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末抗清名將史可法,堅守孤城卻無人救援

明末抗清名將史可法,堅守孤城卻無人救援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歷史上風雲人物輩出,史可法的故事大家聽過嗎?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公元1645年,大清豫親王多鐸率軍包圍了揚州城,當時鎮守揚州城的,正是明末抗清大將史可法。史可法一邊堅守孤城,一邊想方設法向南明求救,可是南明其他三鎮總兵卻無動於衷。

後來清軍用大炮轟城,史可法沒有辦法,只能寫血書向南京告急,可仍然沒有得到任何答覆。最終揚州城被清軍攻破,史可法拒降遇害,時年43歲。

史可法堅守孤城,拒不降清,其義舉不知爲後世多少人所敬佩,但他卻因沒有援兵而遇害,實在令人感到惋惜。那麼當時身爲南明督師的大將史可法,在被清軍圍困的情況下,連發多次求救檄文,爲何卻無一援兵來救呢?

明末抗清名將史可法,堅守孤城卻無人救援

一、得罪福王

崇禎皇帝自縊殉國後,南京百官擁立福王朱由崧登基,建立了南明政權,是爲弘光帝。弘光帝本該派兵支援史可法的,奈何在此之前,史可法曾經得罪過他,怎麼回事呢?

當初在決定擁立人選的時候,朝中大臣出現了分歧。東林黨人主張擁立潞王朱常淓,可部分將領主張擁立福王朱由崧。東林黨人的理由是,福王雖然是明神宗的孫子,但他有七大缺點:貪、淫、酗酒、不孝、虐待下屬、不讀書、干預官吏。而潞王雖然是明神宗的侄兒,可他賢良且聰慧,應當立爲王。

後來東林黨人的意見,被以文書的形式,通報給時任南京兵部尚書的史可法。史可法本身也是東林黨人,所以他自然同意文書上的意見。

鳳陽總督馬士英支持的是福王,他也來詢問史可法的意見,結果史可法就把福王的七大缺點告訴了他,還說福王:“在藩不忠不孝,恐難主天下。”

然而福王最終靠着江北四鎮,以及馬士英等勢力的支持,順利登上了皇位。馬士英因爲擁立之功,成爲南明政權的首輔大臣。更沒想到的是,馬士英竟然將史可法之前的話,以文書的方式上報給弘光帝,可想弘光帝有多生氣。

弘光帝正愁怎麼報復史可法,誰知他就主動請求出京督軍,鎮守淮揚,弘光帝自然欣然應允。在這種情況下,弘光帝怎麼可能去救史可法呢?

二、南明內訌

就算弘光帝不想救史可法,那麼南明政權的其他軍事力量,也不該就這樣看着揚州失陷啊。這就要怪他們只顧着內訌,看不清局勢了。

弘光帝是藉助江北四鎮的勢力,以及馬士英的幫助才登基爲帝,江北四鎮主要就是高傑、黃得功、劉良佐和劉澤清四股勢力。其中高傑駐守泗州,黃得功駐守廬州,劉良佐駐守臨淮,劉澤清駐守淮安。同時在武昌,還有一支左良玉率領的部隊。

原本他們共同組成江淮防線,防止清軍南下,可當清軍真正南下的時候,他們卻忙着內訌。左良玉與馬士英對立,他甚至發佈檄文討伐馬士英。後者隨即調江北三鎮(高傑當時已被清軍誘殺)勢力來保衛南京。三鎮勢力一離開,江淮防線就被打開,清軍趁機南下,包圍了揚州。

緊接着左良玉暴病而亡,南京之危已解除,這時候他們明明可以團結起來,發兵救援揚州,可是諸將各懷鬼胎。黃得功以要保衛南京爲由,不肯出兵救援,劉澤清、劉良佐見清軍來勢洶洶,竟然選擇了降敵。

明末抗清名將史可法,堅守孤城卻無人救援 第2張

三、一盤散沙

這一盤散沙說的就是南明政權,因爲當時不僅內訌嚴重,而且皇帝昏庸,權臣當道。弘光帝對首輔馬士英言聽計從,可馬士英欺上瞞下,視軍國大事如同兒戲。

而弘光帝呢,卻在如此緊急的情況下,還想着擴充後宮,修建宮殿,只顧着享樂。可以說當初東林黨列出的七大缺點,弘光帝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至於馬士英,他當初既然會打史可法的小報告,如今自然也不會想着去救他。

南明在皇帝昏庸、權臣當道、內訌不斷的情況下,已經猶如一盤散沙,就算史可法堅持再久,也不會看到一個救兵。

史可法生前寫了四封遺書,其中一封是寫給大清豫親王多鐸的,裏面這樣說道:“敗軍之將,不可言勇;負國之臣,不可言忠。身死封疆,實有餘恨。得以骸骨歸葬鐘山之側,求太祖高皇帝鑑此心,於願足矣。”

可見在久久等不到援兵的情況下,史可法早已看清現實,也接受了現實,但他能夠爲國犧牲,在他看來是無愧無悔的。然而弘光帝與馬士英卻想不到,在他們盡情享樂的時候,爲他們提供保障的正是史可法。

史可法死了不到一個月,弘光政權就玩完了,弘光帝和馬士英最終都死在清軍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