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古代關中是哪些地方?爲什麼帝國要統一得先統一關中?

古代關中是哪些地方?爲什麼帝國要統一得先統一關中?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古代關中是哪些地方?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關中,西起寶雞,東至三門峽,南接秦嶺,北臨黃土高原,東西長達三百公里。關中腹地爲渭河、涇河、洛河三河形成的沖積平原,號稱“八百里秦川”。三河及其支流縱橫分佈,土地肥沃,灌溉便利,農業發達。

古代關中是哪些地方?爲什麼帝國要統一得先統一關中?

圖-關中與河西河東

關中區別於同樣土地肥沃的華北平原、江漢平原的巨大優勢,在於其易守難攻的地理位置。

關中成爲帝王之地,是從周朝開始的,周武王從關中起兵,會盟天下諸侯東出函谷,一舉而奪天下,建立八百年赫赫大周朝。

周朝雖然得了天下,卻並沒有遷都中原,而是繼續在關中建都,把中原廣闊的土地分封給其他諸侯。當時周公旦對關中的評價是:“被[pī]山帶河,沃野千里,天下形勝,莫過於此。”

在周人的眼中,關中就是天下最好的地方,哪兒都比不上。後來的秦、漢、唐等朝代與周朝一樣,都是先立足於關中,再東進吞併天下。

關中,到底有何地理優勢呢?我們先看古代英雄對關中的看法及關中帝王之地的發展歷程。

戰國時期,縱橫家蘇秦對秦惠文王評價關中:“秦,四塞之國,被山帶渭,以秦士民之衆,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稱帝而治。”蘇秦所說的四塞,是指關中東部的函谷關,東南的武關,西部的大散關,西北的蕭關。意思是關中地勢顯要,有山有水,守住這四座關卡,再將關中衆多的百姓武裝起來,足可吞併天下。蘇秦不愧是佩戴六國相印的大縱橫家,他對關中的評價非常中肯,他的預言最終成了現實,秦國就是從關中四塞之地統一天下。

秦昭襄王時期,范雎對關中的評價則更爲直接:“利則出攻,不利則入守,此王者之地也。”范雎這個評價也非常到位,打得贏就東出進攻,打不贏就回來守住函谷關和黃河一線,這樣的地方不是王者之地是什麼。

後來的秦漢之際,項羽滅秦朝之後,準備建都的時候,謀臣韓生建議項羽說:“關中,阻山帶河,四塞之地,地肥饒,可都以霸。”韓生建議項羽在關中建都成就霸業,可是項羽不以爲然,結果怎麼樣後人都知道了。

接着劉邦擊敗項羽,在選擇都城時,謀臣婁敬建議:“夫與人鬥,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勝也;今陛下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吭而拊其背也。”婁敬的意思是,與人打架,如果不扼別人的喉嚨,按住他的背部,就不算打贏。如果在關中建都,就扼住了東方各國的咽喉,按住了他們的背部,此乃必勝之地。

大名鼎鼎的張良則分析:“關中,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比起婁敬的誇張比喻,張良顯然更實在,他認爲關中防守只要守住東面就行了,進攻卻可以順流而下,非常便利。

劉邦的另一個謀臣田肯同樣描述過關中:“秦,形勝之國也,帶河阻山,地勢便利,其以下兵於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意思是從關中出兵攻打其他諸侯,就像從高屋之上倒水一樣有優勢。比起婁敬的幽默,張良的實在,田肯的文學色彩隆重,高屋建瓴這個成語就是出自這裏。

英雄所見略同,這麼多人肯定關中,劉邦最終建都關中長安,於是一個大漢王朝誕生了。

接下來西漢時期,太史公司馬遷寫下歷史鉅著《史記》,他對關中的地勢也深有感觸,在《史記》中寫道:“夫作事者,必於東南,收功實者,常於西北。” 意思是成就大事稱霸,東南的越國楚國是好地方,但是最終建立王朝,還是關中最佳。

太史公的話,在今天依然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在美國NBA有一句名言:進攻贏得勝利,防守贏得總冠軍。關中正是有了絕佳的防守條件,才屢屢成爲王朝的龍升之地。太史公不知道NBA這回事,他的話是對前面朝代的總結,但是他這麼精闢的概括同樣適用於後世。

在經歷三國魏晉南北朝及短暫隋朝的亂世之後,中國歷史迎來一個偉大的朝代唐朝。

在唐朝建立之前,唐太宗李世民向其父李淵說明關中的地理優勢之後,建議李淵先攻取關中:“關中豪傑並起,未知所附,公若鼓行而西,撫而有之,如探囊中之物耳。”

