎六年),據《史記·大宛列傳》載,漢武帝令從驃侯趙破奴大破匈奴,在河西走廊增設張掖、敦煌兩郡,“於是酒泉亭障至玉門矣。”據《漢書·張騫傳》載,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漢武帝又令趙破奴同王恢“擊破姑師,虜樓蘭王。酒泉列亭障至玉門矣。”據此兩條歷史記載可以斷定,此段長城的建築年代當在公元前111年至前108年之間,這是漢築河西長城的第二段。

公元前101年(太初四年),漢武帝又在派貳師將軍李廣利伐大宛之後,修築了從敦煌西即玉門至鹽澤(也稱“蒲昌海”,在今新疆羅布泊)的長城,《史記·大宛列傳》載:“敦煌置酒泉都尉;西至鹽水,往往有亭。”這是漢築河西長城的第三段。西漢河西長城是隨着河西四郡的建立而建立的,它對促進這一地區轉變爲農業區,爲西漢勢力進入西域及開闢和保護中西交通要道絲綢之路都具有重要意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