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被稱爲“千古第一陽謀”的計策是什麼?陽謀和陰謀有什麼區別?

被稱爲“千古第一陽謀”的計策是什麼?陽謀和陰謀有什麼區別?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被稱爲“千古第一陽謀”的計策是什麼?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謀”,是指計謀,就是說要有計劃地去達到目的,這其中大致可以分爲“陽謀”和“陰謀”兩種。

“陰謀”,是一個貶義詞,是指引導對方犯大家公認的錯誤,方法是基於編織偏離事實的謊言。

“陽謀”,是相對於陰謀而言的,是一箇中性詞,是指在現有條件下,不影響別人、也不依賴別人,正大光明的改變自己的資源配置,提高效率,達到一個更好的結果,或者是實現更高的期望。

被稱爲“千古第一陽謀”的計策是什麼?陽謀和陰謀有什麼區別?

陰謀,一般是指做壞事,是有跡可尋,是有破綻的,而陽謀一般都不是做壞事,且是隨勢而動,是無跡可尋,比起陰謀來高明多了,也更加難以實施。

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一個被大家公認爲“千古第一陽謀”的故事,這比起那些見不得人的陰謀,不知道要狠多少倍,而且中招者還一個接一個的被迫跳下去。

這個“千古第一陽謀”就是漢武帝在位之時,在主父偃的建議下,推行的“推恩令”,削藩於無形之中,不可謂不狠。

被稱爲“千古第一陽謀”的計策是什麼?陽謀和陰謀有什麼區別? 第2張

公元前202年,劉邦在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中獲勝,在山東定陶登基即位,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劉邦在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之時,認爲不能在全國範圍內全面施行郡縣制,改用分封諸侯王,施行郡國並行制的形式,控制全國。

起初劉邦分封了八大異姓諸侯王和一批同姓諸侯王,但是後來八大異姓諸侯王除了長沙王吳芮,其他人都相繼起兵叛亂,步入晚年的劉邦拖着年邁體弱的身體,這才平定了異姓諸侯王的叛亂。公元前195年,劉邦立下“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白馬之盟。

到了漢文帝時期,西漢的統治已經鞏固,可是朝廷直接控制地區僅限於關中、河東等地區,控制區還不到漢朝疆域的一般,其他地區皆在諸侯王的統治下。日益強大的諸侯王勢力,已經極大地威脅到了漢帝的皇權。

被稱爲“千古第一陽謀”的計策是什麼?陽謀和陰謀有什麼區別? 第3張

漢文帝在位之時,淮南王劉安意圖謀反,被朝廷以雷霆手段鎮壓,這給漢文帝敲響了警鐘,在賈誼的建議下,漢文帝採取了“衆建諸侯而少其力”的措施,但卻並未徹底解決諸侯王問題。

到了漢景帝時期,諸侯王問題已經成爲了漢朝統治者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漢景帝接受了大臣晁錯的建議,直接削藩,結果吳、楚等七國聯手發動了叛亂,史稱“七國之亂”,其餘諸侯王也蠢蠢欲動,漢景帝無奈之下只能誅殺晁錯,以平息各個諸侯王的怒火,隨後又派遣大將軍周亞夫率軍平叛。雖然叛亂被平定了,諸侯王的勢力也受到一定的打擊,但是諸侯王問題仍舊沒有得到解決。

漢武帝即位之後,諸侯王問題仍未徹底根治,諸侯王驕奢淫逸,其中的大國的諸侯王出遊陣勢都要比漢帝的陣勢大,尤其是在平定“七國之亂”中立下赫赫戰功的樑王(漢景帝之弟),連城數十,地方千里,武裝力量極其強大,嚴重威脅到了漢武帝的統治。

被稱爲“千古第一陽謀”的計策是什麼?陽謀和陰謀有什麼區別? 第4張

在這種情況下,大臣主父偃提出了被稱之爲“千古第一陽謀”的“推恩令”,即建議各諸侯王將除王太子之外的子嗣分封爲列侯,名義上是對諸侯王的子嗣施加恩惠,實際上則是使得各個諸侯國越分越小,從此失去對抗中央朝廷的實力。這一建議迎合了漢武帝加強皇權的想法,被漢武帝所採納。

此時正值樑王上書請求將自己的封地分出一半給弟弟城陽王,漢武帝趁機開始推行“推恩令”,而各個諸侯王見勢力最強的樑王都主動分出封地,又怎麼會生得出反抗之心?

就這樣,中招的這些人,也就是漢朝的諸侯王們,只能老老實實地跳進火坑,將自己的封國越分越小。而後,漢武帝又找藉口收回了近半的封國,從此之後,諸侯王問題得以徹底解決,諸侯王再也不能威脅中央朝廷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