這裏李世民將關中的地位再度拔高,不但肯定了關中的地理優勢,而且提到關中的人比較善戰,只要控制了關中的豪傑,統一天下就像驅虎擒狼,有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在漢唐時代,關隴集團確實是一支能夠左右天下局勢的重要軍事力量。後來李淵聽從了李世民的建議,果然是先取關中,後得天下。

古代關中是哪些地方?爲什麼帝國要統一得先統一關中? 第2張

圖-關中附近地形

唐朝之後是宋朝,宋太祖趙匡胤雖然定都開封,但他真正理想的建都地方是長安。趙匡胤曾經道:“遷河南未已,久當遷長安。欲據山河之險而去冗兵,循周漢故事,以安天下也。”雖然北宋在軍事上表現一般,但宋太祖趙匡胤想開創一個比肩周朝和漢朝的偉大朝代,心情可以理解。

後來北宋滅亡,趙構重建南宋,在選擇都城的時候,大臣李綱建議道:“關中爲上,襄陽次之,建康爲下。自古中興之主,起於西北,則足以據中原而有東南;起於東南,則不能復中原而有西北。”雖然趙構被迫最後選擇了下策的南京(建康),但是李綱的話還是相當有水準,所謂自古橫掃天下的帝王,大多來自西北關中,佔據東南地方的,歷史上很少有打到關中甚至統一天下的。

宋朝之後,元朝、明朝、清朝,北京繼西安之後成爲了帝王之都,關中的政治影響有所下降,這主要是熱兵器逐漸盛行之後,關中的地利因素有所下降,再者通往關中的道路由於過於險峻,導致關中的經濟有所落後。

到了二戰時期,關中再次讓世人仰望其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如果用戰國七雄的疆域來推演,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長沙、洛陽等東方六國的領土全部淪陷了,唯獨秦國的關中還在中國人手中。

日本人爲什麼沒有進入關中,洗劫西安?二戰時期,只有關中和四川兩個人口密度大的地理板塊,還掌控在中國人手裏。

當時國民政府臨時建都重慶,國民革命軍的主力也在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同樣扼守了三峽這個險峻的要道,重慶沒有淪陷當在情理之中。

可是當時的關中,駐守的中國軍隊並非裝備最精良的直系部隊。敢於挑戰美國的日本軍隊,在關中東部以外的中條山,與這支雜牌軍打了一仗之後,便放棄了進入關中的打算。

當然日本人完全有實力打下關中,他們望而卻步,是對佔據關中信心不足。關中的地緣呈現橢圓形,進入關中後戰線非常長,物資補給很困難,而且還要防範陝北高原的紅軍,以及秦嶺當中或紅或白或黑的武裝力量。衡量再三,日本人還是放棄進入關中,可見關中地緣優勢之特殊。

在戰國時期,秦國統一六國之前,是先佔據關中和四川盆地(當時屬於巴國和蜀國)之後,纔對東方六國發起總攻的,同時佔有關中和四川盆地,秦國的地緣優勢也是非常明顯。

即便是今天,我們攤開中國地圖,你會發現陝西省在中國最中部,西安是中國最中心,這或許也是長安能作爲十三個朝代都城的一個重要原因。

既然關中這麼重要,那麼秦國又是如何統一關中的呢?

戰國最後十年,秦國最終統一六國,開創了一個大一統時代,但是春秋初年的秦國,不得不爲統一關中而進行殘酷激烈的戰爭。

顯然,要統一天下,先統一關中,是必然的條件。

秦憲公時期,秦國在關中立足,並且與中原文明聯姻,確立了一方諸侯的地位。然而秦國要成爲關中唯一的王者,必須擊敗那個曾給秦人帶來無數麻煩的蕩社戎。

蕩社戎,是犬戎的一個分支,周平王東遷之後,蕩社一族便走下高原,到達關中的腹心鎬京一帶,建立城邑,統治當地周人。

當年秦文公很有先見之明,與蕩社小規模交鋒之後便開始休養生息,不然秦人很早就會陷入與蕩社戎的糾纏之中,喪失發展的機遇。

秦憲公時代,秦人與蕩社人有過幾次大交鋒,無論是戰爭的過程還是結果,秦人都不佔優。而秦國三位大庶長提出先滅遠處亳戎的戰略,也是無比正確的,這樣秦人在與蕩社決戰之前,土地和人口都得以擴增。

