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揭祕:歷史上的“四大陽謀”分別是什麼?

揭祕:歷史上的“四大陽謀”分別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華夏文明中,多少謀略令人稱奇樂道,有君王治國,將帥運籌帷幄。而有一些謀略,敵我雙方都知曉,卻又無可奈何的走進去。

在歷史上涌現出諸多謀士,爲天下安定出謀劃策,陰謀詭計我們都可以理解,而其中的“陽謀”更是讓人稱奇。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揭祕:歷史上的“四大陽謀”分別是什麼?

二桃殺三士

第四,二桃殺三士 二桃殺三士是中國古代一則歷史故事,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

春秋時代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晏子爲避免造成未來可能的禍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

晏子於是設了一個局:讓齊景公把三位勇士請來,要賞賜他們三位兩顆珍貴的桃子;而三個人無法平分兩顆桃子,晏子便提出協調辦法讓他們三人比功勞,功勞大的就可以取一顆桃。

於是公孫接與田開疆都先報出他們自己的功績,分別各拿了一個桃子。

這時,古冶子認爲自己功勞更大,氣得拔劍指責前二者;而公孫接與田開疆聽到古冶子報出自己的功勞之後,也自覺不如,羞愧之餘便將桃子讓出並拔劍自刎。

古冶子看到別人爲了而自己犧牲的醜態感到羞恥,因此也拔劍自刎——就這樣,只靠着兩顆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個威脅。

不得不說這樣心理學的運用真是如火純青的地步。如果他們三個人有其中一個人主動讓步,不要桃子,那麼他們三個人因此會走向分裂,最後結局也是註定的,不得不說,古人在運用心理學方面也是一流的。

揭祕:歷史上的“四大陽謀”分別是什麼? 第2張

遠交近攻

第三,遠交近攻 遠交近攻是戰國時秦國採取的一種外交策略,出自《戰國策·秦策三》。

公元前266年,秦昭王任用范雎爲相,並積極推行范雎的“遠交近攻”策略。遠交近攻先把鬥爭重點放在近旁的韓趙,對較遠的齊燕暫置不顧,穩住楚國和魏國。

“遠交近攻”策略的鬥爭重點放在離秦國較近的韓趙二國,因爲韓趙兩國最近,國力最弱。穩住楚國與魏國兩個巨無霸,暫時對較遠的燕齊置之不顧。

“遠交近攻”不僅鞏固了秦國所攻取的土地,還破壞了六國的“合縱聯盟”,加快了秦國統一的步伐。

此後秦國就以這樣的外交策略,開始了統一天下的大業,遠的置之不理,強的聯合安撫,近的步步逼近。這樣的外交策略,符合地勢,符合用兵,爲秦國橫掃六合,繪製了藍本。

秦始皇即位之後,正是按照遠交近攻的方略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秦國在統一戰爭中先攻下韓魏,然後攻破趙燕統一北方,之後多路出擊攻破楚國平定南方,最後大軍壓境使齊國投降。

秦始皇嬴政發動的統一戰爭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中央集權國家,即秦朝。

推恩令

第二,推恩令 漢朝建立之後,劉邦分封了很多同姓王和異性王。無論是同姓王還是異姓王都威脅到漢朝中央的統治。

漢武帝即位之後,爲鞏固中央集權頒佈推恩令,規定把以前只有嫡長子繼承諸侯王的規定改爲嫡長子、次子和庶子都可以繼承封號和封地。

這樣一代代的分封,諸侯國就變得越來越小,權利也就越來越小,從而達到集中皇權的目的。

推恩令的頒佈如果執行諸侯王就要被分裂,畢竟在那樣的一個時期,每一個諸侯王都是有很多老婆的,同樣也會有很多兒子。把自己的封地再從新分封給自己的兒子們,每個人所得到的封地就會越來越少,而是失去和中央抗衡的實力。

如果各個諸侯國不執行推恩令,那麼諸侯國內部就會發生內亂、父子會反目成仇,即使一個兒子不要封地,不代表其他兒子不要封地。內部的不團結也必將走向分裂。

推恩令的高明之處在於,無論諸侯國執行與不執行推恩令,其結果都是諸侯國實力在不斷的慢慢削弱,從而失去去中央抗衡的實力,明知是火坑也要往裏面跳。

推恩令使漢武帝心中大喜,使各個諸侯國看到了自己的末日,但是又無可奈何。

挾天子以令諸侯

挾天子以令諸侯 東漢末年,漢室衰敗,羣雄並起,國家動盪。董卓被呂布所殺後,長安大亂,漢獻帝從長安一路落魄逃回洛陽,衣不蔽體,食不果腹。

曹操得知漢獻帝的下落後,把他接到許昌保護起來。曹操那時雖然實力不及袁紹,但是有漢獻帝這樣的軟實力,皇權正統性。

這樣一來,雖然曹操並不是最強的割據勢力,但是佔據了道德的制高點,從此之後,反對曹操就是反對皇帝,此後曹操以天子之令征戰四方進而統一了北方。

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人人都明白,天子只是一個擺設,所有的指令都是曹操下發的。但是卻沒有一個人有勇氣和智慧去揭穿這一切,因爲曹操明白控制了皇帝就是控制了天下。在封建社會中,皇上就是天下正統,或者你知道做錯了,但是也不能反對。

我們的古人其實也是非常有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