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古代從一品官員到正一品官員很難嗎 看看陳廷敬和劉墉就知道了

古代從一品官員到正一品官員很難嗎 看看陳廷敬和劉墉就知道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4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古代官員晉升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清代不設宰相,但名義上也有宰輔的稱呼,如果身兼軍機大臣、大學士兩職,則有宰相之實,若僅有大學士一職則有宰相之名。不管是“實”還是“名”,前提都得是內閣大學士。

古代從一品官員到正一品官員很難嗎 看看陳廷敬和劉墉就知道了

清代官制,文職的最高品級爲內閣大學士,秩正一品。當然這裏說的是實職,諸如太師、太傅、太保這一類的虛銜不算在內。按照正常的晉升程序,漢人升任大學士者一般爲協辦大學士、各部尚書及左都御史,如果是滿洲貴族、皇親國戚,則渠道較多,全憑皇帝的個人意願。那麼正常情況下,從一品的尚書升任正一品大學士有多大的難度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了解一下清代的內閣大學士情況

清代的內閣沿襲明代,但在關外時期稱爲內三院。天聰十年,設內三院,即國史院、祕書院、弘文院,各設大學士一人。順治初年,設滿、漢大學士,兼各部尚書銜,無定額。順治十五年定,以大學士分兼殿閣,分別稱中和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

康熙年間,滿、漢大學士率用四員,至雍正年間,多用至六員,且定大學士品級爲正一品。乾隆十三年,大學士殿閣銜改四殿二閣爲三殿三閣,即省去中和殿,增入體仁閣。乾隆十三年上諭:“內閣居六卿之首,滿、漢大學士應有定員,方合體制。嗣後著定爲滿、漢各二員。其協辦滿、漢或一員或二員,因人酌派。”

古代從一品官員到正一品官員很難嗎 看看陳廷敬和劉墉就知道了 第2張

在這道上諭中,乾隆帝還特別指出:“補授大學士,由內閣請旨,其中人選惟六部尚書和左都御史而已,內大臣及外總督等官拜者,乃出特旨,不在開列內。”

從以上介紹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大學士人數最多時爲6人,正常情況下僅有4人,且通常情況下,是在六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和左都御史進行挑選升任。如果以品級而言,升任大學士者皆爲從一品官。

清代堂官實行的是滿漢雙軌制,六部共有尚書12人,都察院左都御史2人,外加協辦大學士2人,共計16人。以這個比例來看,升任大學士的機會不算低,但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的。事實上,大多數人一輩子都會定格在從一品的這個位置上。這裏面有幾個原因:

1、六部尚書、左都御史的平行調動更多

六部雖然在行政級別上是平行的,但其政治地位有着顯著的差別。吏、戶、禮、兵、刑、工六部被形象地比喻爲“貴、富、貧、武、威、賤”。以實際地位而言,吏部的地位最高,明代時期,吏部侍郎和其他五部的尚書相當。

古代從一品官員到正一品官員很難嗎 看看陳廷敬和劉墉就知道了 第3張

也就是說,如果從工部尚書調任爲其他五部尚書,名義上是平行調動,實際上就是升級。換言之,如果吏部尚書調任爲禮部尚書,則是明升暗降。這種情況十分多見,比如康熙時期的陳廷敬,從工部調任戶部,再調任吏部,前後經歷了十餘年的時間,品級不動但地位得到提升。

當然,同樣是平級調動,還有一人身兼多部尚書的例子,這也是常有之事,如乾隆時期的和珅,身兼戶部、吏部、刑部三部尚書,這種情況也屬於升級。還有的是從尚書調任爲左都御史,或是左都御史調任尚書。有清一代,在尚書任上一干就是數十年的大有人在,較爲理想的就是從地位一般的部平調到吏部或是戶部。

2、升任大學士需按資排輩,和一般的晉升有所不同

大學士名義上都是正一品,但其地位略有差別,順序從高到低爲:中和殿、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後來變成: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體仁閣。大學士的遷轉也大多按從體仁閣至文華殿這樣的順序遷轉。

古代從一品官員到正一品官員很難嗎 看看陳廷敬和劉墉就知道了 第4張

一般情況下升任大學士之人都是德高望重或是建有特殊功勳者,除非犯有重大過失纔會被革掉大學士一職,這種情況並不多見。而且到了這個級別,基本不存在到年齡退休的情況,都是一直幹到死。也就說,只有等到坑騰出來了,剩下的蘿蔔才能填進去。

上面說到晉升大學士必須是六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和左都御史,但實際情況卻是協辦大學士享有優先權,大學士一職空缺,首先是協辦大學士加以補充,這種情況到了清中期以後幾乎成了常態。晚清時期,翁同龢身爲戶部尚書,他希望躋身內閣大學士,於是便讓袁世凱去遊說李鴻章,希望他辭去文華殿大學士一職,好讓他填補協辦大學士的空缺。

從一定程度而言,尚書想要成爲大學士,首先要取得協辦大學士這一資格,儘管他們的品級都是從一品,但這一步必不可少。當然這並不絕對,特例總是有的。而且需要指出的是,像兵部、刑部、工部這樣的尚書,直接提拔爲大學士的機會並不大,他們需要先升任吏部、戶部、禮部尚書後,纔有可能獲得提拔。

古代從一品官員到正一品官員很難嗎 看看陳廷敬和劉墉就知道了 第5張

3、年齡始終是個無法突破的坎

從初入官場到官居尚書,這對於大部分官員來講,已經是十分幸運了,就算是火箭式的提拔,晉升到尚書這個級別恐怕也要步入晚年了。清代進士的平均年齡大致是34歲,到了尚書這個級別至少也要五十歲以上了,只有那些健康狀況十分良好的人,纔有可能被進一步提升,位極人臣。

年輕官員被提拔爲大學士的例子不是沒有,但這基本和漢人無緣。這種情況在乾隆朝較爲常見,如遏必隆之孫訥親於乾隆十年被提拔爲保和殿大學士,年僅25歲;孝賢皇后之弟傅恆,於乾隆十三年被授予保和殿大學士,年僅27歲;和珅於乾隆五十一年任文華殿大學士,時年36歲。

由從一品的尚書升任正一品的大學士難度之大或許還不夠直觀,那麼我們以兩個著名的漢大臣——陳廷敬、劉墉爲例進行說明。

古代從一品官員到正一品官員很難嗎 看看陳廷敬和劉墉就知道了 第6張

陳廷敬是康熙朝著名的大臣,一度被倚爲心腹。他於順治十五年(1658)中進士,時年21歲,可謂少年得志。康熙二十三年(1684),陳廷敬升任左都御史,跨入從一品這個階梯。但此後一直在左都御史、工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任上來回轉圈。直到康熙四十二年(1703)才拜爲文淵閣大學士,由從一品到正一品,陳廷敬頭尾走了二十年的時間。

劉墉是乾隆朝的名臣,他於乾隆二十年(1755)中進士,時年32歲。乾隆四十六年(1781)升任左都御史,此後一直在左都御史、直隸總督、吏部尚書等任上轉圈,直到嘉慶二年(1797)年,才升任體仁閣大學士,由從一品到正一品,劉墉走了十六年的時間。

古代從一品官員到正一品官員很難嗎 看看陳廷敬和劉墉就知道了 第7張

像陳廷敬、劉墉這樣備受皇帝寵信的官員尚且如此,那麼可想可知,其他人的升遷難度有多大了。入閣拜相、位極人臣對於絕大多數高級官僚來說,無疑是一個難以突破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