由於蕩社人所處的位置在關中中部,秦人發展到一定程度,他們與蕩社人,就到了必有一戰的時刻。

不過秦人在與蕩社人大決戰之前,秦人內部關係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隨着秦憲公逐漸成熟,他不再事事對三位輔政大臣言聽計從,秦憲公開始培養自己的勢力,從三位大庶長手中分權。

當年秦文公去世,託孤弗忌、威壘、三父這三位大庶長輔佐秦憲公,三位老臣的確也兢兢業業,在他們的戮力而爲之下,秦國實力與日俱增。

但是隨着秦憲公一天天成熟,三位大庶長卻並不願意放棄手中的權力。要三位大庶長交出手中的兵權,對他們三個來說,無異於釜底抽薪。

正當秦憲公與三位大庶長明爭暗鬥,僵持不下時,蕩社人突然來襲。

幾年前秦國攻滅亳戎,亳戎王投奔蕩社,此番蕩社人出兵協助亳戎王,來收復亳戎舊地。在這緊急時分,三位大庶長還是略微妥協,他們分出一軍與秦憲公,四人領着秦國大軍,前往亳戎舊地。

亳戎故地,只見蕩社人旌旗齊整,人馬雄壯,這可多少出乎秦人的意料。

高原民族雖然勇猛,但作戰時通常隊形散亂,可是這蕩社人,經過幾十年的學習,竟然也如中原軍隊一般強調紀律和陣法。

兩軍對壘,蕩社王單騎出陣,手挽強弓,一箭正中秦軍前排舉旗的馬匹,戰馬來不及嘶叫便應聲而倒,連同秦軍旗幟也一併倒地。那邊蕩社軍歡聲雷動,軍心大受鼓舞。

蕩社王在兩軍交戰前耍這麼一手,意在振奮士氣,同時他清楚秦國國君秦憲公是個少年,無法與自己匹敵箭術。

秦軍三位大庶長見狀,性子最急的威壘已經拍馬準備迎戰,怎麼樣也要射倒對方一個旗兵,還以顏色。

此時一人大喝一聲,飛騎出陣,衆人一看,青銅銀色甲,烈火繡花袍,正是英俊少年秦憲公。秦憲公拍馬上前幾步,蕩社王卻面無懼色,騎馬不慌不忙退回陣中,帶有輕蔑之色。

秦軍上萬士卒,全都心繫他們的國君,只見秦憲公張弓挾矢,箭無虛發,對方前排旗兵無不應弦而倒。秦軍由此士氣大振,喊聲和鼓聲更是蓋過對方。

雙方耍完戰前的套路,展開又一場惡戰,這次秦國與蕩社再次打了個不分勝負,兩敗俱傷,最終蕩社人只得退去。

這一戰中唯一有收穫的就是秦憲公,親自領兵出征,還在陣前威風了一次,讓這位少年國君在秦軍中風光無限。

這幾年秦國與蕩社的幾次大戰,讓雙方都有種傷不起的感覺,秦國的作戰方式與蕩社並無差別,在軍力相差無幾的情況下,雙方損失也差不多。

秦軍中軍大帳,四位領袖聚在一起,商議如何對付這難纏的蕩社。

此番秦憲公首次與三位大庶長共同商討軍情,他興奮道:“蕩社人衆,我等應多用奇謀,硬拼則得不償失。”

威壘直言:“敢問主公,有何奇謀?”

秦憲公早從王姬處得知,雖然周人與戎人有幾百年的仇恨,但是蕩社人卻在利用周人,他們與秦人一樣,也從周朝遺民當中選拔壯丁入伍。

秦憲公氣定神閒道:“蕩社人從周人中徵兵,若我等用間,散佈言語,周人必不肯從軍,如此蕩社人會越打越少。”

一番話說完,一向精明的三父,刮目相看道:“主公聖明,真乃妙計!”

此後秦國派出大量周人,到蕩社人控制的地盤,散佈蕩社人趕走周天子的歷史,鼓動周人仇視蕩社。

這一招還真有奇效,周朝遺民本來就鐵骨錚錚,被秦國這一離間,都不願意參加蕩社軍隊,有些已經加入蕩社軍的周人也當了逃兵,更有些周人前來投奔秦國。

這次秦國的伯爵爵位可幫了大忙,放眼整個關中,也就秦人有一個正統的周朝爵位,其號召力與其他犬戎部落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雖然秦國內部出現了矛盾,但在對付外敵方面,卻無比團結。三位大庶長在做戰前準備的時候不遺餘力,秦憲公也沒有閒着,時常到軍中與將士交流,鼓舞士氣。

公元前704年,經過幾年的準備,糧草充足、軍容齊整的秦國開始對蕩社大規模用兵。這次秦軍最大的變化就是,祕密製造了一百乘戰車。

春秋時代的戰爭,多是兩軍選擇一塊平原,互相攻殺。關中這種地方,一望無際的平原,也不用選,隨處都是可以是戰場。秦人通過與東方文明的聯姻,各方面都學習東方先進的文化,戰爭方面更是要吸收東方的精華。

周朝諸侯作戰,最主要的兵種就是戰車,此前秦人一直沒有這一兵種,這幾年爲了對付蕩社,開始製造兵車,並且成規模地訓練演習。

兵車相對步兵和騎兵,最大的優勢就是衝擊力強,穩定性高。果不其然,當秦人與蕩社大戰的時候,兵車無以倫比的衝擊力,像坦克衝擊步兵一樣,衝開了蕩社人密密麻麻的騎兵陣,將蕩社軍分割爲無數個雜亂的小陣。

這一戰,秦軍終於首次戰勝蕩社軍,這得益於秦人與東方文明的融合。除了車兵,秦人還裝備了東方纔有的強弩,其射程比弓箭遠得多,穩定性也更好一些。

這些從東方學習而來的技術,首先要感謝秦憲公的兩位夫人王姬和魯姬,正是她們的到來,秦人才得以從東方引進能工巧匠,打造戰車和強弩。

此戰過後,秦軍並沒有凱旋退兵,他們繼續尋找蕩社殘餘軍隊進行決戰。蕩社軍人越打越少,由於秦人用間得當,蕩社人很難從周人遺民中得到兵員的補充。

戰爭打到這個份上,蕩社已經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沒有周人的大力支持,想成爲關中的王者,無異於癡人說夢。

秦國用間作戰,一直很有手段,到了戰國末期,秦國統一天下大勢已定之時,還是先用離間計除掉趙國大將李牧,這才與趙國進行決戰。

不一根筋死拼,懂得周旋,這是秦國最後能一統天下的優勢之一。

古代關中是哪些地方?爲什麼帝國要統一得先統一關中? 第3張

圖-秦國滅蕩社後疆域

蕩社王與毫王兵敗,向北逃竄,準備撤回到高原之上。然而關中一馬平川,毫無掩藏的環境,實在不適合逃跑。二王被秦軍追上並且包圍,秦憲公和三位大庶長弗忌、威壘、三父都已趕來。

蕩社王與亳戎王只有十餘騎,被秦軍團團圍住,不過二王倒也是英雄人物,包括那十多個隨從,人人面無懼色,正準備臨死拉幾個墊背的秦人。

秦軍讓開一條路,弗忌、威壘、三父三位大庶長並馳而出,他們是來受降的。三人馳馬於五十步之外,神態傲然,弗忌居中,他聲如洪鐘喊道:“爾等速速投降,可免一死。”

二王絕不投降,一位隨從扛着蕩社的大旗,迎風飄揚的旗幟,說明他們誓死不降的態度。

“咔嚓”,突然百步之外一支利箭,閃電般擊中旗杆,那蕩社的大旗應聲而倒。

蕩社王泰然的臉上露出一絲惶恐,其他蕩社人更是驚慌失措,難道這是天意?

秦人來不及歡呼,一騎如飛而至,馬上坐着一人,金盔銀甲,手持赤色大弓,正是英姿勃發的秦憲公。

“萬歲”,不知道哪個秦人帶頭喊道,接着數千秦人歡聲雷動高喊“萬歲,萬歲!”,呼喊聲響徹雲霄,造成尷尬連連。

首先尷尬的當然是蕩社王與毫王,本來他二人是主角,現在卻成了無人理睬的配角。他們就像兩條鍋中的小魚,那生火的人把火焰燒的很旺,兩條小魚隨時要被活煮。

蕩社王羞愧萬分,當場引刀自盡。亳戎王和其他隨從,知道難逃一死,也紛紛跟隨自盡。

再有就是弗忌、威壘、三父這三位大庶長,此前秦人的每次勝利,他們都會得到秦軍的擁戴,唯獨這一次,沒人提起秦軍還有什麼三個大庶長,秦軍暫時性地只知道秦國有個秦憲公,讓三位託孤大臣顏面大失。

公元前704年,秦國攻滅蕩社之後,佔領了關中中部,躋身一流諸侯行列。

古代關中是哪些地方?爲什麼帝國要統一得先統一關中? 第4張

圖-秦國滅蕩社後疆域

此時的諸侯當中,楚國還是國土第一的南天霸,秦國的國土與齊國相當,略大於東周、衛國、宋國、鄭國這些諸侯國,被諸侯廣泛認爲是西部強國。

秦都平陽,一處豪宅的密室之內,弗忌、威壘、三父三位大庶長在一起緊急商議,秦憲公的崛起,讓三人坐立不安。

弗忌道:“此番出兵與蕩社一戰,小侯爺神威大顯,回到平陽後,小侯爺又多次召見三軍將領,卻不招我等入朝,你們二位有何高見?”

威壘接話道:“小侯爺近來有意疏遠我等,提拔他的人,假以時日,我等恐怕都要告老還鄉。”

三父則疑重道:“能讓你活着回去算好的,只怕小侯爺不會放過我等。”

弗忌問道:“三父,那我等如何是好。”

三父冷冷道:“欲不受制於人,必先制人!”

公元前704年,秦憲公二十二歲,現代大多數人在上大四的年齡,他卻在短短几年將國土擴張一倍,娶周朝和魯國的公主爲妻,羨煞旁人。

秦憲公此時有兩個身份尊貴的夫人,一個是魯國公主魯姬,另一個是周朝公主王姬。在秦國滅蕩社之後,鄭國和宋國也派人到秦國,要將公主嫁到這個新興的後起之秀國度。

對於公主們來說,大多數人的命運也就是嫁給各方諸侯和太子,這些夫君很多都已白髮蒼蒼,能夠嫁給青年時期的秦憲公,公主們本身是萬分樂意的。

秦國平陽宮殿之中,秦憲公穩坐龍椅,正與一個宦官言笑。

那宦官拖着半陰不陽的聲音對秦憲公道:“主公,鄭國和宋國都派人來聯姻,以我大秦的國威,日後必然有更多的公主送來,主公真是豔福不淺哦..”

秦憲公得意道:“公主算什麼,日後稱霸中原,列國皆我秦土,那纔夠勁!”

宦官立即附和:“主公英明!”

秦憲公得意忘形,他不知道一個危險正向他慢慢迫近。秦憲公年少即位時,父親已經過世,他是直接從祖父秦文公手中得到繼承權的。

即位十年來,秦憲公一直被三位大庶長弗忌、威壘、三父架空,這三人名爲輔政,實際是把持朝政。不過近兩三年,秦憲公逐漸從三位大庶長手中奪取了部分權利,並且開始着手培養自己的親信。

特別是這一年在攻滅蕩社的戰爭中,秦憲公不但親征,還在秦軍中表現搶眼,大出風頭。藉着攻滅蕩社的餘威,秦憲公進一步鞏固自己在軍中的勢力,如果以這種趨勢,再有三五年秦憲公肯定能夠掌控秦國軍政大權。

秦憲公的強勢崛起,令三位大庶長感到不安,三位老臣的確對秦國有功,也並沒有做什麼對秦憲公不利的事情,可是他們三人權勢太大,對國君來說這就是最大的錯!

就在秦憲公逐漸崛起時,三位大庶長髮動兵變,弒殺了二十二歲的秦憲公。

岐山深林之中,正上演一次狩獵活動,秦憲公一箭射中麋鹿,衆人都過來祝賀。

一宦官道:“主公神武,近聞南蠻楚君稱王,我大秦實力決不在楚國之下,主公宜擇日稱王,與周王並駕齊驅。”

“善,正合本侯意,哈哈…”

林中突然寒光一片,身邊侍衛紛紛中箭倒地,距離秦憲公最近的賠笑宦官更是被射成了刺蝟,他臨死前的笑容中隱藏着一絲驚懼,頃刻間數十人只剩下秦憲公一人。

秦憲公知道有奸人作亂,他固定自若,拔劍準備戰鬥。可是躲在暗處的賊人卻並不向他施射,也不過來與他搏鬥。秦憲公正尋思這是什麼情況,遠處卻傳來野狼的嚎叫,而且聲音越發稠密,狼羣來了。

最後,這弗忌、威壘、三父三位大庶長成功僞造了秦憲公死於野狼羣襲擊的假象,一代雄主就這樣莫名其妙地告別強勢崛起的秦國,令人蹉跎不已。

秦憲公雖然去了,但是他在世時,秦國攻滅了關中最大的敵人蕩社,成爲名副其實關中王者,歷史將永遠銘記這位秦族宗主。